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高度近视呈现低龄化!专家表示:遗传之外早防早控很重要

    潮新闻·浙江日报 共享联盟·柯桥 丁文尔 赵鸣珂2023-02-27 06:45全网传播量554
    00:00
    00:00

     

     

     

    近日,“父母高度近视1岁婴儿近视600度”话题冲上热搜,引起广泛关注。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2020年,近10%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其中幼儿园中6岁儿童高度近视率达1.5%。

    针对高度近视的低龄化,医生说,遗传之外早防早控很重要。

    近视真的会遗传吗?

    据报道,河南郑州的慕女士在儿子1岁时带他做视力检查,发现眼睛近视600度。她和老公都近视600度左右,医生判断孩子是携带有高度近视基因。

    这个月龄的宝宝近视,瞬间刷新了医院近视患儿的最小记录。在这条新闻的微博评论区,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原来近视也会遗传啊,看来真得要好好保护视力了。”由此可见,大家对于近视的遗传属性还不甚了解。

    不少年轻家长也因此焦虑起来。“我自己是500多度近视,离了眼镜世界一片模糊,老公近视400多度后做过激光手术,现在孩子刚出生3个月,不会小小年纪就近视吧?”宝妈吴女士告诉记者。

    “近视眼除了一定的遗传性,还受到后天环境因素影响。”据绍兴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士成介绍,遗传性近视又称作病理性近视,一般高于600度以上,受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亲戚或其他家族成员中近视600度以上的成员较多,那么其子女患高度近视的概率也会增加。因此建议父母任何一方为高度近视的,最好在孩子3-4岁之前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对眼睛发育状态进行评估。

    近视可以逆转吗?

    在眼科门诊,记者遇到了正带着孩子前来复诊的毛毛妈妈。毛毛今年7岁,一年前,他总是嘟囔自己看不清,看电视时离电视越来越近,还反复眨眼。放心不下的毛毛妈妈便带着孩子前来医院就诊。

    一查,双眼近视,一只眼睛475度,另一只则达到了525度。虽然毛毛近视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受高度近视的父母之遗传,但更多的是平时用眼过度,电子产品不离手。“孩子还小,视力还能恢复吗?”毛毛妈妈不禁提出疑问。

    “近视虽然不可逆,但是可防可控。”陈士成说,近视不可逆,实际上指的是眼轴增长不可逆,眼球就像吹气球一样,吹大了就缩不回去了。如果孩子出现视物模糊、眯眼、眨眼等情况,要尽早到医院进行眼科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矫正近视,根据检查情况及时佩戴眼镜,努力控制近视发展。

    这一年里,毛毛妈妈经常带着孩子去户外拥抱大自然,每日早早要求孩子上床睡觉,电子产品则是严令禁止。目前,毛毛的双眼度数保持稳定。

    需要提醒的是,近视后,不仅视力模糊,还会增加眼底风险。就比如眼轴变长的过程,也在不停地拉伸眼球的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而脆弱的视网膜会因为眼球的不断变大而持续变薄。这也导致高度近视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等并发症。“近视眼轴增长导致眼球前突,戴取眼镜生活会不方便,一些特殊职业也会受到限制,有些人觉得长大做个手术就好了,但其实手术也有适应症,而且手术也不能改变变薄的视网膜。最好就是没近视时预防近视,近视以后控制近视,以防变成高度近视。”陈士成补充说。

    近视该怎么预防?

    眼轴增长的不可逆性,决定我们只能尽力做好前期近视防控、科普良好用眼习惯,努力让没有近视的孩子不要近视、已经近视的孩子度数不要“暴涨”。

    那么,到底该如何预防孩子近视呢?陈士成表示,家长要主动关注孩子眼健康,发现孩子有视物眯眼、皱眉、歪头、视力下降等症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疗。

    每天2小时或每周14小时的户外活动是最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其次则是控制用眼的时间和距离,3岁以下的宝宝尽量不要接触电子产品。在保证每天户外活动的基础上,3~6岁的孩子每天使用电子产品不要超过1小时,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如果要看动画片,最好使用电视、投影仪等,保证合适的视屏距离。使用投影仪的时候,要注意屏幕的分辨率。有效的对比敏感度可以让孩子视物更加清楚并减轻疲劳。

    在阅读学习时,更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不可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用眼可遵守“20-20-20”护眼原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6米)远的地方至少20秒。

    最后,还要合理饮食和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可能从内分泌、神经、免疫等不同途径影响眼睛,从而降低用眼舒适度,导致孩子视力下降。也要注意孩子饮食习惯,少吃甜食、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等,摄入充足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