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闯下大祸”的熊孩子成了牛娃,只因这位杭州妈妈做对了一件事……

    潮新闻·钱江晚报 记者 姜赟2023-02-24 23:15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最近,“知留学”的微信群里家长们都在讨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毕竟“出国留学”这一变量让“青春期叛逆”显得更为激烈。

    昨天,记者就收到了群里两位家长的私信。

    一位是儿子就读杭州某国际学校,家长的计划,孩子不领情,“我已经给孩子规划好了美高-美本-硕士甚至是博士的留学道路,但我和孩子交流时候,他却很冷漠:我不可能走你安排好的路。我都是为他好,他怎么不听呢?”

    一位是孩子就读于杭州某高中的国际班,家长被嫌弃不懂行,“她觉得自己对国际教育比较了解,觉得我们的消息都是通过各种留学机构获得的,不靠谱,每次和她说到规划,她就说:你们都不懂,就别再瞎指挥了。”

    孩子们觉得父母不懂自己,而家长又觉得孩子不理解自己,我们该如何避免产生这道沟壑?一起来看看这位杭州小伙子的留学故事。

    视觉中国 供图

    熊孩子观星被困雪山顶

    妈妈竟然没有责备

    一年前,小陈同学就曾亮相过报纸,只不过用他的话来说“太丢人了”。当时的小陈在杭州外国语学校剑桥国际高中部读高一,很喜欢观星,于是就约了同学深夜去爬太子尖,结果遇到大雪,被困在海拔约1200米的山顶上。夜晚山顶气温只有零下7℃,最深积雪达30公分以上,路面结冰,无处藏身。救援人员到达太子尖山脚后,由熟悉地形的村民带领前往事发地,小陈和同学的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经过约4个小时的搜救,才找到他们并将其安全带下山。

    见到妈妈后,瑟瑟发抖的小陈并没有收到原本以为的责怪,“妈妈向救援队表达了感谢后,就关心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冻着,有没有受伤”,甚至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妈妈的反应对小陈的影响很大,这个多数人眼中熊孩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

    小陈和妈妈一起分析了这次观星的教训,并且添置了相关设备和安全装备,做足了准备,在一个多月后,小陈再次组织了“杭外剑高观星社太子尖看星星活动”,和第一次的莽撞不同,他和同学们结合天气、地理等因素,这次活动很成功,这也成为了后来小陈的美高申请文书中最亮眼的一个故事。

    “从上初中开始,我就注意到了孩子的一些变化,除了生理上的,更多是心智上的逐渐成熟,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无条件接纳我们的意见,开始了有自我意识的独立思考。一开始我也有点慌,不知道该怎么做,后来我就尝试着尽可能平等地和他对话,每次认真听他的要求,认真回应,哪怕有些想法在大人看来有点幼稚。”小陈妈妈告诉记者,她发现身边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想法,总是采取敷衍的态度,嘴上说着“好的”,其实根本没往心里去,总觉得“一个小孩子能说什么有意义的话”。

    这个时期的孩子急于模仿大人想要变“成熟”,也急切希望得到外界,包括家长、老师、同学的认可和尊重,“所以他提出和同学去观星时,我们并没有阻拦,的确是欠考虑。我接到救援部门电话时,第一反应是吓坏了,担心孩子出问题,接着就是生气,恨不得打一顿才行。但是我就不停深呼吸,告诉自己要冷静,怎么样才能把一件坏事变成一件好事,给孩子一次成长教育,这才有了面对他时冷静的自己,我们其实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

    独自一人留学读美高

    青春期孩子遇到苦难怎么办

    小升初时,小陈进了杭外初中部,初中毕业时,他决定以后去留学,于是小陈进入了杭外的剑桥国际高中部。在杭外读书的这几年,小陈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初三时托福就取得了106分,为留学做好了最重要的第一步。“英语学习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背单词、记语法、多看原版书、多做练习,过程比较艰苦。”

    小陈有一个比较好学习习惯——每天记学习日志。这样的习惯在很多孩子甚至是很多职场工作的成年人中都不多见。他每天都会认认真真地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以及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都记录罗列出来,然后做完一项划掉一项。每天都要确保本子上所有项目都被划掉后再休息。这样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俊杭明显比同龄孩子显得成熟稳重,这也就让他具备了另一个留学准备的优势:成熟的心理。

    也是从初中开始,大部分学习相关的事情,小陈都可以自己拿主意。像很多用心的家长一样,小陈妈妈会给儿子提供很多学习资源、和学习相关的信息。比如找留学中介,小陈妈妈会首先详细调研,找几家机构做对比,精选出自己觉得不错的,再把他们的资料交给小陈,最后由孩子自己拍板来决定去哪个机构跟哪个老师。

    “到底是去读美高,还是留在杭外剑高,然后去读美本,我一直很纠结,犹豫来犹豫去,结果错过了很多美高名校的申请。但妈妈完全没有动怒,既不嘲笑我的左右摇摆,也不干涉我的决定。”小陈最后决定去读美高,拿到了伍德贝瑞森林中学的offer,这是一所美国有名的男校,“很大、很漂亮,我很喜欢学校的贵族气质。”

    去年9月,小陈开始了美高的学习生活,独自一人在外,遇到的问题也不少。比如,他遇到了一个不是那么好相处的外国室友,想换宿舍。“别的爸妈可能听到这样的要求,会教育我们不要惹事生非,要搞好跟舍友的关系。但我妈不会,她非常支持我的决定,而且还给学校写了封邮件,希望学校能配合我换宿舍。后来,学校真的就给我换了。”就是这样无条件的支持,小陈很快适应了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平均成绩是4个A和1个B+,成了老师口中的“优秀孩子”。

    “孩子远在异国他乡求学,我们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让他时刻感受到爸妈的关爱和信任,而且也让他知道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有个温暖的家做坚强后盾,这样他才能够安心学习和生活。”小陈妈妈说。

    专家团

    面对这两类娃

    家长要改变态度

    记者采访各大留学机构发现,超七成家长在孩子中小学阶段时就萌生了让其留学的意向,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进入青春期,如果没有解决好心理问题,其实是很危险的事。在“知留学”智库专家、美国南加州大学教育学和匹兹堡大学哲学的双料博士赵永飞看来,小陈同学做对了几个最关键的留学准备:充分的语言能力、成熟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与小陈妈妈的教育方式很有关系,“她给了孩子足够多的空间锻炼培养自己的决策权和成熟度,这就为孩子迅速融入新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博士表示,家长千万不能因为总看不惯孩子青春期的一些变化,和孩子吵得不可开交,从而错过了跟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建立成熟心理的黄金时期。

    有两类打算留学的孩子,需要引起家长足够重视。

    一类是亲子关系不融洽的孩子。

    这些孩子在遇到困难后,不愿意向家长求助,因为他们总觉得提出问题后,得到是一通喋喋不休的指责和根本没办法解决问题的“忠告”。“孩子独自一人在外留学,会遇到各种跨文化和生活问题,如果和家长的沟通渠道不通畅,他们就会把问题憋入心里。负能量的日积月累,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一种是“无所谓”学生。

    有什么喜好?没有;想学什么专业?不知道;有什么梦想、理想?没想过。这些学生一般家里都有一个“全能型”家长,他们一般会在孩子有自己想法时第一时间就给出自己的判断,完全不管孩子的意识。长此以往,孩子在发现自己多次表达都“无效”后,就索性“无所谓”了,“反正早有人给我安排好了”。“这些孩子留学后,他们会把困难第一时间告诉家人,但家人往往因为对跨文化教育不了解,无法给出中肯的解决方案,孩子就只好选择不做作业、不去上课的消极应对方式”。

    赵博士建议,“要想让孩子有足够成熟度又静下心来面对留学,最重要的还是家长先改变自己的意识,改变自己对孩子颐指气使的态度,尊重且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和成熟度。建立好亲密的亲子关系后,孩子在外面上学就会内心丰盈、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来,请加入“知留学”朋友圈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出国留学或者正奔在留学的路上,那么,钱江晚报“知留学”栏目一定会成为你的好伙伴。

    “知留学”顾名思义,当然是围绕“留学”这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

    你可以打开手机,扫一扫下面二维码,加小助手,进入我们的“知留学”互助群中。

    有留学打算的家长们不要担心,“知留学”懂你,我们会将知道的所有优质资源聚合,给你判断的依据。

    我们请来国内外教育界专家、海外留学顾问等,这些都是“知留学”的智囊团,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最全的信息。

    我们也将邀请国内的心理学专家和医生,为即将出国的准留学生做心理测评,也为已经在留学的孩子和他们父母提供远程心理咨询。

    “知留学”以留学生自己的视角展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分享他们的烦恼和快乐,让远在万里之外的国人更好地了解留学生现状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知留学故事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