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则“养鸡养猪不如养上海人”相关内容登上热搜,甚至被误读为“浙江安吉鼓励农户参加旅游业的口号”。这则内容,将人与动物进行了对比,还涉及到地域歧视和攻击,瞬间就撩拨到了网友的敏感神经,舆论顿时一片哗然。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话题登上热搜后,潮新闻客户端迅速联系到了事件主人公以及安吉县委宣传部进行核实,发现这是一个乌龙,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了澄清,同时立马跟进相关评论《“养猪不如养上海人”?别胡说了,没这话》,打出了一套辟谣“组合拳”。
今天早上,潮新闻联系上了出生在安吉,工作生活在上海的张志安,他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媒介素质研究中心副主任,与两地皆有深厚的渊源。张志安表示,上海人的母亲河源头就在安吉龙王山,两地共饮一江水,有着“根”一样的联系,不是一句误传的话可以影响的。
上海与安吉之间有着“根”的联系
“作为一名在上海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安吉人,每次念起家乡湖州安吉的竹林鸡、味央猪、白茶以及绿水青山,确实常常心痒痒,想回家。”
张志安在中学时期就来到了上海,算起来在上海有近30年的时间,中间还有11年在广东的中山大学任教经历。张志安说,他对上海和安吉两地都有很深的感情。
去年,张志安再次回归上海后,离安吉老家也更近了,一般一两个月内,就要回一趟老家,看看父母,也时常感受安吉的绿水青山。
因为出生在安吉,张志安自然对安吉有着强烈的乡愁情愫,但事实上,每一个普通的上海人,都和安吉有着天然的联系。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的“黄浦江之源”摩崖石刻。图源:安吉发布
《扬子晚报》曾报道: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正源,经上海大学生“绿色营”多方探寻和上海市地理学会专家组考察论证,终于初步确认在山高林深流水潺潺的天目山主峰龙王山。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的“黄浦江之源”摩崖石刻也矗立至今。
因此,张志安认为,上海人爱去安吉旅游,不仅仅是把安吉当成了上海的“后花园”,更有着一种乡恋、乡愁在其中,两地之间,有着“根”一样的联系。
安吉青山绿水间的便利交通。图源:视觉中国
而在历史上,安吉所在的湖州,就与上海有着密切的联系。湖州曾为缫丝业重镇,而黄浦水系直通上海,湖州丝商将所产生丝由上海港输出,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未来,湖州以及安吉将和上海产生更紧密的联系。沪苏湖铁路已于2020年开工建设,接入湖州站线路计划在今年4月贯通。2024年完工后,将成为连通上海、苏州、湖州等长三角重点城市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湖州也将纳入上海半小时交通圈。
美丽安吉“痒”的是外地游客的心
“养猪不如养上海人”虽然是个乌龙,但安吉的美景、美味却是货真价实。
竹林沙沙作响,两人翩飞其间......2000年,李安一部《卧虎藏龙》,让沉寂了千年的竹海迎来了络绎不绝的人群,安吉,也因此名声大噪。
黄浦江源、西苕溪、龙王山、浙北大峡谷、天荒坪、大竹海……溪湖纵横,山林叠翠,风景秀美。余村、鲁家、横山坞、蔓塘里、剑山……一个个美丽乡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级蝶变。
安吉云上草原。图源:视觉中国
作为浙江乡村旅游发源地,安吉成为了长三角各大城市的自驾游、老年游、亲子游的黄金目的地,周边2小时车程内的大城市游客纷至沓来。2021年,安吉全县接待游客26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5.7亿,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GDP占比达10.5%,
“我小时候,安吉的旅游业是很有限的,再看今天,这个发展速度太惊人了!”在张志安看来,如诗如画的故乡为久居“樊笼”的上海人提供了一处“复得返自然”的心灵栖息地,“还不等我邀请,许多上海朋友就已经来过安吉很多次,赞不绝口。”
旅游业之外,安吉同时也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产茶带。当前,安吉境内现有茶山20万亩,2022年总产值达到32亿元,品牌价值更是高达48.5亿元。此外,竹林下母鸡三五成群、自在觅食,也是安吉山野间一道别样的风景。2021年安吉竹林鸡取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22年末,安吉竹林鸡产值8000万元以上。
中国白茶之乡——安吉黄杜村。图源:视觉中国
久居沪上,家乡美食自然成了牵动张志安乡愁的那根线,每年除夕家宴上必然少不了它们的身影。朋友圈晒出的地道安吉风味,引起一片艳羡,“在青山翠竹间,品一杯爽润的白茶,尝尝清香柔嫩的竹林鸡,体验山水之间的惬意,安吉怎么不是令人心痒的目的地呢?”
张志安认为,那句被误传的“养猪养鸡不如养上海人”口号,其实也不全是坏事,把它改成“养猪养鸡更‘痒’上海人”或许有不错的效果。“这其实就是安吉这些年的实践,我们可以理解为安吉做大做强乡村旅游、生态经济,吸引更多上海人等外地游客心痒痒、多来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