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台州临海市一名三年级小学生陈一逸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去一封建议信,建议修改三年级语文课本其中一课的插图。原以为提议石沉大海,没想到隔了几个月,他收到了出版社的回复。上周,小学开学了,这一课的插图有了变动。
日前,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联系到陈一逸和他的妈妈李女士。
质疑语文书的插图,较真男孩查了许多资料
近日,临海市哲商小学四年级男生陈一逸火遍网络,成了大家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事情的起因是他的一封信,不仅引起出版社的重视,而且还在后续的版本中作出了相应修改。
去年2月,当时还是三年级学生的陈一逸开学后拿到新书,在预习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书时,发现第二单元第七课《鹿角和鹿脚》一文中的插图有些问题。
这是一篇选自《伊索寓言》的文章,文中主角是一头鹿,它遇到了一只狮子,故事就发生在两个童话角色中。但陈一逸发现了问题。
陈一逸指着课本上的插图,上面赫然画着一只梅花鹿。“狮子生活在非洲大陆,印度也有分布。而梅花鹿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东部。所以梅花鹿和狮子这两个物种是不可能相遇的。”
随后,较真的陈一逸搜索了很多信息,有了自己的分析:文中主角很可能是印度豚鹿。印度豚鹿的角和梅花鹿的角都非常美丽而且巨大,但印度豚鹿身上的皮毛是棕褐色的,没有点点。如果是在非洲的话,那么狮子遇到的很有可能是马鹿。马鹿生活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地区,马鹿的角也非常美,但它的身体是深褐色的。“但不管是什么品种的鹿,都不应该是梅花鹿。”
这之后,母子俩又在网上请教了南京红山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这个质疑也得到了肯定。
(
△原来的小鹿插图
△修改后的小鹿插图
给出版社发去信件,最后得到回应和修改
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和证据,确认配图存在问题后,陈一逸在妈妈的帮助下,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认为配图用梅花鹿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希望出版社能够再斟酌一下。
本以为不会有回应,没想到去年5月,出版社回信了。信中说:“《鹿角和鹿脚》一文是从《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改编而来的。《伊索寓言》相传是古希腊时代的伊索收集整理的,时间已经很久远了,书中也没有说明这个故事中的狮子和鹿,究竟是分布在古希腊地区,还是分布在其他地区。而且寓言故事往往不是写实的,而是作者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来虚构、创编的故事,其中出现的动物及相关情节,不一定要视为生活真实。”
虽然回信中没有明确表态,但收到回信后陈一逸很开心,说自己的努力被看见了。这件事情给了孩子很大的鼓励。
妈妈李女士说:“我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知道教材的编写、修正是个非常繁复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知道教材改动是非常难的。但作为一名普通小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这个经历对孩子来说就非常宝贵了。”
上周小学开学了,李女士意外地发现,三年级语文课本里,这一课的插图真的改了。配图的小鹿和之前的一样,但原本身上有一些白色斑点,现在已经没有了。“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他兴奋极了,通过这件事,我鼓励孩子要更加仔细观察生活。”李女士说。
说起儿子,李女士很是自豪,陈一逸从幼儿园开始就非常喜欢动物,热爱各种生物学知识,长大后想成为古生物学家。“儿子英语水平不错,可以看各类生物相关的原版书、视频等,比如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的作品,他反复在观看。除了看书,我们也喜欢去博物馆,上海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杭州的省科技馆,已经打卡好几次了。”李女士说,“我愿意陪孩子做这件事,因为好奇心是需要保护的,并且应该被鼓励。”
【新闻+】
李女士关于孩子教育的心得分享
《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孩子》
你的身边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孩子。
他是学校里最普通的那个孩子,不是大队长,不是中队长,他的成绩很普通,好词好句永远也学不会,口算总是最慢的那几个,上课的时候偶尔会不专心,偷偷在课本画点乱七八糟的。是你身边,那么多最普通的小孩的一个。
可是你仔细看,他的眼睛里也有光在。
给孩子一个信心的支点
我很欣赏纪伯伦的一首诗歌《孩子》,你的孩子永远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像很多的小男孩一样,在陈一逸小时候,他非常喜欢恐龙。或许很多家长会认为这是一个挺不正经的爱好。但是我想,既然喜欢,我们就把这个喜欢做得深入一点。
所以我根据他的爱好,给他买了很多恐龙书籍,然后趁机跟他说,如果你想要研究恐龙,你也得学好外语,这样的话,你可以去全世界挖掘恐龙化石,也可以看到第一手的恐龙相关资料。
所以以恐龙为契机,他开始了外语的学习。因为我们在小城市,资源其实比较匮乏,所以我就自己在网上找资料,自己带着他读,听。他的启蒙老师是我,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教不了他,于是就给他买了一个播放器,他就每天空闲的时候自己听各种音频学习。用坏了五六个收音机,他的英语也进阶到了一个不错的阶段。
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们参加希望之星的英语比赛,击败了来自杭州宁波温州等大城市的孩子,以黑马的姿态获得了浙江省冠军。
当时我们在微博上艾特了他非常崇拜的古生物学家邢立达,因为正是对这些古生物的热爱,促成了他的学习。没想到我们竟然收到了邢教授的邀请,来到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教授给他解答了很多关于恐龙的问题。这个契机,促使孩子对生物的热爱更上一层楼。
信心的支点,可以让他撬动更多的关于未知的探索。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陈一逸和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太一样的地方,是他没有任何学科性质的兴趣班。我作为家长,给他的自由度非常大。每周日,是他的无所事事日。顾名思义,就是周日随便他怎么安排。他可以在床上吃一次早餐,可以去爬长城,骑自行车,或者就随便在家里躺都可以。两年前刚刚开始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兴趣班,打网球。也是他自己要求的。
我相信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潜力股,只不过他的闪光点需要我们去挖掘。所以很多时候,我陪着他做一些别人可能感觉是很浪费时间的事。比如我们骑电瓶车的时候,发现人车没有分流,容易出事故,我们就骑着车,一个一个路口走过去,拍过去。然后整理好,给市长热线写信。他发现江南长城的介绍有点问题,我们就一起查资料,然后去弄明白,也试着去反映给相关部门。他喜欢古生物,那么我作为家长,就尽量陪他走遍各个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上海,北京,杭州,香港,到伦敦,牛津,巴黎,巴塞罗那,东京,大阪,我一直践行的是,过最朴素的日子,走最远的路。
所以他虽然才十周岁,却去过了很多地方。每年攒下的钱,基本上都花费在行走上。
给孩子一点爱心
在我们家里,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也有过鸡飞狗跳的日子。因为他成绩很普通,每个家长都会有望子成龙的心。但是我也常常在反思,是不是只有考得很好,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好孩子。
世界上那么多平平无奇的孩子,以后怎么办。有人在赛跑,也肯定会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当我想明白了这一点,我感觉自己心态稳了很多。每天放学,问他,今天在学校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分享?外公外婆就是全力做好后勤保障,说得最多的就是,健康是最重要的。
学校的老师也很好,班主任语文老师知道他速度慢,就鼓励他,让他当语文课代表,数学老师也总是肯定他的各种奇怪想法,英语老师善于挖掘他的优点,给他鼓励,科学老师总是耐心解答孩子各种想法。
所以我很欣喜,孩子的眼睛里是有光的。
这次的事件,其实是偶然,因为已经一年了,也是别人偶然发现告诉我们的。
这次的事件,也是一个必然,因为他喜欢生物相关的知识,所以他会发现这个问题。
希望所有的家长,都可以发现孩子眼睛里的光,你家那个坐在路边鼓掌的孩子其实也是好孩子。
就像纪伯伦说的,孩子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我们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