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图册,说的不是鱼鲜之美,而是类似于当下农民手中的“土地使用证”,也是官府征收皇粮国税的重要依据。因其所绘地形排列状若鱼鳞,简称鱼鳞图或鱼鳞册。
胡铁球、李义敏、张涌泉主编《兰溪鱼鳞图册合集》(全250册)
世事兴废,沧海桑田。由于战火频仍和时代变迁,我国绝大多数鱼鳞图册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肇始地金华,至今仍保存着两大宗,共计1182册。
2023年1月,兰溪、汤溪两地合并上报的“婺州鱼鳞图册”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一
鱼鳞图册,虽说名字形象动听,但真要翻看那些纸质泛黄的册页、密码一样的图文,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不一定能看得懂。幸好,金华市档案馆已开辟专题展陈室,可让你“身临其境”。
“你们看,这就是用计算机技术还原的寺平村局部图,村里的街道、店铺,村庄周边的田地、山林、溪流和山塘,无不清晰可见。”
李义敏是浙江师范大学老师,又是鱼鳞图册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对鱼鳞图册的来龙去脉如数家珍。他指着一块电子屏说:鱼鳞图册自南宋创制以来,一直沿用到民国末期,前后共700余年。
汤溪鱼鳞图册的首页,是寺平庄“珍字一号”,业主戴宗碧是庄里的“老祖宗”。攒造鱼鳞册时,他已去世四百多年,但登记在他名下的田、地、山、塘等土地类型,竟有53处。原因是这些土地属于戴氏家族的祖业,为戴氏家族的公共财产,所以按俗以祖宗名义登记,以示土地性质。
同治兰溪县八坊冈字鱼鳞图册
随手点开一张册页,是一丘田的详情——那“头像”勾画着田的大致轮廓;“东西南北”四至,标示出田的相对方位。右侧的编码是田的“身份证号”,以《千字文》加流水数字的形式编排;下方左侧写着田的边界,下方右侧是业主戴宗碧的住址,最右边是土地面积,折合稻谷4斗。坐落地名叫“阿山垅口”。
那时候,土地是私有财产,不同的地块标注着不同的姓氏。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不少田地并无真名实姓。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土地性质与业主登记规则,往往受到地方习俗的影响,不少田地登记在冬至会、土地会、观音会、水利会等38个会社名下。
诸如此类的会社,和我们现在的民间协会相类似,成员采用股份制。领头的多为社会贤达,说起话来,一口唾沫一个钉。土地收入,除缴纳必要的税赋外,主要用于奖掖学子、消解纠纷、救贫扶弱、维护地方稳定、抑制贫富差距等公共事务,以“补官治之不足”。
一页页简单的图文,竟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地籍信息,着实令人眼界大开。然而,更让人惊叹的是,鱼鳞图册登记的亩分信息,居然精准到了小数点后6位,分别是分、厘、毫、丝、忽、微。
“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税。”看看这些计量单位,脑海中立马蹦出“一丝一毫”“锱铢必较”“微不足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等成语来。
务农重土,国之大者。农耕时代,人与土地是构成社会的两大基石,也是政府管控社会的两个核心要素。据《明史·食货志》记载:“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这就表明,管理地籍的鱼鳞册和管理户籍的黄册,就是古代官府构建国家基层社会秩序的一经一纬。
美籍华人、经济史学家赵冈认为:“明清时代的鱼鳞图册是人类历史上(在电脑时代来临以前)政府地籍管理最周详细致的档案记录,中国以外任何国家都找不到类似的档案资料。”金华乡贤、著名史学家何炳棣先生也说:“在第十四世纪末,这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
二
浙江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又是文献之邦,所以在宋元以来土地丈量及鱼鳞图册攒造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金华是“浙中粮仓”,现存的两大宗鱼鳞图册,一宗为汤溪县(今婺城区),共436册,详细记载了汤塘庄、蒋村庄、祝下庄、西山庄、京东庄等73庄的田土情况;另一宗为兰溪市馆藏,共746册,10万余页。专家认为,这是“迄今国内外发现的以县为单位最完整、最连贯、最系统的鱼鳞图册档案”。
兰溪是我国鱼鳞图册攒造的试办地和榜样地,南宋以降至少有6次攒造记录。元朝末年,朱元璋率兵攻打金华府,曾驻扎梅城。夺取政权后,他又派人将兰溪“田土一一经量,编画鱼鳞图籍以记之”,并以此为样板,推广到全国。
晚清汤溪县寺平庄鱼鳞图册首页
清咸丰年间,浙江遭受太平天国之乱,各县衙保存的鱼鳞图册几乎全部被野蛮的战火焚毁。战乱平定后,清政府饬令即刻“勒限赶造”。具有丰富攒造经验的兰溪,又先人一步,再次开展全县大规模的“土地普查”,最终形成889册“清同治兰溪鱼鳞图册”,并成为全省鱼鳞图册编造的典范。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分四路进攻兰溪,举县逃窜,一片哀鸣……生命攸关之际,兰溪县政府紧急动员,将鱼鳞图册分批转移到20公里外的甘溪乡(今诸葛镇)东坞村、张坞村藏匿。县城彻底沦陷后,兰溪人民又冒着枪林弹雨,一根扁担两只肩膀,硬是把一箱箱鱼鳞图册挑到丽水市景宁县“避难”,直至日本投降才搬回兰溪。
几经辗转,带着血泪记忆的兰溪鱼鳞图册,虽有少量散佚,但大部分得到妥善保存,“使用年份一直未曾间断,包括仅用了83天的洪宪年号”。新中国成立初期,《汤溪县鱼鳞图册》仍被作为农业税征收的依据,直到土地房产所有证诞生后,才真正被取代。
汤溪与兰溪仅一山之隔,鱼鳞图册虽可仿照兰溪攒造,但其版式比兰溪合理,不仅新增了“户承粮”的设计,还考虑到耕作过程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影响,土地面积难免发生变化,便在鱼鳞图册的左侧预留了可供变更的空白。
清雍正年间,作为重大赋役制度的顺庄法在浙江全面推行。汤溪鱼鳞图册在登记业主住址时,直接省去“都”“图”二级建制,仅保留“庄”;土地、山塘等实物则标明了“金(华)”“兰(溪)”“龙(游)”“遂(昌)”的原属县域。
人的记忆不会太靠谱。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便汤溪的行政隶属关系发生变更,土地权属已是板上钉钉,从而成为解决土地纠纷最权威的证据。
影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电视剧《天下粮田》中的户部侍郎梁诗正遭人陷害,“贪赃”入狱,竟引出了一个鱼鳞图册造假的惊天大案。而刚刚热播的《显微镜下的大明》,第一集便出现丈量田地的剧情。剧中两户人家因发生土地纠纷,只得去官府用鱼鳞图册对照田契来解决,可见鱼鳞图册在当时的重要性,也可窥得难得留存下来的这些鱼鳞册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三
有句话,叫“历史睡了,时间醒着”。
鱼鳞图册涉及历史、地理、社会、税赋、乡土等多个学说领域,是档案馆的“镇馆之宝”,束之高阁久矣。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它活化“出圈”,“数”说历史,观照当下,影响未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金华档案部门联合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团队持续发力,负重前行——2020年6月,建成我国第一个以鱼鳞图册为专题的“婺州鱼鳞图册”展陈室;去年11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文献丛书《汤溪鱼鳞图册合集》正式发布。
这部合集共250册,收录高清图片20.3万余幅,叙录149篇,是我国地方档案文献整理的标志性成果,也填补了大宗鱼鳞图册出版的空白。现如今,我们即便足不出户,也可尽情穿越时空,获得如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和感受。
民国抗日战争时期运输储藏兰溪鱼鳞图册的木箱
兰溪地处三江之汇,四省通衢。浙师大研究团队通过鱼鳞图册详细记载的地籍资料,利用GIS(地理系统信息)技术复原了兰溪古城10坊3000余号土地地标物的具体位置。你想了解哪条小溪改道,哪座寺庙坍圮,甚至重温当年“一江渔火,十里歌声”之繁华,皆能随你所愿。
汤溪寺平是“中国传统古村”,原有24座厅堂(现存8座),整体建筑宏大华丽,砖雕艺术剔透玲珑,令人叹为观止。但查阅寺平村家谱,考取功名、入士为官者并不多见,哪来那家么殷实的家底?
若要富先修路,古今皆然。研究团队对图册中所载的地点一一定位,第一次真实还原了寺平村的地理空间。惊异发现,曾经的辉煌并非来自传说中的皇族恩赐,而是得益于一条建于明代的官道。这条官道穿村而过,道路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物流奔涌,其繁华程度尽可以任意想象和揣测。
文史记春秋,盛世展华章。从古到今,一群孜孜矻矻的学者为之重生,耗费九年躬耕岁月;从今往后,两宗悠悠唤醒的鱼鳞图册,吟唱起百年前那一段鲜活旋律。
(作者系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浙江省散文学会副主席)
参考资料:
1.栾成显:《兰溪鱼鳞图册:一座待开掘的学术富矿》
2.曹树基:清代田赋制度研究的新进展---《兰溪鱼鳞图册合集》“凭条”读后
3.浙江省档案馆:汤溪鱼鳞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