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里传来“磨剪子”的声音,街头总有大伯戴着老花镜修鞋,这是百姓最熟悉的场景了。
盯着手机下单的时代,这些守着老手艺的“小修小补”正在慢慢淡出生活?不是的,这些手艺,你我他都需要,毕竟生活不仅是高档综合体里的买买买,也需要小区门口修修补补的惬意和便利。
2月16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在杭州,这些“小修小补”摊位多吗?经营情况都是怎么样的?
今天(2月22日),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走访杭城多个小修小补的店面。
萧山区明星农贸市场后门“配钥匙开锁店”
最便宜的项目单价只要几块钱
萧山区明星路农贸市场位于建设二路,是周边小区居民购买农副产品之所在。
后门,有一家专门小修小补的店面。
店不过十来个平方,竖直型的配置,很窄小。
店面一年要4万块钱租金。
店主是一对夫妻档,50多岁的夫妇,男主人胡大哥和女主人余大姐。
胡大哥修鞋、配钥匙,余大姐补衣服、改裤脚。
店面在此已经10年之久,“都是小生意,店里面最便宜的项目,比如给鞋子黏个胶只要几块钱,比较贵的是上门配锁,按距离远近,从60-100元不等。”
以前只修普通的锁,近年胡大哥还自学了修密码锁。
“现在流行就是密码锁,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哦。”
一年365天,除了春节,店里不休息。
胡大哥说,疫情三年形势不太好,但是没有亏损。
胡大哥没有想过换行业,因为他觉得自己这个小修小补店是很有必要的。
“大家毕竟需要一个修点裤脚修鞋的地方,现在小生意很多人不愿意做,附近这么多小区,实际上只有我这一家小修小补店,所以顾客还是蛮多的。”
没有疫情的时候,一年利润有几万块。
“我们是衢州人,能来杭州扎根就很好了,现在儿子在理发店工作,一家人都在杭州,就觉得很好。”
东山农贸市场新丰小吃旁便民服务点
修表修锁配钥匙,深得老邻居们信任
在东山农贸市场的新丰小吃店旁,有一家便民服务点,10多个平方的店面,分开了两个小居室。
一边是修表,一边是修锁配钥匙的。
中午时间,修表大姐正在午休。
“我们营业时间是上午8点半到下午6点,中午一般没人,能休息一会儿。”
修表大姐是本地人,修表的生意很难预测,有时连着来几单,也有时也会好长时间没人来。“凭这点手艺,赚个饭钱吧。”大姐说。
另一边是修锁摊,“我是小高变老高了。”
1995年就在东山弄农贸市场门口修锁,几十年过去了,今年老高48岁了,依然没有换过地方。
没挪过地方,是因为这和生意息息相关。
“我是修锁配钥匙的,这边老小区多,用的还多是防盗门锁,有时候钥匙丢了,锁坏了,或者是租房子要来配钥匙这种情况蛮多的。”老高说,如果是新小区,基本上都是密码锁指纹锁,基本不太需要这项服务了。
老高以手艺快好出名,几分钟,机器操作能很快配好钥匙。
这么多年下来,周边居民很信任老高。
店里的项目单价很便宜,最贵的不过是智能锁安装,需要钻孔,要150元。
“每天收入有几百块钱吧。”老高说,喜欢这里的氛围,也习惯了,很多顾客都已经处成朋友一样,连家里水龙头坏了,也会喊老高帮忙。
老高也不是没担心过,自己这个小店能干到什么时候。“我总想五六年后,还需不需要我们这一行了。”
修锁店电话13067971006
东山弄社区修鞋便民维修点
搬家到别处的老顾客还会拎着鞋子找回来
这个修鞋摊子,是吴大姐一个人撑起来的。
“本来我老公也一起干的,前几年生意不太好,他就去打工了,我一个人能应付得来。”
便民维修点就藏在这个角落
修鞋摊位几经更迭,积累下不少老顾客。“有些老客人,有的搬到了东站那边,有的搬家还要远,也还是会拎着鞋子回来找我修。他们在我这儿修鞋修惯了。”
“问我的优势?那还是要比外面便宜些吧,另外人家都说我手艺好,哈哈。”吴大姐蛮爽朗的。
“小摊位不容易啊,外面的人工费、材料费都在增加,但是我们这里是便民点,价格肯定不能太贵的,一直都是低价。”吴大姐说,修鞋摊做的主要是老客户的生意。“一个人闲下来的时间不多,有时候顾客一来来好几个,有得忙呢。”
新华路横燕子弄小区“琪琪专业服装修改”
店主做缝纫40年,不合身的衣服在这里蜕变
施丽琪和她的“琪琪专业服装修改”店开在新华路横燕子弄小区的小店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简简单单几个字就算是招牌,甚至连门头都没有,要不是熟客,很容易错过。
铺面不大,略显拥挤,墙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两百来种颜色的丝线,缝纫机时不时响起,主人手指翻飞下,一件件不那么合身的衣服会完成蜕变。
施丽琪做缝纫这一行,已经有毛四十年。“我们那时候,好像小姑娘都会踩缝纫机的。”17岁她从老家宁波来杭州。
有一份稳当的营生,才能在这个城市立足,施丽琪本就有缝纫的底子,于是进了服装厂工作。
结婚后,施丽琪从服装厂辞职,开起了这间小铺子,房子在一楼,其中一间对着小区的房间,被拿来做工作室。“一开始我就是帮人家做衣服,那会儿,拿着布料过来做衣服的人很多的。”
现在能看到的这间铺面,是租的。
翠苑四区靠万塘路的东门“小刘鞋摊”
保时捷女司机修了运动鞋的小破洞,只要5块钱
翠苑四区靠万塘路的东门,挂了一块牌子“小刘鞋摊”。
门外,常年放了两把椅子。从门缝里,人把鞋子递进来,摊主小刘就倚着大树开始干活。
“年轻人很少愿意学修鞋,以前少,现在更少。我刚开始在这里,万塘路上还是夜宵一条街,对面菜场、水果店每天来来回回都是人。大家出来买个菜,顺手就把要修的鞋拿过来,碰到简单好弄的,买完菜回来就可以拿了。就这种脱胶的,就不收钱了。”
时间久了,周边居民都知道,小刘师傅修鞋手艺好,收费低、童叟无欺。现在一两元、三五元也许买不到什么,但在小刘巧手下,鞋子可以焕发新生。
有一回,一个开保时捷的女司机,递进来一只名牌包和一双运动鞋,说是包扣坏掉了,鞋头么有个小破洞。
“包扣我没工具,这个小破洞我稍微上几针线,几乎看不出来了,就收五六块钱吧。”小刘说,开保时捷,开宝马都一样的,都是老生意,无所谓,有时候活小都不要钱。
文晖街道打铁关路的老式修理铺
磨刀、修伞、配钥匙,来这里都能搞定
小小的修理铺充满年代感,木头车棚、摆几张椅子,贴着“便民服务修车”的字样,棚子上大大的塑料钥匙写着“即配即取”。后面满是各种修理工具,地上摆着自行车轮胎、手动打气筒等一些老式工具……站在这里,好像让人瞬间穿越回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铺子主人是70岁的吴水根,在这里都干了36年了。吴师傅以前是附近电缆厂的钳工,修修补补手艺好,便在工作之余开了这个修理铺。这些年来,附近居民想配钥匙、修自行车都会来这儿找他,吴师傅还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保俶北路82号小区有位宝藏爷爷
能修电水壶还能开保险箱
走进杭州保俶北路82号小区,径直往里走,尽头右手边自行车棚里,藏着一间小铺子,主人是87岁的胡敬尧爷爷。他管自己叫“义工老胡”,他和他的这个免费修理摊,已经在这里20多年了。小铺子里整齐摆着各种工具和维修用的原料,开张这些年里,只要没什么特殊情况,胡爷爷都会在上午“营业”两个小时,10点半收摊回家。
邻居家里剪刀菜刀钝了,拿到这儿磨一磨,小家电不灵光了,胡爷爷也能帮着修一修,椅子木盆板凳折胳膊少部件了,胡爷爷“医治”一番,还能继续用……
东清巷一幢居民楼下的磨剪刀摊位
来找杜师傅的人络绎不绝
年近八旬的杜继坤经营这个摊子已经好多年,一张桌子、一台砂轮机、一个小柜子,就是他的整套家什。
不管是邻居家的菜刀,还是水产摊位的杀鱼刀,或是裁缝师傅的大剪刀,都愿意来杜师傅磨。
上午9点到11点半,下午2点到5点,是杜师傅守着摊子的时间。
你身边有这样的“小修小补”店面吗?如果有,不妨留言推荐,让更多居民得到实惠,感受一份烟火气。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