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显微镜下的大明》收官,这些细节很多人没发现

    潮新闻·钱江晚报 记者 何晓婷2023-02-19 12:41全网传播量10.4万
    00:00
    00:00

    刚刚收官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大家都追了吗?

    关于本剧,我们已经开过连载——

    《显微镜下的大明》今晚收官,本剧最关键的线索,就在杭州国家版本馆

    目前,《显微镜下的大明》在豆瓣拿下了7.8的高分,很多观众对本剧的评价是:让我们真正看到了显微镜下的大明。

    剧集真实地还原了明代的场景、风俗,不仅有徽派美学,还融合了打铁花、腰鼓、舞龙等传统文化。

    0071hveGgy1hb4f89cq95j30u01hv7jp.jpeg

    剧集展现的冲突,描绘的人物,确实是见微知著。

    大到巡按、知府,小到小吏小兵、平民百姓,个个刻画得到位,平静向观众展示着胥吏之恶,小民之痛,体制之失,民生之艰。

    大家并不只是布景板和工具人,而是在属于自己的故事瞬间里,表现着自己的诉求、立场、爱憎。

    p8480135.jpg

    0071hveGgy1hb4f88ptnjj30u0284dog.jpeg

    更重要的是,本剧在细节上非常考究,追剧真得用上显微镜。

    原著作者兼编剧的马伯庸,认认真真地研究了明史,也让我们看到了“明朝的那些事”,细节体验感拉满。

    趁着收官,我们也一起来盘盘那些你可能错过的有趣的小细节。

    比如,在《大明》里,我们终于看到古代是如何找零的。

    以往的影视剧,我们看到主演们,往往是丢下一锭银子就走。《大明》却把“剪银子”找零拍了出来,还出现了夹剪和戥(děng)子这两个工具。

    戥子,学名戥秤,据传是一种宋代刘承硅发明的衡量轻重的器具,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

    86df922dly1hazxfulh2pj21p02qau0x.jpeg

    编剧马伯庸在考证了明朝历史后,还特地给吴刚饰演的乡绅范渊设计了一个包书皮的小爱好。

    拍摄前,吴刚也专门学习了包书皮这个传统手艺。

    截屏2023-02-17 下午5.04.43.png

    截屏2023-02-17 下午7.05.54.png

    印象深刻的还有丰宝玉(费启鸣 饰)的路引,上面描述了丰宝玉的外貌:“体型瘦削,面白无须,眉毛浓黑,双耳招风”。

    嗯,看得出来,是根据本人的外貌量身定制的。

    11.jpg

    22.jpg

    服化道同样非常考究,有粗粝的历史真实感。

    这部以普通人视角展开的电视剧,终于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穷人:男主穷的脚趾扣地,穷官的官服是起球的。

    官服破是因为,明朝的官服并不是由政府统一制作分发,而是由各级官员按自己的等级自制。很多小官没钱做官服,自然只能穿破衣服了。

    0076EekLly1hb58xyrixuj30yi0r0dm8.jpeg

    001ks3BOly1hb2wjzyi1sj60n00a5q5f02.jpeg

    001ks3BOly1hb2wk1e7cej60n00mogsg02.jpeg

    官服的颜色和图案,也都是根据官员品级定的。

    明朝官服有规定:一品至四品穿绯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

    文官官服的补子是禽类:四品是云雁,五品是白鹇,六品是鹭鸶,七品是鸂鶒(紫鸳鸯),八品是黄鹂,九品是鹌鹑。

    所以,正四品的黄知府穿的是带雁子图案红色官服。

    4442aefegy1hb1jpxeaavj20zk0rk0w6.jpeg

    正七品的邓知县、毛知县的官服,同样对上了。

    6cf92c58gy1hb5gww4fkzj20zk0n7dk9.jpeg

    6cf92c58gy1hb5gwwf2w1j20zk0rbdkv.jpeg

    心细的网友还能发现,剧中的小吏们,穿的比知县还要好。

    《大明》借邓知县之口,有做科普。

    在丰宝玉向邓知县指控小吏欺压百姓时,邓知县道出当时的背景:“你真当我这个知县是生杀予夺的百里之侯啊,我只是个流官。”

    流官制度始于明朝,是朝廷任命的不世袭、有品级、有任期的官员。相反,胥吏们很多是世袭的,还会和当地乡绅勾结。官的话,吏不敢不听,却可以阳奉阴违,变相执行,让官苦不堪言。

    铁打的胥吏,流动的官,在一定程度上,胥吏的权力可比流官高多了。

    未命名29.jpg

    截屏2023-02-17 下午7.15.46.png

    不仅制作精细,一众主演们的表演也值得细品,他们为角色设计了很多小细节。

    男主张若昀主动提出要在眼下加一道疤,既表示男主小时候受过火灾之伤,也可体现内心阴影。

    p8480159.jpg0088xITMly1hb6d6bxs27j31zc35sb2a.jpeg

    王阳饰演的讼师程仁清,一个内心有挣扎的人物,也是本剧最出彩的一个角色。

    虽然嘴边挂着“给多少银两,就还多少公道”,但以前,他也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只是,被诬陷作弊落榜后,他不再相信自己曾经深信不疑的道德准则,慢慢成了权贵的爪牙。

    出场第一场戏,就能看到王阳对角色的精心设计。

    乍一看,他在公堂之上咄咄逼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欺压穷人,但其实,他的眼神在与弱势的对方交汇时垂了下来,从这个表情,观众看到了愧疚——他仍有恻隐之心和不忍。

    Feb-17-2023 18-52-56.gif

    截屏2023-02-17 下午6.52.34.png

    从对历史的严谨考究到人物性格的层层塑造,从精致的服道化到准确还原的历史环境,显微镜下的细节实在太多。

    追完剧还不过瘾的观众不妨二刷,重新品一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薛莹

    相关专题
    摸娱:硬核娱乐,独家视角,重磅幕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