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澄澄堂主观展记| 董其昌笔下的“潇湘图”

    澄澄堂主观展记 陈骥 陈骥2022-10-28 10:00全网传播量4.5万
    00:00
    00:00

    □老胡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游,岩上无心云自逐。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诗《渔翁》。老胡在上篇《被“误读”的潇湘奇观图》中写道:潇湘,以及隐喻潇湘的“清湘”、“楚竹”这些词汇,乃至渔翁形象“不仅成为文人归隐避世、淡泊明志的人格象征,而且升华为审美意蕴。”

    唐、宋人如此,明人亦然。

    午门上的展览海报

    【观展记】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

    展览时间:2022年8月30日至11月6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

    640.jpeg

    此次故宫午门大展《照见天地心》中的另一件展品——董其昌的《青绿山水图》(又名《西岩晓汲图》)同样延续了米友仁在《潇湘奇观图》中的隐晦表达。

    只不过,董氏使用了自己个性化的绘画语言。

    在中国绘画史上,董其昌被认为是继苏东坡、赵孟頫之后最重要的文人画家。清代方薰评论说,“书画一道,自董思翁开宗说法以来,海内翕然从之,沈、唐、文、祝之流遂塞,至今无有问津者……书画至此一大转关,要非人力所能挽也。”

    董其昌擅山水画,出入于董源、巨然、高克恭、黄公望、倪云林等大家,他在《画禅室随笔》中自我评论道:“画平远师赵大年,重山叠嶂师江贯道,皴法用董源麻皮皴及《潇湘图》点子皴,树用北苑、子昂二家法,石法用大李将军《秋江待渡图》及郭忠恕,李成画法有小帧水墨及着色青绿,俱宜宗之……”将其祖法表述得相当清晰。

    WechatIMG177ed44da8bc5f929bc8f42ebb09e75c.jpeg

    《青绿山水图》特写一

    WechatIMG3ec5cf36b77af8a71572d8ad9fca9b2e.jpeg

    《青绿山水图》特写二

    《青绿山水图》构图奇异,画面左侧空茫,右侧危崖高耸,这种构图在董其昌存世作品中是不多见的。最上处的岩崖向左倾斜45度,既有升腾向上的动势,又让人有危危欲坠之感。岩崖几乎占据了整幅画面,仅在近景处以细笔缀以坡石、芦荻、扁舟和树丛。山崖以赭石或者赭石与墨相混作勾皴,然后用水笔蘸墨、赭石、汁绿轻染。石山结构处用杂草,而不是常用的苔点来点缀,强调体量感与前后空间关系。崖上松柏用黄子久笔法,近树则以米氏“落茄点”法写成。整幅作品水份充足,这应该就是董其昌所说的“泼墨小变”吧。

    存世董其昌青绿山水作品主要有两种风格,一为仿唐代张僧繇没骨山水,如上海博物馆藏《燕吴八景图》册中的“西山雪霁”一开,隐去骨线,平涂设色;一是在青绿设色基础上,或以色代墨,或墨色相交,加以勾皴,融入了董巨、米家、元人笔意,如吉林省博物馆收藏的《昼锦堂记并图》卷。此作显然属于后者。董氏在画幅右上部题写:“以水笔蘸墨成画,亦泼墨之小变。” 应该是他略变已法后的得意心语。

    WechatIMGe86ca253c63eae7353947f42df6a9746.jpeg

    董其昌跋一

    这件特殊的作品后来赠给了儿子董祖和收藏。接着,就引出了一段趣事,也足以显示“董家山水”在吴地受追捧的热度。

    董其昌在四年后又有一个题跋:“士抑兄时以不多得余画为恨。此图为儿子和所藏,陆君策殊赏鉴,欲夺。余谓当裒多益寡,且使士抑得以夸君策。君策自工画又无事,此布鼓也。”

    WechatIMGe06afaff963f5d31a7339f87149c390b.jpeg

    董其昌跋二

    何三畏,字士抑,华亭人,万历十年进士,曾任绍兴府推官,“赋性卓荦,为贵势所不喜……乃飘然挂冠归。”也是一位归隐之人。

    陆君策,万历四年举人,能画。与董其昌、陈继儒都是好友,在董、陈两人文集中有多篇诗文描述陆氏别业“畸墅”,交往极深。陆君策故亡后,董其昌又作《祭陆君策孝廉文》以纪,尽叙两人情谊。

    这一段跋文幽默地讲述了董其昌如何“调解”何三畏、陆君策之间的夺画故事,最终将这幅作品转让给了“时以不多得余画为恨”的何士抑。而且笑言:处事应当裒多益寡,而且可以让何士抑在陆君策面前得意自夸一番。而君策自己也工于绘画,我就不必献丑了。
    董其昌在作品中还题有柳宗元《渔翁》一首。这首诗,苏东坡评说:“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坡老的意思是,“烟销日出”“山水绿”,“欸乃一声”“不见人”,柳宗元将这两句诗错搭却也朗朗上口,超乎常理又别有奇趣。

    WechatIMG8139c7e9d5df7d34c9a16bcf9d22a648.jpeg

    展厅一角

    WechatIMGb97301b452bf8807092fee571233b445.jpeg

    展厅一角

    WechatIMG1ab1cd7fbf6b3823c4c7544c4d498d1a.jpeg

    展厅一角

    WechatIMG9e821daf9d20fda222b9ded1d90c6715.jpeg

    展厅一角

    柳宗元作诗于永州,当时柳氏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此地,满腔政治抱负化为烟云,只得寄情异乡山水。《渔翁》是他这个不幸时期的作品,诗人笔触延及西岩、渔翁、清湘、楚竹,写的却是自己。

    董其昌作此图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时53岁。前一年,他在湖广提学副使任上,因为不徇私情,为势家所怨而遭哄逐。这时正辞任闲居家乡松江,和柳宗元一样处于政治失意期。相似经历的他,同样不甘却又无奈地将自己化身为清湘渔父,隐晦地表达“云无心以归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心情。

    万历二十四年秋(1596年),董其昌曾以持节使臣身份短暂赴长沙,9年后任湖广提学副使近2年,这使得他有宽绰的时间游历楚地。而且此时,米友仁的《潇湘图》和《潇湘奇观图》也都已归藏董氏,使他能够“携以自随”。董其昌得意地说:“今日舟行洞庭湖中,正是潇湘奇境,辄出展观,觉情景俱胜也。”

    潇湘之景,在心;潇湘之情,亦在心。

    董其昌游历楚地时,每次舟行洞庭,总觉得是“长天云物,怪怪奇奇,一幅米家墨戏”,对景生情,将随身携带的《潇湘图》《潇湘奇观图》一跋再跋,以表露心迹。显然,这一段游历的记忆是深刻的。当他回到松江,寄趣山林、悠游尘外之时,潇湘的景和情想必时时萦绕心中,这一幅董式“潇湘图”——《青绿山水图》显然是最好的佐证。

    WechatIMGd0e52a10bf8a6d08e69b4ab64949ad1f.jpeg

    董其昌《青绿山水图》

    彩蛋:

    “小时新闻”刊发《被“误读”的潇湘奇观图》后不久,故宫官网就发布了午门大展《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将延期至11月6日的消息。这让老胡萌发了一个念头,不妨再推送一篇读画记,讲一讲董其昌笔下的“潇湘图”。有一点需要告知读者的是,《照见天地心》展览中的部分五代、宋作品出于保护目的已经撤展,但董其昌这幅《青绿山水图》还会妥妥地挂在你的眼前。

    《照见天地心》延展公告

    作者简介:老胡,生活在杭州。以前是媒体人,业余喜欢中国书画,喜欢雅玩金石草木。后来索性辞了公职,专门观展赏画,举拍拜师,总之就是入了书画收藏鉴定(自由自在)的门。

    观展,喝茶,是老胡最近几年的生活常态。只要有好的展览,他就天南海北地去看。疫情之前,不止天南海北,还海内海外。总之,他过着让打工人眼红的闲适生活。【澄澄堂主观展记】,是老胡在小时客户端开设的观展专栏。

    “澄澄堂主观展记”更多内容请点击……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