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江大学文学院(筹)成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跨学科合作,让古籍大数据结构化、智慧化

    2022-06-18 05:55全网传播量2万
    00:00
    00: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用一张地图展示李白或者徐霞客的人生行迹,系统自动为一篇文言文标点……这是浙江大学文史大数据实验室的成果。

    image.png

    6月18日,浙江大学文学院(筹)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浙江大学文学院(筹)院长冯国栋为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授牌。同时,文史大数据实验室项目也在现场启动。

    38bf295a3603ea2037e9c899e178ab2.jpg

    浙江大学文学院(筹)“文史大数据实验室”是2022年5月首批入选的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团队成员主要由文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研究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生组成。实验室主要依托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一个中心指的是“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两个平台分别是“学术地图发布平台”(https://amap.zju.edu.cn) 和“智慧古籍平台”(https://csab.zju.edu.cn)。

    据悉,实验室将依托海量中国文史数据,展开空间分布可视化分析与智慧化古籍数据库建设。中华五千年的典籍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密码。近年来,浙江大学团队致力于文史典籍大数据的结构化、智慧化建设。

    2018年,以徐永明为首的浙江大学团队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合作,搭建起“学术地图发布平台”,迄今发布了1600多幅地图。

    2020年,徐永明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招标项目“明代文学智慧大数据及平台建设”。经过一年的时间,“智慧古籍平台”诞生,现在已推出2.0版本。以这两个平台为主,文史大数据实验室力求让古籍里的文字从“活下来”到“活起来”。

    以明初文学家宋濂为例,在该平台上,点击“著述导览”页面,便可查阅他的著述章节、提要等基本信息,旁边还有世系图、社会关系图——如刘伯温、危素、高启、方孝孺、朱元璋等等;点击“篇目导览”,还可以进入文本阅读界面,系统会自动添加标点符号。

    古文中用典故很多,为方便使用者,该平台还提供了注释,人名、地名、时间、典故等不同类型以不同颜色显示,点击即可查看释义。同时,“智慧古籍平台”与“学术地图发布平台”相连接,点击“著者详情”,即可查看宋濂一生的行迹图。

    8f53664e23fc9545d1b832991937f66.jpg

    来自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省社科院、扬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省图书馆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受邀出席。

    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介绍了哈佛的暑期数字人文工作坊,表达在疫情后与浙江大学共同开设数字人文课程的意愿。

    22c9bc97066a3e9709e50d1c3116af6.jpg

    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明代文学学会执行会长左东岭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刘石教授作为领域专家,也分别进行了致辞,对浙大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与文史大数据实验室项目寄予厚望。

    中心负责人表示,浙大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与文史大数据实验室项目,将深度结合文献整理、人文研究与文化普及,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高质量智库建设,使古老的中华典籍通过数字人文迸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