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快乐叫暑假,有一种成长叫运动。
这个夏天,“高温”是主角,持续的40℃高温让大家叫苦不迭,这样的天气也给放暑假的孩子们带来了麻烦,打乱了不少人的出游和运动计划。
但还是有一些小朋友,依然没有停下运动的脚步,过了一个健康、快乐、忙碌,甚至终生难忘的暑假。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李文瑶
作为美国漫威漫画旗下的超级英雄,能在墙上飞檐走壁、辗转腾挪的蜘蛛侠,是不少男孩小时候的偶像,而在短视频平台上,全网有200多万粉丝的“勇敢的小波比”就是这样一个中国小蜘蛛侠。
“勇敢的小波比”叫林子贯,小名波比,是一名9岁的温州男孩。三年前爱上攀岩后,爸爸不仅为他在家打造了攀岩室,还用上百个短视频记录他的成长。
这个暑假,波比会经常到这个攀岩室里玩,这个15平方米的空间成了陪伴他成长的一方小天地。
孩子喜欢窜高伏低
爸爸把阁楼改成了攀岩室
2019年,逛商场时,6岁的波比看到了户外攀岩。上手体验后,他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爸爸妈妈便给他报了课。
但报课没多久,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攀岩的学习。眼见着孩子居家时间变长,担心时间一久技能生疏,波比爸爸便想着在家做个攀岩墙。
最初,波比爸爸只在墙上挂了个攀岩板,但随着波比行动越来越自如,两侧墙面上陆续添加了指力板、握力板、单杠、吊环、握力球等装备,就连弧形的天花板上都请专人设计定制了木质的攀岩板。有时他会让波比随意攀爬,有时则给波比设置一些简单的行进路线。每一个小器械还能单独训练:吊环做引体向上、握力球锻炼上肢力量。长此以往,波比不仅一口气能做二十个引体向上,还有了清晰可见的腹肌。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攀岩墙刚好能让他消耗掉玩的精力,从而在学习、生活上更专注。”除了室内攀岩,每年,波比还会跟着爸爸出去野攀,在大自然的群山上摸索前进路线,让他更兴奋也更专注。
让6岁孩子飞檐走壁,有网友评价波比爸爸太“狠心”。但在他看来,除了健壮的体魄,波比还因为攀岩养成坚韧的性格。波比曾参与过攀岩拍摄,三天的行程,每天要拍八九个小时,要连续几十次来回攀登十几米高的岩壁。“他后来都累哭了,但哭完又继续攀,直到完成。”波比爸爸心疼道,“他喜欢这项运动,我们就会支持他,做他坚强的后盾。”
儿子攀岩成网红
爸爸考上裁判证
在变身攀岩室之前,这间15平方米的阁楼本是波比爸爸的健身房,而健身也是波比爸爸坚持了十几年的习惯。
所以即便把空间让给孩子后,波比爸爸依旧留着跑步机、杠铃、哑铃等健身设备,有空就练练。
在波比玩攀岩的3年时间里,波比爸爸也没停下,除了每次比赛到场加油助威外,他还考出了市级的攀岩裁判证,当波比在家训练时,他会设计一些简单的核心训练,或是针对上下肢的力量训练。
2019年年末,波比爸爸用“勇敢的小波比”账号在短视频平台上上传了波比攀岩的视频,波比飞檐走壁的矫健身姿获得了无数关注,仅在抖音上便收获900多万赞,全网拥有200多万的粉丝。视频内容主要是他在室内外攀岩的画面,但相比室外,室内的攀岩墙更成为了家长们好奇和探讨的话题,后台私信里,有不少家长都来跟波比爸爸取经。
“如果没有专业训练,我并不建议家长直接在家里给孩子配攀岩墙。”波比爸爸表示,市面上攀岩板良莠不齐,清一色的尺寸大小并不适合所有孩子。自家攀岩室里,有不少是他参考网上攀岩设备的大致形状,自己找木工量身定做的,“孩子的身高,臂长腿长等等都要考虑。”
在短视频平台上走红后,从拍摄剪辑到内容,所有短视频都是波比爸爸一个人完成的,这对80后的他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一开始还不太习惯,但现在随手一拍好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阁楼是一方小天地
伴波比一起长大
走红网络后,跟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波比有不少难忘的经历:去年,他曾被短视频平台选中拍摄“助力奥运”的宣传海报,拍摄的照片在全国八个城市进行播放,“如果不是因为攀岩,他也很难收获这样的体验。”
实际上,直到今天,视频里行动自如的波比并没有完全习惯镜头,发布的短视频多是波比爸爸悄悄拍摄的,而波比对于自己成为小小网红也并不知情。生活中的波比并不像短视频上的那样热情大胆,他更像是个淡定的“小大人”,话不多,甚至有点佛系。
“做账号并不是为了盈利,更多的是对波比成长的一种记录。”除了攀岩,波比日常还坚持游泳、跳绳,疫情期间,他还在网上学习编程。今年暑假,波比电脑不离身,在小阁楼活动外,还沉浸在编程的世界里,可以一两个小时一动不动,精力高度集中。
“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培养他的专注力,可能这就是攀岩带来的变化。”攀岩过程中,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否则一个分心就可能掉下来。因为这份专注,波比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
“他现在在阁楼攀岩的频率不像以前,大概一周一次,所以我拍摄的视频内容就会侧重他的日常生活,按照他的节奏走。”波比爸爸也想过,随着波比身体发育,这间攀岩室终有退出历史舞台的一天。在那之后,他也许会把15平方米的阁楼改造成编程室、或者其他关于波比爱好的空间,帮助他培养兴趣爱好,“这里永远都会是他的一方小天地,以后他回头再看,就是梦想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