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亚运有约 | 戚丽丽:老女排那顿特别晚宴,没有一个人动筷子

    2022-05-09 02:49全网传播量2.3万
    00:00
    00: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高华生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作为东道主主办亚运会;同年第11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分别在北京、上海、沈阳举行。

    那一年,19岁的浙江姑娘戚丽丽刚刚加入中国女排这个光荣的集体。作为当时队内最年轻的队员,她和中国女排一起经历了实现亚运会三连冠的辉煌,也和队友一起品尝了错失世锦赛冠军的遗憾,那些滋味永远铭刻在她的脑海里。

    本期《亚运有约》,我们来听听戚丽丽亲历的那些和中国女排有关的幕后故事。

    1990年北京亚运会女排项目决赛,中国女排3比0击败老对手日本女排夺冠,实现了亚运会三连冠。

    不过,对于中国女排姑娘们来说,这枚金牌并没有让她们有太多的兴奋。相比之下,亚运会之前在中国本土进行的世锦赛中与冠军失之交臂,这样的遗憾更加深刻,不是一枚亚运会金牌所能冲淡的。

    1982年-1986年间,中国女排豪取世界冠军五连冠。1986年女排世锦赛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后,同年老女排最后一名队员铁榔头郎平退役,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198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都无缘冠军,均获得第三名。

    #1990年中国女排世锦赛阵容,郎平(后排左五)、戚丽丽(前排右三)#

    1990年北京亚运会前,女排世锦赛分别在中国北京、上海、沈阳等城市进行,决赛地址在北京。为了在世锦赛上重现辉煌,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胡进力邀老女排队员郎平回归。当时距离郎平退役已经过去了四年,时年30岁的郎平正在意大利俱乐部打球,长期没有进行高强度系统训练。

    郎平能帮助中国女排重现辉煌吗?

    当时这样的疑问不少,而作为中国女排一分子的浙江姑娘戚丽丽在赛场内外看到的则是另外一幕。

    #郎平#

    “绝对的仰慕、仰视。”戚丽丽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当时队里郎平年纪最大,自己则是年纪最小的,那个时候郎平是很多中国人的偶像,自己当然也不例外。不过几堂训练课下来,她发现郎平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明星。

    “训练跟我们一样艰苦,甚至比我们更自律。”戚丽丽回忆说,郎平知道自己体能方面与巅峰比有欠缺,除了正常训练之外,她加练最多的是体能,而且非常自律,根本不需要教练提醒。

    训练场上的郎平让像戚丽丽这样的年轻队员最直观地看到了老女排身上的拼搏精神,明白了那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口号,也对当时以年轻队员为主的中国女排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那届世锦赛决赛中国女排再次不敌前苏联女排,无缘重回巅峰。戚丽丽回忆说,决赛前北京华侨饭店就有人为中国女排预定了晚宴,这既是一场为夺冠准备的庆功宴,也是送别郎平的饯别宴,那时候大家普遍认为冠军没问题了。

    当时,中国女排先是在小组赛以3个3比0战胜意大利队、埃及队和韩国队(原南朝鲜);接着在复赛(排位赛)中战胜了老对手前苏联队,报了汉城奥运会决赛一箭之仇;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中国女排分别3比0战胜秘鲁队和实力强大的美国队。

    决赛对手仍旧是前苏联队,因为刚刚赢过对方,大家都认为冠军没问题了,但想赢怕输的心态影响了发挥,最终中国女排1比3不敌对手失利。

    “连旁边的饭店工作人员都在劝,吃点吧,都饿得不行了。”戚丽丽回忆说,比赛结束到了华侨饭店后,所有队友都坐在圆桌边,气氛压抑没有人说话,当时在场的还有老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即便他亲自劝说,也没有一个队员动筷子。

    这是郎平作为中国女排队员的最后一场比赛,世锦赛结束后她就离开中国女排再次出国生活。晚宴最后,郎平终于开口说话了,可是她说了一句就再也说不下去,一旁一直都憋着的中国女排姑娘们,这时候都稀里哗啦哭了。

    #1990年北京亚运会中国女排队员合影,戚丽丽(右一)#

    “对不起这支队伍,对不起教练。”这是戚丽丽人生经历的一次最特别的晚宴,除了喝点水,没有一个人动筷子。19岁的戚丽丽后来越来越明白,有些遗憾注定要记住一辈子。即便随后实现亚运会三连冠的喜悦,也冲淡不了这种遗憾。

    点击查看下篇《国家队5年的点点滴滴,让戚丽丽明白了什么叫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