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三年后,海外客户对与浙商的重逢十分欣喜:“中国人做事认真,能力强,我们希望和中国人有更多合作。”
浙江金华服装企业主刘红军如今正在美国纽约拜访客户,自2022年12月7日出发,他飞了欧洲、东南亚、北美的10多个国家;同是金华服装企业主的刘红卫飞了非洲4国,调研考察在非洲投资设厂的可行性;永康五金企业主徐伟强飞了中东、欧洲、北非的4个国家,目的是带领永康五金产业联合出海……
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浙商或自行出发,或参加政府组织的“抢单团”,飞赴世界各大洲拿新订单、谈新投资,迅速“开疆拓土”。
一别三年后,海外客户对与浙商的重逢十分欣喜:“中国人做事认真,能力强,我们希望和中国人有更多合作。”
三年后的重逢,也令浙商的发展思路愈发清晰——中国制造企业要主导供应链,把品牌、研发、高端制造抓在手中,而把价值较低的环节分配给新兴国家;如同几十年前外资进入中国一样,如今已到了中国技术、管理、品牌、资本输出的时候。
生意不仅仅是生意
欧洲雪后的道路上,刘红军与同事拉着装满新面料、新款式的大行李箱,满面笑意。
刘红军是服装企业新德集团的董事长,该集团在国内、孟加拉国设有多个生产基地,并在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美国等地设立研发和营销中心。
刘红军欧洲雪后的道路上,刘红军(右二)同事拉着装满新面料、新款式的大行李箱,前往拜访客户
“这两周,新德集团九员虎将在欧洲各国抢单,两名小将在南亚、中亚和非洲拓市场;下周,一支团队出征俄罗斯。11月中旬团队奔赴美国抢单,11月底澳洲抢单,1月主力奔赴美国、加拿大继续抢单。”刘红军在朋友圈描述团队在各大洲分头出击的状态。
刘红军自己也早已按捺不住。身为外贸人,在海外跑是常态,三年守在国内,如今终于能重新出发。他于2022年12月从上海起飞,在欧洲跑了近两周,一天跑三四家,密集拜访荷兰、德国、西班牙、丹麦、法国、意大利等地的客户。他在欧洲的出行主要依靠西班牙一处机场,不到一周时间已到访该机场6次,“比杭州萧山机场还熟门熟路。”
刘红军深切了解当面交流的必要性。新面料要让客户摸到,新款式要让客户穿上身,这是再逼真的3D效果也比不上的。“老外含蓄,疫情期间线上沟通,他们以赞赏、鼓励为主,尤其对不太熟悉的客户。只有面对面,他们才会说出真心话。比如账期问题,可能资金紧张,希望付款延后半个月,这种事电话、邮件里不会讲,怕引起你的恐慌。”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结束一天的商务洽谈,刘红军与合作多年的客户、朋友聚餐,在餐馆看世界杯荷兰对阿根廷的比赛,一起为喜欢的球队紧张、欢呼。“生意不仅仅是生意,也是友谊和感情。”他感慨。
生意不仅仅是生意,也是友谊和感情
三年没来往,海外客户对中国防疫措施有误会,担心中国的工厂生产、供应链稳定等情况。刘红军帮助客户了解中国,让他们对供应链更放心,也向他们普及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如今,欧洲、美国的多位客户已预约在2023年3月春暖花开时来访中国。
除了增进感情,对欧洲市场趋势的摸底同步进行。圣诞、元旦前夕,刘红军走进欧洲多个城市的商业中心,在零售价较低的品牌折扣店,他看到欧洲人挎着大购物袋进行采购,但价格中等偏上的品牌店则相对冷清。当地合作伙伴告诉他,由于经济下行、俄乌冲突等因素,欧洲人安全感下降,更愿意把钱花费在食物与健康上,而服装支出减少。在这些合作伙伴眼中,2023年经济恐怕不会有大的起色,信心恢复要到2024年。
通过在欧洲的拜访与考察,刘红军得出判断:第一,欧洲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意味着服装采购价将继续下降,对中国企业的供应链成本管控能力要求持续提高;第二,欧洲客户账期延长,尤其俄罗斯客户,可能从三个月延长到半年,对供应商的垫资能力要求更高。
“市场变化,对中国企业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达到高要求的企业将越来越好,不能的企业可能会慢慢退出市场。”刘红军告诉记者。
越南工厂产量创新高
从欧洲的寒冷到东南亚的热情,只是一趟飞行的距离。2022年12月20日,刘红军结束在欧洲的行程,从巴黎飞赴越南,开启东南亚的旅程。时隔18年,他再度到访越南胡志明市。满大街摩托车和年轻人,这个位于热带的城市以火热的姿态迎接他。
越南胡志明市,满大街摩托车和年轻人
在访问多家合作工厂后,刘红军注意到,三年疫情对越南工厂的影响也不小,订单量下降较多,工人已经无班可加。不过,这些工厂的管理普遍不错,产品质量也比过去提升许多。
越南之后,刘红军原计划去孟加拉国的自有工厂,看望三年没见的同事,但因故未能成行。不过他了解到,2022年工厂产量突破1200万件,创历史新高;工人因为收入提高,现在多骑摩托车上班;新建的第二家工厂即将投入使用。这一切都令他感到欣慰。
此外,刘红军还与金华市政府组织的“赴越南泰国经贸考察团”汇合,在当地中国商会、浙江商会的支持下,在越南、泰国开展经贸洽谈,并考察当地工业园区。
在胡志明市,刘红军与金华市政府组织的“赴越南泰国经贸考察团”汇合
身在东南亚,刘红军深入思考中国、东南亚与非洲的关系。客户对中国供应商的需求不变,但期望、要求更高,比如建议中国企业去非洲设厂。由于中国服装企业具备研发设计、高端制造、资金和综合服务等优势,欧美客户愿意把订单交给中国企业,并希望中国企业主导供应链,将订单放在中国、东南亚或非洲生产,以确保供应链稳定和成本降低。
“从服装产业角度看,如果中国企业对海外布局没有规划,客户会觉得你没有未来。他们喜欢中国企业在中国和海外都有布局,未来会逐步增加合作。”刘红军告诉记者。
优先把订单交给中国企业
非洲东南部国家坦桑尼亚,正值南半球的夏季,蓝天白云下是大片的平原。一位金华企业家在此开发了中坦工业园,面积十多平方公里,正在火热建设。第一次到访非洲的刘红卫脚踩新鲜红土,为此处的勃勃生机而激动。
坦桑尼亚的夏季,中坦工业园
刘红卫是浙江实达皮革服饰公司总经理,他早在2022年11月便开启出国旅程,去了土耳其、埃及、约旦、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直到12月回国,在外整整一个月。
在埃及开罗的鞋服批发市场,各式服装鞋袜垒得高高的,人挤人,刘红卫感觉比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更热闹。出行不乏趣事,在埃塞俄比亚的酒店,他想游泳,因为语言不通,便用翻译软件与前台沟通,前台热心地请人去买,不过买来的却是儿童泳装。“唯一欣慰的是这件泳装义乌制造,穿着有家乡的感觉。”他调侃道。
开罗鞋服市场生意兴隆
这趟去土耳其和非洲,刘红卫主要考察在当地投资设厂的可行性。
在土耳其,曾经合作多年的客户近年因为疫情、成本的关系,选择把订单交给非洲工厂。不过看到刘红卫,土耳其客户还是很开心:“终于看到中国人回来了。”他们希望中国人把工厂建到非洲,因为非洲商品出口能免关税;而中国人做事认真、中国制造业能力强,他们会优先把订单交给中国企业。
考察后,刘红卫认为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国内政局稳定,轻工业发展政策和氛围较好,已有服装行业的朋友在两国买地建厂。未来若在非洲设厂,他会倾向于这两国。
谈及本次出行,刘红卫说:“疫情三年,我们跑不出去,客户也进不来。其实,无论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是讲感情的,面对面沟通效果最好,对拿订单有积极作用。对做生意的人来说,只要能流通,一切就都活起来了。”
浙江企业要联合出海
锤子、电锯、螺丝刀……在永康人眼中,这些五金产品就像动画电影《冰河世纪》中那只撬动地球的松鼠眼中的松果一般,值得不懈追求。
浙江脉链集团董事长徐伟强自2022年12月8日飞赴埃及开罗,开启为期两周的旅程,此行目的是要探索永康五金品牌联合出海。
徐伟强是永康五金企业的二代接班人,子承父业。站在父辈的肩膀上,凭借制造基础,他用近20年做强自主品牌“皇冠”,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本地仓,形成销售优势。
过去,永康五金产业以为国际品牌代工为主,然而这一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以前大家生意好做,现在代工模式走不下去,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和汇率优势丧失,帮人家做代工利润低,企业需要联合做品牌,赚取新利润。”徐伟强告诉记者。
为了闯出一条新路,2022年,浙江脉链集团与永康市政府、阿里云启动合作,以“产业带+数字化+本地仓”服务模式,助推永康五金产业联合出海。徐伟强说,目前已有近200家企业加入联合体。
如何联合出海?很重要的一环,是在海外建立中国五金品牌共享的本地仓,以去掉进口商,直接对接二级经销商。“一个本地仓起码服务50个品牌,包括永康、金华乃至全中国的优秀品牌。国外二级经销商能实现中国多品牌集优、集采。”
徐伟强在开罗考察当地五金市场
在开罗,徐伟强与意大利、西班牙、瑞士飞来的代理商碰头,一同考察开罗五金市场和仓储系统。他说,这些客户对建立品牌集合的本地仓非常支持,因为能扩充产品线,增加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徐伟强在伊朗与合作伙伴洽谈聚餐
开罗之后,徐伟强还飞赴伊朗德黑兰和俄罗斯莫斯科,推进上述模式的复制。此后,他从莫斯科飞抵迪拜,与永康市政府组织的海外“抢单团”汇合,参与当地市场考察及客户签约。
本次出国,徐伟强最强烈的感受是,当前不只是中国企业抢订单的时候,更是全球产能重构与中国品牌崛起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