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晨读丨传统木匠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王荣仁2020-07-01 21:56全网传播量5.9万
    00:00
    00:00

    斧锯去木边,眯目视斜偏。巧手随心动,方正墨线牵。说的是传统木匠的手艺人生。

    现代的木匠,工具是电动的,材料是现成的,拼拼凑凑而已,艺术含量很低。传统木匠用锯子断木,用墨斗划线,用刨子抛光,用凿子开眼,能把一根普普通通的原木,打造成经久耐用、精美绝伦的各式实木家具。

    木匠的工具有斧子、锯子、凿子、钻子、刨子、木尺、墨斗、锉刀等。小学时,我学过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后来,在村北的和尚山上发现了一棵叶子带齿的乔木,理所当然地认为鲁班就是被这种树叶给刺了一下。从此,就对这棵小树充满了感情,每次上山,都要含情脉脉地去看望一番。如今,很少有人会关注锯子,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木匠随身之物,大多蓬头垢面、锈迹斑斑,幸运一些的则进了博物馆。

    传统木匠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硬杂木,像榆木、槐木、枣木等,木质极硬,疤瘌特多,既难锯开,也难刨平。

    用锯子把杂木拆解成板材或方料,这是最费力费工的活。不过,等我能够记事的时候,村子附近已经开设了一家电动锯木厂。家里只要买好木料,让木匠定好尺寸,就可以拉到锯木厂去加工。一般农家所选木料大多是杉木或松木,奢侈些的也会来一两根樟木,但没听说过谁家用了红木。当然,硬杂木还是少不了的。听爸爸说,锯木厂最怕看到这些杂木,一不小心就伤了锯条。可见,古时的木匠该有多么的不容易。

    那时,我家的桌椅板凳、床几柜橱、水桶木盆、孩子的站桶、大人的手推车,都是实木打造的,全出自木匠那双灵巧的手。遗憾的是,除了一张被我们束之高阁的花床,其他家具大多进了炉膛,灰飞烟灭。

    木匠干活的时候,喜欢撸起两只袖子,以免袖口被木头勾住。木匠经常睁一眼闭一眼,在材料上瞄来瞄去。每个木匠都有大小不等的各种刨子,不把表面刨得光可鉴人,绝对不会收手。

    伴我度过童年的两间旧房子,前几年拆了。这房子凝聚了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的心血。祖父建造的那间房子,南墙全部由木板搭成,中间有两扇花窗。这花窗由一小块一小块平整光滑的长方体木料拼成,中间没用一颗铁钉。我爸说,制作一扇花窗需要耗时一周左右。我很好奇,连肚子都填不满的爷爷,花钱怎么可能这么大手大脚?爸爸说,那是被木匠给骗了。当时只说花窗好看,不需要多少木料,却没提要多少个工时。既要付工钱,又得一日四餐伺候着,半个月下来,爷爷都快急哭了。我倒是非常理解这个木匠,与其大刀阔斧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倒不如在这小花窗上慢条斯理地精雕细琢。不过,有一点大家应该想到,却谁也没有想到,老鼠也爱上了这花窗。它们每天晚上就来啃啊啃,还“吱吱吱”地欢叫个不停。房子拆掉后,这两扇千疮百孔的花窗,被我爸以两百元给贱卖了。

    我家原先有个沉重的祖传衣柜,由于用料太足,搬动很不方便。有一年,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爸妈一狠心,决定把这个衣柜给卖了。下家都已经请人来抬了,住在村里的姑丈怒气冲冲地赶过来制止,说祖宗的宝贝怎么可以卖,家里再困难,也得另想办法。最终,那个大衣柜给保了下来。家里条件好一些之后,爸妈嫌这东西实在太笨,就把所有板材拆下,让木匠做成了新的家具。一件清代文物,焕然一新,成为现代用品。

    家里有一张年龄比我大的八仙桌,当然是木匠打造的。后来,有一条桌腿被虫子蛀空了。家里请人换了一条桌腿,不久,新换的地方又被虫子给掏空了。 这桌子好像有排斥功能,那桌腿始终是新不如旧。不过,最终的命运,还是新老桌腿一起进了炉膛。

    在木匠眼里,木头不管有没有离开大地,都是有生命的。因为它们温暖,会呼吸。然而,木质的朴素与坚实,反而阻止了生长的空间。在快餐文化时代,社会不再需要传统的木匠,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信永远也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