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杭州乔司南地铁站A出口边的辅道上,一排电动三轮车正在候客。
地铁站一响起到站声,电动三轮车主会齐刷刷打开车门,朝出站人群兜生意:“要不要坐车?”
地铁口旁停放着一排拉客的电动三轮车。记者 谢春晖 摄
地铁站沿线的友爱路、三盛街、石塘东路,甚至两三公里外的九环路、杭海路,都能看到电动三轮车载乘的身影。
“晚上7点以后,这里几乎是他们的天下,拉客、逆行、闯红灯、乱窜,有时还会为了抢生意吵架,真的有点乱。”
给记者帮报料的瞿先生直言,对这些拉客载客的电三轮没什么好感,他向有关部门投诉过几次,效果不明显(点这里看网友投诉)。
这里的黑车不是第一次出现。
根据公开报道,2019年就有媒体对乔司南站周边“黑车”拉客现象做过报道。
“前几年,附近搞建设,人不多,很多‘黑车’都去了翁梅一带,有的索性不干了。最近两年,周边小区回迁房、商品房陆续建成交付,黑车又来了。”附近居民黎女士说,“哪里有市场,他们就往哪里去”。
为何“黑车”屡禁不止?连日来记者展开了蹲点调查。
死灰复燃的“黑车”,是“补位”还是“挖坑”?
“黑车”生意最好是在每天晚高峰时段。如果遇上下雨,生意可以说源源不断。
吆喝拉客的的电三轮司机。记者 谢春晖 摄
这些电三轮大部分没有牌照,定价是5元起步,驾驶员会根据乘坐人数,目的地远近开价,“最远可以到乔司老街、丰收湖公园那边,一般15到20元。”一位“黑车”驾驶员说,价钱可以商量,他还分析起了优势:“附近小区很多,晚上7点以后基本就没公交了。我们随到随走,还能送到小区门口。比公交车、网约车都方便。”
蹲点调查数日,记者采访了数十位从乔司南地铁站出站的市民,大家对黑车的态度分三类:第一类是“我不会坐,也不关我的事”;第二类是“我很反感这些车,觉得毫无秩序”;第三类是“我有时会坐,确实给我提供便利”。
“你都不知道,这些电三轮机动车道也会开上来,好几次差点撞到他们。”住在连城国际小区的方师傅告诉记者,这些车在石塘东路、友爱路上开得最猛,超速、逆行、闯红灯,还跟机动车抢道。他遇到过电三轮把一辆电动车撞倒后加速逃走的情况:“真的很危险。”
“这个车我肯定不坐,太危险,他们又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没保障,出了事负不了责,而且收费也不便宜。”90后上班族小徐通勤以公共交通为主,从租住小区到地铁站这段路,坐公交或骑公共自行车,“坐公交要凑时间,公共自行车基本能租到。”
坐“黑车”的人多不多?有没有人在管?
10月25日,晚上8点至10点,记者对搭乘黑车的情况进行统计,那晚下雨。
以乔司南站A口为例,每趟地铁抵达后,二三十人从A口出站,搭乘“黑车”的人数平均两三名,占比不算多。
10月28日,傍晚5点至晚上8点,记者再次统计。每趟地铁抵达后,五六十人从A口出站,搭乘“黑车”的人数两三名,而选择搭乘公交的人也是两三名。
大部分人步行或骑电动车,也有私家车和网约车来接的。
对于开这些电三轮的人来说,这样的客流量并不算差。记者蹲点这几天,每晚在乔司南站辅道边拉客的电三轮为15至18辆,一辆一小时能跑三四单。按照起步价5元算,能赚15至20元。“一晚上挣百来块。下雨天稍微多一点。”有黑车司机说。
排队的电三轮。记者 谢春晖 摄
在乔司南站周边,有一位综合行政执法队员值守。“这个站现在是大站,你看看停着的电动车,上千辆。”他说,周边小区交付后,人就多了。
逆行的电三轮。记者 谢春晖 摄
他平时管理电动车停放和流动摊贩,“我们管不了这些车,只有交警能管,交警一来,他们都‘跑’了。”
记者问一位“黑车”司机,会不会有交警管?他坦言,“有时来,交警来,我们就走。”
公共交通不够便利?有上班族希望,公交末班车能推迟
“黑车”存在的原因是公共交通不够便利吗?
记者对乔司南站周边的公共交通设施进行了走访。
在乔司南站A口和B口周边不到50米处就设置有公交站,有1707M和2631M两班社区接驳性质的公交车,站台上标注了车辆首末班时间和时刻表。
乔司南地铁站边的公交车指示牌。记者 谢春晖 摄
1707M大致南北走向,从杭州汽车客运中心出发途经地铁乔司南站前往十一堡。2631M则是东西走向,起点为地铁乔司南站,终点为九华路冯金街口。
从地图上看,两路公交车已覆盖了地铁乔司南站至乔司站之间大多数住宅小区和主要写字楼等场所。
傍晚6点多,搭乘接驳公交车的人。记者 谢春晖 摄
附近居民小徐在市中心上班,傍晚6点下班,算上地铁通勤时间,他勉强能在晚7点半前赶到地铁乔司南站。“1707M是过站车,晚上7点15分左右还有末班车。2631M末班车发车时间为晚上7点半,比较准时。”小徐说,但凡在单位加一会儿班,就赶不到末班车。
除了公交车外,在地铁乔司南站B口外,有设置公共自行车。
10月25日晚9点,记者看到可租用的公共自行车只有1辆。
不过,10月28日晚8点,公共自行车亭几乎停满。
记者 谢春晖 摄
“能选择公共交通,我们肯定选择公共交通的,末班车时间确实早了一点,但凡到晚上8点半左右,我们就能赶上。”多位出站的年轻人说。
“公共交通应该说是方便的,想随到随走的需求也确实有。”市民瞿先生说。
也有人选择自购电动车通勤。“这个电三轮又不便宜,大概1公里的路收5元,还不如自己买辆电动车。”
这些拉客载客的“黑车”为何屡禁不止?潮新闻记者帮将持续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