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两家博物馆入选,向全球输送“无障碍博物馆”的浙江创新经验

潮新闻 记者 周丰2025-03-07 03:35全网传播量11.6万
00:00
00:00
01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全民博物馆:在无障碍和包容性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入选名单,浙江的良渚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入围。
02浙江省博物馆自2017年起启动无障碍建设项目,包括打造“无障碍国宝体验区”,配备无障碍设施,推行手语特色服务,并定期举办关爱弱势群体活动,旨在提供有温度的公共文化服务。
03良渚博物院2022年发起“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提供无障碍游览路线,配备无障碍设施,实现全程无障碍式参观。通过举办特殊儿童艺术展等措施,提升服务体验,并为特殊人群提供定制化服务、出版无障碍读物及研学课程。
04良渚博物院已接待30余批次特殊学校或机构参观,为超一千名特殊人士提供定制讲解服务,展出特殊群体艺术作品近200件,接待观众超30万人,并将作品展示于国际平台。
05入选案例将被收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出版物中,展示中国博物馆在无障碍服务方面的创新举措。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博物馆协会面向中国博物馆共同发起的“全民博物馆:在无障碍和包容性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入选案例名单公布,共有16家脱颖而出,其中浙江的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馆入围。

入选案例

据悉,这些入选案例涵盖了物理无障碍、数字无障碍、无障碍教育与活动等范围内容,充分展示了中国博物馆在无障碍服务方面采取的创新举措,还将被收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民博物馆:在无障碍和包容性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出版物中。

浙江的两家博物馆在无障碍服务上都做了哪些创新?一起来看。

【浙江省博物馆】

2017年,浙博开始启动无障碍建设项目。

在设施上,浙博在人文探索体验馆打造“无障碍国宝体验区”,视障人士可触摸十大镇馆之宝复制品、盲文标识,扫码收听无障碍语音导览;听障人士可观看电子屏中的手语讲解。场馆内还配备有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服务台。

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

在讲解上,场馆安排来自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特殊教育系手语翻译专业的志愿者,公益手语讲解“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今年2月,浙博启动“无障碍服务提升计划”,旨在通过系列化、场景化的手语教学,推行博物馆手语特色服务,让特殊人群感受更有温度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未来,浙博计划引入“无障碍语音导览机”,配备AI智能感知人机交互程序,让听障和视障群体可以更方便地利用阅读机进入展厅自由参观。

手语培训课

手语讲解

在体验上,浙博定期举办“关爱弱势群体手作体验”活动,如“篆刻艺术入门”“我们的节日”等。此外,与中国盲文图书馆联合主办“红船从‘浙’里起航”展览,展教一体,让视障群体感受更有温度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

【良渚博物院】

2022年,良渚博物院发起“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推动博物馆与特殊群体的文化共融。

在良渚博物院,游客的游览路线均为平面道路,全程无台阶楼梯等障碍物,为残障人士提供了浏览路线无障碍环境。院内还配备了低位服务台、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车位等设施。在参观的过程中,残障人士的轮椅,可在家属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每个站点平稳地上下车。

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

在信息无障碍方面,展馆内设置了自助语音导览服务驿站、展品二维码等设施实现全程无障碍式参观浏览。

在服务体验上,良渚博物院通过举办“文明之光的折射——特殊儿童艺术展”,借助降低陈列高度,提供触摸展品、盲文导览册,配备手语解说视频,设立智力障碍儿童互动区、无光与无声体验区等一系列措施。

良渚博物院接待浙江省盲人学校春游活动

浙江省盲人学校的视障学生正在创作盲人版画

此外,良渚博物院在服务定制、书籍出版、课程研发等方面发力。通过对馆内社教专员开展手语培训等,向不同特殊学校春秋游、参观活动提供定制化服务;制定无障碍人群科普读物出版计划,目前已支持出版《诗人的旅途》盲人版画绘本,编撰出版大字盲文版绘本《良良的古城世界》;研发针对特殊学生的研学课程,鼓励他们创作艺术作品,并给予展示机会;为特殊人群提供就业实习机会,启动“触觉博物馆”项目,开发可触摸式展览。

自计划实施以来,良渚博物院接待浙江省盲校等学校或机构参观活动30余批次,为一千多名各类特殊人士提供了定制讲解服务。“文明之光的折射”“良渚童huà儿童艺术展”等展览中展出特殊群体艺术作品近200件,共接待观众超30万人;并将特殊群体艺术作品展示在“何以文明·遇见良渚”全球巡展、首届“良渚论坛”主会场等国际平台。

(图片据浙江博物馆、良渚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