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演出导致武义交通大拥堵!三个片段里,解密婺剧燃爆乡村背后

潮新闻·钱江晚报 记者 朱丽珍/文 通讯员 张辉 李国钢/摄2023-02-21 03:09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2月18日,武义发布一则通知,因浙江婺剧团在熟溪街道溪里村演出,吸引大量市民朋友前往观看,当晚造成武丽线长距离交通堵塞,交警建议市民绕道通行。

通知背后,是婺剧的又一次火爆出圈——2月18日至2月21日,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在溪里村连演《白蛇传》《穆桂英》等10场婺剧经典大戏和折子戏专场。百人演出阵容,包括“梅花伉俪”杨霞云、楼胜,“白玉兰主角奖”和“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得主陈丽俐,“白玉兰新人主角奖”得主李烜宇、张莹等名角大咖。不少戏迷专程从上海、江苏等地赶来,火爆程度让演员们都直呼“意想不到”。

在此之前的春节期间,才下春晚、又上“村”晚的浙婺演员们,来到浦江县偏远山区潘周家村开展惠民演出。在一度降至零下五六度的寒冷天气中,闻讯前来的群众,造成堵车长达5公里。

演出一次,火爆一次。婺剧屡次出圈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聚焦的三个片段里,或许能找到答案。

7.jpg

1】一流的阵容

2月20日早上7点,距离婺剧开演还有3个半小时,熟溪街道溪里村的舞台前,已有不少戏迷占起了位置。“抢座”背后,是一座难求的现实。

此前根据安排,从2月18日下午1点开始,浙婺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将在这里进行为期4天的婺剧演出。开演当晚,杨霞云、楼胜和陈丽俐的“黄金铁三角”,就将献上经典婺剧《白蛇传》。两朵“梅花伉俪”,再加一位“白玉兰主角奖”得主,堪称浙婺《白蛇传》顶级阵容。

6.jpg

浙婺副院长黄庆华介绍,此次赴武义的150余位演职人员中,有十余位国家一级演员、3位国家一级演奏员。除了耳熟能详的杨霞云、楼胜、陈丽俐、李烜宇、张莹外,包括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得主陈建旭、姜窑宏、叶路成,省“新松计划”青年演员大赛金奖得主周宏伟、宋保端、陶永晶、楼依婷在内的年轻浙婺骨干几乎全部上场。上演的《白蛇传》《穆桂英》等剧目,都是浙婺历经检验的拿手好戏,所到之处皆风靡。

在农村就能看到如此高规格的演出,当天下午,前来赏戏的群众,造成武丽线长距离堵车。一公里的道路,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缓慢前行。车流中,有不少义乌、浦江、缙云的车牌。戏迷中,还有从上海、江苏、大连远道而来。

2.jpg

拥堵的不仅是道路,还有现场的网络信号。头一天的两台信号车,一度因为过密的人流而崩溃,第二天只能再增派一辆。

在溪里村,卖馄饨的摊主直接被“急哭”。“网络信号不行,人太多,钱都收不进来。”摊主准备的180斤馄饨皮,到晚上8点半全部卖完。3600多碗馄饨,这是从未有过的销量。

同样走俏的,还有当地的民宿。老板说,有来自上海的戏迷,提前几天就来预定房间,“都是冲着浙江婺剧团的名头,想来一睹顶尖婺剧的风采。”

1.jpg

婺剧在武义的爆红,并非偶然。就在今年春节期间,送戏下乡的浙婺演出,也曾造成浦江绵延5公里的大堵车。彼时,包括党的二十大代表杨霞云、第30届梅花奖榜首楼胜,也只能坐着三轮车进入村庄。零下五六度的天气里,有人早晨六七点就裹着被子,在舞台前的凳子上“占座”。


△春节送戏到浦江时,零下五六度的天气里,有人早晨六七点就裹着被子,在舞台前的凳子上“占座”。

这些年,浙婺的表演去过全国除西藏、青海之外的所有省级行政区;进过北京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等知名剧院,六次登上春晚、庆祝建党百年《伟大征程》文艺演出等重大舞台;作为文化使者,足迹已遍布五大洲49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而农村,却是浙婺一直不忘的初心。不管是演员的阵容,抑或舞美的道具,绝不会因为场地“草根”而偷工减料。

今年春节至今,浙婺已经演出80多场,在浦江、罗埠、武义农村舞台,都掀起了一股“浙婺国风”。

20230220161342__MG_9945.JPG

2】翻滚的跟头

说起《白蛇传》,很多剧种都有涉及。婺剧的版本,大幅度展现节奏变化,把跌、跳、转、摔打等武戏技巧融入剧中,将文戏武做的特色充分展示。一出《白蛇传》,堪称全程高能。《断桥》一折中许仙的“十三跌”,每一跌都伴随着戏迷的掌声。跪步、吊毛、抢背、扑虎等高难度动作,更是让大家惊叹不已。

浙婺的出圈,不是靠几个好演员,而是一台好演员。除了主演外,作为人山背景出现的群演们,也都使出浑身解数。善于“热场”的武功演员们,一上场就足以嗨翻全场。

在武义演出的第一晚,《白蛇传》首先亮相。经典武戏“水斗”场面,有人拍下短短三分钟视频。场上,武功演员扮演的“寺僧”轮番上场,敏捷的身手,精准的配合,快进倍速般的小翻、侧手翻、空手翻……翻跟头如穿花蛱蝶,连绵不断。

“最多的一趟,翻了20几个跟头。”23岁的李现闯,是浙婺的一名武功演员。2月20日下午4点半,他刚刚结束表演,“其实少翻几个跟头,根本没有人发现,要想偷懒是很容易的。”但没有一位浙婺演员会这么做。

一出《白蛇传》,按照受众不同,被编排成农村版、城市版、校园版、国际版等不同版本,根据受众喜好进行戏份的增减。

微信图片_20230221101355.jpg

在农村舞台,武戏表演往往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场面,但临时搭建的木板舞台相比剧院的地面,因为弹性大,连串跟头翻起来更难。演员不会因为舞台原因而减戏,甚至还要加戏,“大家吆喝声不断,我们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跟头翻起来都特别带劲。”

为了在舞台上最好的呈现,浙婺演员的日常要么在演出,要么在练功,要么就在去往演出的路上。

“舞台下面只要有空地,在表演前肯定会翻几个跟头,找找感觉。每天都要保持戏感。”宾馆的走廊里、车站的候车室,都可以成为演员们的练习场地。

而对于“梅花伉俪”杨霞云和楼胜来说,毕业于武义艺校的他们,是家乡的骄傲。回到故乡来演出,更是不一样的体验。

“早上5点多就醒了,在武义演出,相当于是向父老乡亲做汇报,我是兴奋到亢奋。”摘过梅花奖魁首,多次上过央视春晚的楼胜,仍会对一场农村的演出心怀敬畏。而缓解紧张的最好方式,则是更投入、走心的演出。

2月20日下午,上演婺剧《穆桂英》,楼胜扮演杨宗保,在演出中特意加了一句俏皮到位的武义方言,惹得台下的家乡戏迷哄堂大笑,倍感亲切、过瘾。一段武戏中,通常大劈叉4次的他,一口气连做6次,又掀起台下阵阵叫好声。

3】不一样的幕后

在抖音上,一则服化道3人同上场、婺剧演员三分钟完成换装的视频,引发网友讨论。一场婺剧惊艳亮相背后,离不开团队默契配合。

这样的场面,在武义溪里村的浙婺演出现场,每天都在上演。

这次在溪里村的舞台,有15米宽、14米深,比普通的农村舞台更大。为了保证舞台效果,浙婺团队提前两天搭台,还特地多追加了一些灯光。

为了将更好的婺剧展示给老百姓,幕后的每一个人,就像一个个小齿轮,推动着一台大型机器的运转。

江苏人郑宁,一名戏曲工作者的知音和挚友,自从楼胜获得梅花奖头魁后,他追随浙婺的足迹到各地观看演出。今年在浦江、武义,都有他的身影。

2月18日,郑宁在武义溪里村观看《白蛇传》,之后因有事离开。2月20日下午,他再次乘坐高铁从江苏赶往武义,一睹《穆桂英》《僧尼会》的精彩。

浙婺的表演为什么吸引人,他有发言权。

“感动于浙婺的团队精神,还有演员的亲近和接地气。”郑宁说,不管是杨霞云和楼胜这样的表演艺术家,还是普通的婺剧戏迷,对人总是热情又真诚,相处起来都让他倍感亲切。

10.jpg

这样的相处模式,也让婺剧变得更有吸引力。

2021年,楼胜摘得梅花奖,不久后,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因为婺剧“炸场”。谢幕后,不肯离场的观众,掌声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些观众里,有带着小孩的父母,更多的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喜爱,丝毫不逊色于追捧一个流量明星。

演出结束后,楼胜已在后场脱掉戏服,摘掉头套,因为戏迷的热情,这位“婺剧王子”平生第一次返场,穿着白色戏服内搭,为观众清唱一段婺剧《三请樊梨花》中的《洞房》。结束后,观众堵在化妆室门口仍不肯离去,楼胜和杨霞云有求必应,一一给他们签名、合影,让戏迷心满意足。

20230220143349__MG_9894.JPG

亲和力,不仅仅表现在与戏迷的相处上。

在浙婺,不管是演员或者幕后工作人员,演出结束后,都会一起拆除舞台,有的武功演员妆还未卸,就忙着搬东西;女演员则在后台整理戏服,收拾行囊。

有一次在安徽演出,有戏迷到后台看望杨霞云,最后一个离场的她,不仅收拾好了化妆台,还将地上的垃圾拎着带走。“真的没有看到过,一个梅花奖演员,如此平易近人,就像邻家小姐姐一样。”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每年要接待数十个外地剧团演出的剧院经理曾感叹:“从没见过这样的院团,后台没人抽烟,更没人打牌,演出结束后,化妆间干净得就像没人来过一样,单看这一点,这个团就了不起。”

8.jpg

据了解,2月27日~3月1日,浙婺又将应邀到广州参加“京腔粤韵唱响湾区——京粤戏曲合作交流活动”。今年,除了要到香港演出外,浙婺还收到了前往墨西哥、以色列、安哥拉等地的演出邀约。

不管演出的场所怎么变,谈及农村市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晓平坦言,扎根农村,一直是浙婺“不忘的初心”。“婺剧是从农村发展起来的,农村市场巩固培育好,婺剧的根基才会更扎实,影响力也会更持久,也会走得更远。”

5.jpg

此次下乡演出,原本只签了7场演出合同,浙婺却特地加送3场上午的演出。一方面是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青年演员积累珍贵的表演经验。“青年演员的水平提高,不是单靠在剧场里演几场就能积累的,而是需要在舞台上不断磨练。下农村表演就是很好的机会。”这些天,浙婺除了在武义演出之外,还有部分演员每天都送戏进校园,为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表演。

根扎在农村,枝遍布全国,花开满世界,这是浙婺真实的写照。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9)
潮客-2bqeto · 2023-02-21 10:23 · 浙江金华回复
婺剧之美,看过便忘不了!
潮客_4cj3ou · 2023-02-21 07:48回复
武义温泉小镇沸腾了。浙婺武义藉演员杨霞云楼胜领衔白蛇传在此公演,竟吸引六万人次进场观赏。一个党代表(霞云),两朵梅花(霞云楼胜),三朵白玉兰(霞云,楼胜,陈丽俐),一出千年传奇白娘子。到位,点赞。
石头 · 2023-02-21 07:41回复
真的没想到传统戏曲可以这样受欢迎。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不只是中老年人,还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戏曲。这是不是也从某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越来越多的人向传统中汲取养分? 被年轻人喜欢,被不同年龄的人喜欢,那是真正的有生命力,是活着的文化。
山水双合 · 2023-02-21 05:29 · 广东茂名回复
文化复兴,文化盛宴
匿名用户 · 2023-02-21 05:10 · 浙江杭州回复
昨天在视频稿看到楼胜那段武义方言的,太好玩了,留言里满满的喜爱啊
艾米读书 · 2023-02-21 04:29 · 浙江杭州回复
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家了
潮客_wpgy7j · 2023-02-21 04:27回复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潮客本人 · 2023-02-21 04:24 · 浙江衢州回复
浙婺国风。
小易 · 2023-02-21 04:11回复
太久没看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