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举办先进制造主题活动,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炉边谈话”环节与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展开对话,并盛情邀请他“下次来访杭州”。
在现场,两人从具身智能到智能体,不断交换着对AI领域发展方向的看法和理念。黄仁勋表示,下一波浪潮是物理AI,让AI能力融入人类物理世界,它在解决问题方面将很快超过人的能力。
AI智慧会替代人类智慧吗?
黄仁勋说,AI是一种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全新软件开发范式。它不再是人类编写代码、描述算法来预测结果,而是利用算法从样本数据中学习如何去预测结果。
“我们见证了计算机的视觉语音识别、理解等能力通过深度学习技术逐一变得有效。生成式人工智能问世才七年,就达到了不仅能理解信息,还能通过推理生成信息,理解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水平。”黄仁勋说,过去人类教AI做事或者人类和AI协同做事,现在AI可以自己思考、实践,进行强化学习,自己做任务、自己推理。
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王坚也深有同感。他表示,AI并非简单地模拟人类智能,它更是对人类智能的增强,甚至远不止于此。
那么,AI智慧会替代人类智慧吗?
黄仁勋说:“AI激发人的创造力,增加人的智慧。就如同飞机能够让我们到更远的地方,AI能够让我们想得更多,思考起来更聪明。”
王坚则说:“在我看来,AI更像是扩展了人类的创造力,而不仅仅是替代人类的智能。”
两人一致认为,AI为科学服务将会产生更大影响,进一步丰富人类的智慧。
开源模型如何助力全球?
在王坚询问黄仁勋对于开源模型的看法时,黄仁勋强调,开源非常重要。
“开源模型能够帮助中国的AI领域,同时也能够帮助全球的AI领域。”黄仁勋说,通过开源,每个人都可以为AI进步作贡献,汇聚所有资源形成的创新不同于一个公司或组织的贡献,将造福整个生态系统。
事实上,开源已经在改变世界。王坚说,今年的开源模型改变了整个AI技术,例如DeepSeek、Qwen、Kimi等,都是颠覆性的开源模型,将成为驱动未来AI发展的主要动力。
黄仁勋表示赞同,他评价,Kimi等一系列大模型非常先进,DeepSeek的论文写得非常好,既是A+科学论文也是A+工程论文。有了开源模型,无论医疗公司、金融公司还是机器人公司,都可以应用AI,进而促进AI在各行业高效发展。此外,开源还可以在全球审查的模式下确保模型安全性。
杭州是中国的硅谷吗?
既然说到了DeepSeek和Qwen,王坚作为杭州人,便向黄仁勋发出了邀请。“DeepSeek和Qwen都来自杭州。我本人就是杭州人,我为这座城市感到非常自豪。我在此个人正式邀请您,期待您下次来访杭州。”
黄仁勋也在现场问道:“杭州,我是否可以斗胆说,它是中国的硅谷?”
而王坚的回答则更加亮眼:“我想我更愿意说,杭州将成为面向世界的创新中心,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面对邀请,黄仁勋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我一定会的,谢谢你。”
硅还会是AI发展的基座吗?
“我们运用硅来提升算力、增加内存、扩展容量,人工智能基于硅的科技发展而发展起来,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里,我们还需依赖硅推动AI发展吗?”王坚抛出一个决定AI技术进化的物质基础问题。
作为全球AI算力芯片龙头的领航者,黄仁勋给出肯定的答案。他表示,英伟达会在硅科技方面继续探索并不断升级。
“下一轮(芯片创新)不再用原来的方式把算力分解到不同硅材料上,我们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式来供给算力。”黄仁勋解释,“现在每个芯片都是一个个体,我们正在研制复合芯片,让一组芯片实现更高阶的功能。例如CPO(co-packaged optics)技术,我们是第一个运用该技术进行芯片制造的公司。”
支撑AI技术的基座仍在升级挖潜。对此,两人表示,未来二十年仍有大量值得创新的方向,推进AI的长足发展。
有什么给年轻人的建议?
对谈中,王坚还向黄仁勋介绍起了“2050”。“每一年,我都会和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与年轻人一起,为一个名为‘2050’的活动而努力。”王坚说,它的理念非常简单:科技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汇聚在一起。
他又向黄仁勋发起了邀约。“有机会欢迎您来‘2050’大会看一看,您能见到所有的年轻人。他们或许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但他们真切地关心着世界的未来。这些年轻人,真的很了不起。”
如今,AI对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而言,是一生难得的机遇。
“我们必须培养第一性原理思维,学习如何运用它去思考。”黄仁勋说,今天的年轻人要继续学习数学、推理、逻辑和计算机编程,即便将来不以编程为业,也应该懂它。“作为年轻人,你还要尽快地拥抱AI。我相信它会真正地赋予你力量。”
“我非常羡慕年轻一代,因为他们一出生,就将与专属的AI共同成长。”黄仁勋说。
(综合自科技日报、中国算力大会微信公众号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