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蚂蚁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艰苦创业 敢啃骨头 勇争一流

    潮新闻 记者 周咏南 尤畅 沈听雨 黄宁璐2025-06-15 23:10全网传播量2828.3万
    00:00
    00:00

    六月的舟山,碧空如洗,海风习习。乘船前往蚂蚁岛,老远就看到码头上高耸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12个红色大字。

    在广袤东海上,这座不足3平方公里的岛屿小若蚂蚁,却孕育出了历久弥新的蚂蚁岛精神。

    蚂蚁岛航拍。蚂蚁岛管委会供图

    2005年6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乘船过海登上曾是“全国艰苦创业先进典型”的普陀区蚂蚁岛。他说,蚂蚁岛曾有光荣的艰苦创业史,现在又与时俱进,渔区呈现新气象。老一辈创造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20年来,在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勉励下,蚂蚁岛人开辟出发展新局面。饱含深切期许的蚂蚁岛精神,也一步步走出小岛,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成为推动舟山跨越发展的澎湃动能,成为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精神力量。

    艰苦创业,向新而行

    “上菜啦!”正午时分,“蚂蚁排档”客人络绎不绝,店主邹吉叶端着菜从厨房进进出出,十分忙碌。

    20年前,习近平同志来蚂蚁岛考察,其中一站就选在邹吉叶家。他与林合平、邹吉叶夫妻亲切交谈,了解渔民转产转业情况。

    “当时我和渔嫂们开出岛上第一家客栈,习书记很关心我们的经营和生活,勉励我们继续干下去,生活条件会好起来。”邹吉叶说。

    那时,舟山渔场渔业资源日渐衰退,传统捕捞业面临严峻挑战。林合平说:“捕的鱼一年比一年少,靠海吃海的老路越来越难走。”

    “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仅涉及到渔区经济发展,而且事关渔民的出路问题。”习近平同志登岛考察时的嘱托,为蚂蚁岛转型指明了方向。

    2007年,蚂蚁岛抓住港航资源开发机遇,引进浙江东海岸船业有限公司,带来就业和人气,全岛8000余常住人口中,近5000人是船厂员工。

    邹吉叶从码头熙攘的人群里看到商机,和3个姐妹在海边支起一家夜排档。铁皮房里,夏天闷得像蒸笼,冬天海风呼呼灌,可她们咬牙坚持:“有钱赚,就有奔头!”

    艰苦创业,百折不挠,是蚂蚁岛精神的底色。

    蚂蚁岛入岛口。普陀区委宣传部供图

    60多年前,蚂蚁岛获得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署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岛上的多处老建筑,留下了蚂蚁岛人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

    “20年前,习书记和大家一起观看了蚂蚁岛奋斗历程的纪录片。”时任蚂蚁岛乡党委书记林伦回忆,这段黑白纪录片,述说着蚂蚁岛的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全岛妇女耗时3个月、手搓草绳12万斤,买回抗风浪强、可开更远的大捕船。从此,蚂蚁岛人向远洋捕捞挺进。

    后来,凭借这股劲头,岛上妇女开山取石、顶风斗浪,用一年四个月筑起1300多米长的“三八海塘”……

    “看完片后,我向习书记汇报,蚂蚁岛精神正是小岛带头人从过往经历中提炼出的。”林伦说,习书记听完后,鼓励大家要以这种精神鼓舞当代蚂蚁岛人继续前进。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渔老大洗脚上岸办起渔家乐。但这条路并非坦途——蚂蚁岛没有普陀山的梵音古刹,也没有朱家尖的十里金沙,小岛旅游的发展方向一度模糊。

    瓶颈阶段,蚂蚁岛管委会召开了一场关键会议。在热烈讨论中,蚂蚁岛精神被反复提及。“人家有的我们没有,但我们有蚂蚁岛精神。”大家在头脑风暴后达成共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让港口、海塘等一代代蚂蚁岛人挥洒汗水的地方,成为最鲜活的教材,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为敲定方案,管委会灯火通明到凌晨;为争取群众支持,党员干部踏破门槛做工作……半年后,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雏形初现。

    眼下,蚂蚁岛人还有新计划:丰富研学旅游内容,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补齐住宿短板,提升过夜游质量……

    蚂蚁岛一景。普陀区委宣传部供图

    薪火相传,艰苦创业的精神早已融入千岛儿女的血脉。

    舟山实施溯源走心工程,用特色思政课、宣讲大赛将精神火种播撒校园,让青春与信仰同频共振;原创越剧《浪尖上的蚂蚁岛》更是成为全域“顶流”,直抵人心。如今,蚂蚁岛精神已凝聚成推动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先后13次来到舟山,足迹遍布大小岛屿,每次必讲海洋经济,勉励舟山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打头阵、唱主角。

    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务有限公司的党员干部多次踏上蚂蚁岛。老一辈战天斗海的豪情,坚定了他们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决心。

    曾经,货物从长江下游到西部内陆,水运途中往往需要换两次船,周期长、货损高、中转贵。而江海直达,省钱又省时。

    2016年,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获国务院批复设立,不仅让宁波舟山港更紧密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还推动浙江成为“海陆双向、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蚂蚁经历重重磨难能漂洋过海,我们也靠着这样的精神,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闯出了江海直达新航路。”舟山港务公司业务部主管王龙彬与团队跑遍长江沿线码头,数易方案,设计多条“海江铁公”联运线路。不久,江海直达船靠泊长江中游港口,为客户省下5天运输时间和近30%的物流成本。

    如今,江海直达航线几乎覆盖这条黄金水道,最远可直抵重庆。

    孤悬海隅的岱山鱼山岛,书写着同样的创业精神。“十年任务四年完成”,建设者用这样的速度在小岛上建成一个年炼化4000万吨的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

    时代前行,精神永恒。从舟山到浙江大地,艰苦创业成为流淌在浙江人血脉中的共同基因。从永葆“四千精神”的温州商人到贸易战打不垮的义乌老板娘,从甬舟铁路建设工地的筑路人到推进丽水山区共富的青年农创客,山呼海应,向新而行。

    蚂蚁岛创业广场。普陀区委宣传部供图

    敢啃骨头,攻坚克难

    蚂蚁岛曾是“癞头岛”,它的绿色蝶变,源于一代代蚂蚁岛人敢啃骨头——1954年,为改善淡水缺、绿化差状况,全岛开始给“蚂蚁”披绿。经过70多年,三代人的努力,如今,整座岛有70%的森林覆盖率,从蚂蚁山脚拾级而上,依次可遇景色各异的树林。

    敢啃骨头,攻坚克难,是蚂蚁岛精神的特质。对贫瘠的海岛来说,绿色发展的每一步,艰难却势在必行。

    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的虾皮是蚂蚁岛一大特产。“从前采用燃煤烘道供热加工,每逢加工时节,黑烟缭绕半个岛。”蚂蚁岛虾皮加工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双安说。

    实现虾皮加工的绿色蜕变,是蚂蚁岛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蚂蚁岛管委会带着加工户赴沪苏取经,反复比较煤气、电等各种方式后,决定推行清洁燃油供热工艺。

    当时小岛有68家虾皮加工厂,年烧3000吨煤。“煤改油”提出后,加工户却连连摇头——“新设备要好几万”“老工艺用了半辈子,改什么”。

    “黑烟之下,人人都是受害者。”管委会一边挨家挨户反复做工作,一边领着加工户外出学习新技术。

    当首批改造完成的加工厂飘出虾皮鲜香,登岛客商变多了,最“顽固”的老李头也松了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来真是这样。”

    “现在阿拉岛上没有煤灰味了。”蓝天下,渔民笑开了怀。近年打造的“小岛下酒菜”品牌,更让蚂蚁岛虾皮飘香全国。

    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基因,始终是浙江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正如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西堠门大桥。浙江省交通集团供图。通讯员 姚峰 摄

    舟山连岛工程是中国桥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曾因一水之隔发展受限,舟山人一度举债来造桥。1999年,舟山启动“大陆连岛”一期工程,但技术要求高、投资巨大的西堠门大桥、金塘大桥难以推进。

    2003年1月,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舟山调研时指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程,连岛大桥如果建起来了,对舟山的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推动。”

    “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非常重视跨海大桥建设,可以说舟山跨海大桥是习书记亲自关怀、亲自拍板、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项目。”时任舟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剑彪说。

    “跨海直达彼岸,从前就是个梦。”舟山市大桥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胡雷挺,2005年是西堠门大桥北塔建设项目主管。

    他至今记忆犹新,当年全国桥梁建设专家来舟山,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攻克一个个难关,“成千上万只蚂蚁集结起来,能啃动骨头”。

    “西堠门水道有‘东海第一险’之称,在这架一座超大跨径1650米的大桥,太难了。”胡雷挺说。

    西堠门大桥是座悬索桥,建设初期须用先导索“穿针引线”,才能架出桥梁猫道和主缆。但要将小拇指粗的先导索过海拉到另一侧,需要高招。

    奇思妙想很多:拖轮海上拉牵、穿越海底,甚至用火箭弹投射……那时,会议室里摆满了一摞摞论证材料和书籍。为了验证方案可行性,大家常讨论到半夜。

    直到有人提出,直升机牵引行不行?

    胡雷挺记得,2006年8月1日,直升机成功飞到对岸布设好先导索,耗时仅半小时,所有人都发出欢呼。

    这30分钟,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写下两项纪录:首次采用直升机牵引先导索过海;首次成功在未封航条件下实施先导索过海,首创了放索系统与直升机分离模式。

    敢啃骨头的故事,在舟山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不胜枚举。

    2009年12月25日,舟山跨海大桥全线试通车,习近平同志专门发来贺信。

    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展示馆,在一组航拍的舟山跨海大桥照片前停下脚步。

    “从舟山到宁波走跨海大桥需要多长时间?”总书记问。“一小时之内。”陪同的舟山当地负责人回答。

    一桥飞架,血脉连通。今年“五一”假期,车辆进出舟山超46万辆次,再创纪录。

    一路走来,从舟山跨海大桥到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敢啃骨头的中国精神,成为一座座伟大工程中最硬的钢梁。

    勇争一流,担当奋进

    蚂蚁岛虽小,却曾创下多个第一——成立舟山第一个渔民互助组,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渔船机帆化、电灯照明的海岛渔村……

    敢为人先,勇争一流,是蚂蚁岛精神的内核。面对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的造船业,舟山人也展示出争先夺冠的拼劲。

    位于蚂蚁岛西部的浙江东海岸船业有限公司,投产至今已有多项创新技术全球领先。企业负责人黄瑞昌说:“打小便爱蚂蚁奋勇争先的韧劲,蚂蚁岛精神就是我们企业的精神。”

    同样靠着这股韧劲,于2009年起航的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已成为世界上唯一集造船、修船、拆船和金属资源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大型船舶工业企业。

    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修造船现场。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供图

    长宏国际公司总裁戴纪明记得,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宏国际考察,在码头坞门察看了在造的25万吨级矿砂船,“那是当年的主推船型,听了我们介绍运用的先进技术和工艺,总书记点头赞许。”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长宏国际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壮大我国海洋工程制造业作出积极贡献。

    十年来,企业牢记嘱托,争创一流,先后获得144项发明专利、完成58项科研项目,产值从2015年不足30亿元到2024年已破百亿元……

    “哐当哐当”,走进长宏国际,磨砂声、门座机开动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开足马力赶制各类船舶订单。

    码头上,一艘335米长的“海上巨无霸”顺利交付出口——这是浙江目前建造的最大万箱级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望着这一幕,长宏国际舾装车间主任张锴很是欣慰。

    蚂蚁岛是张锴从业首站。大学毕业入职浙江东海岸船业有限公司的他,至今难忘首艘5000车滚装船出坞时,全岛百姓自发助阵的感人场景。如今,走出蚂蚁岛的张锴正将这份精神传承给身边人:“那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们造一流船舶的制胜法宝。”

    今年,长宏国际与地中海航运公司签署8艘22000箱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点火开工后,将成为浙江船企承接的最大LNG双燃料集装箱船项目。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精辟地分析了浙江及舟山的海洋优势,作出“三个更”的重要指示,即“以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推进海洋开发,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不负嘱托,浙江海洋经济一路向上向新,走在前列——

    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批设立,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2017年3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

    2024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

    经过短短几年的探索,不产一滴油的舟山以年破700万吨加注量,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四大船加油港。连续16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一,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放眼浙江,“勇争一流”,是镌刻在这片大地上的共同标识。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浙江人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依海而生,向海图强。起于东海的蚂蚁岛精神,就像永不停息的海潮,为浙江发展注入强劲的不竭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3)
    投票助手 · 2024-09-28 01:52 · 浙江杭州回复10
    你觉得哪些 “妙招” 可以帮助你脱离 “手机引力”?(可多选)【参与投票获取积分兑换好礼】
    风华绝代的双娇 · 2024-09-28 02:34 · 山东济南回复
    新手小白五分钟就能上手的新潮运动——匹克球,很容易,大家都来运动起来,晚上还睡得好
    长愿相随 · 2024-09-28 05:27 · 江西南昌回复
    回复风华绝代的双娇:确实,运动还能让你远离眼疲劳!
    展开4条回复
    赚钱买玩具 · 2024-09-28 01:29 · 浙江杭州回复11
    怀念以前的手机,那时候总是揣着手机出门看世界,打电话的时候才会拿出来
    潮新闻小编 · 2024-09-28 02:32回复4
    怎么平衡才是关键。生活不只是眼前的屏幕,还有诗和远方
    潮客_wdj53g · 2024-09-28 01:58 · 浙江台州回复
    现在的工作离不开手机啊
    潮新闻小编 · 2024-09-28 02:31回复2
    虽然现在手机是个必需品,但别让它成为你生活的全部
    最新评论(74)
    41112416117 · 2024-09-29 06:59 · 浙江衢州回复
    也许可以多发掘点兴趣爱好,通过兴趣爱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
    甬王雷 · 2024-09-28 23:33 · 浙江宁波回复
    这就是一个所谓的文明国家的文明人的所为,让国际著名艺术大师寒心啊!这些文明人该清醒清醒了!反省反省了!
    潮客_3t72hu · 2024-09-28 04:20 · 湖北武汉回复2
    哎,别提了
    晨曦第一缕光 · 2024-09-28 05:03 · 广东广州回复1
    床上玩手机对眼睛和颈椎伤害都可大了
    Yhome · 2024-09-28 04:37 · 广东肇庆回复1
    究竟是你“掌”控了手机,还是手机掌控了你,值得反思!
    默默无闻 · 2024-09-28 07:07 · 广东深圳回复
    我现在节假日有点ptsd,手机一响,就紧张
    小甜瓜Melon · 2024-09-28 03:41 · 浙江杭州回复1
    是时候给你们推荐一下这个颈托了
    潮客_24qwzi · 2024-09-28 05:03 · 浙江杭州回复1
    好用吗?有点心动
    用尽力气不哭泣 · 2024-09-28 07:08 · 山东济南回复
    脖子短的人咋整🤣
    碧海潮生 · 2024-09-28 03:27 · 浙江嘉兴回复5
    长时间刷手机,观看各种“快餐”视频,而只有当腰酸背疼、头昏脑胀之际,才偶一抬头,却四顾茫然,一阵空虚之感袭上心头。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还是尝试着放下手机,去阅读去交际去运动去逛博物馆……你会发现网络世界之外还有很多实实在在有趣的人和事,这大千世界远比方寸屏幕来的精彩👍
    夏日舞步 · 2024-09-28 05:03 · 湖北武汉回复1
    最后一句,狠狠赞同了!
    Pink66 · 2024-09-28 05:41 · 浙江温州回复
    上班之后感觉被各种东西“捆绑”工作 家庭 人际往来 又何止是单单一个手机呢 哎
    西风东风 · 2024-09-28 01:55 · 江苏南京回复2
    请大家向我学习,每天晚上12点准时强迫自己不要再刷手机
    飞踩大长腿 · 2024-09-28 02:33 · 浙江杭州回复
    这是咋设置的?教一下
    咖啡Bear · 2024-09-28 05:05 · 浙江宁波回复3
    回复飞踩大长腿:这题我会,iPhone设置里有个屏幕使用时间,你去研究下,小红书也很多教程
    展开1条回复
    寒江雪 · 2024-09-28 01:26 · 浙江宁波回复2
    在当下,减少对手机的依赖至关重要。我们应设定使用时间,避免无目的刷屏。多参与户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与亲友真实交流。还可将手机调为静音或放置远处,增强自控。只要下定决心,就能逐步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回归充实生活。
    潮新闻小编 · 2024-09-28 02:34回复1
    没错,要时不时地给自己来个“数字排毒”😎
    晨曦第一缕光 · 2024-09-28 05:05 · 广东广州回复
    回复潮新闻小编:给眼睛放个假,给心灵放个假
    一顾长安 · 2024-09-28 03:16 · 浙江绍兴回复1
    一方面是成瘾,一方面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所有的工作,生活都很难离开手机,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橙子Orange汁 · 2024-09-28 05:09 · 辽宁沈阳回复1
    哎,真的好无奈,真的想不要再玩手机了,但下了班工作还有一堆要回,怎么办呢
    天马行空的思维 · 2024-09-28 07:08 · 江西南昌回复1
    回复橙子Orange汁:打工牛马,感同身受了
    潮客_w4fndf · 2024-09-28 15:05 · 山东淄博回复
    沉迷手机而“失控”
    潮客_33htfo · 2024-09-28 14:59 · 浙江宁波回复
    最近刚想着怎么戒手机,就刷到了这篇,高考之后有了手机明显专注力下降了,甚至很难静下心来读一点东西
    潮客_风起云舒 · 2024-09-28 14:14 · 浙江嘉兴回复
    手机的使用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潮客_wjt3ev · 2024-09-28 13:44 · 山东淄博回复
    快来潮新闻点赞评论然后就可以赢得大奖了,好开心
    城隍山 · 2024-09-28 12:41 · 浙江杭州回复
    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
    轩轩再启航 · 2024-09-28 12:37 · 浙江杭州回复
    手机是生活智能的便利,但是手机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无限好,屏幕里的便利学习。多多参与社交活动,多多去健身,多多与大自然呼吸冥想。与手机保持适度的距离,这样的生活更完美,你可以领略多彩人生
    潮客_4eufch · 2024-09-28 11:05 · 浙江金华回复
    生活水平提高了,手机谁都买得起了。如果手机昂贵,流量费用高,像我这样的就不会这么迷手机了。所以什么事情都是双面,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确实说得没错。
    冬天不下雪 · 2024-09-28 10:56 · 浙江绍兴回复
    何止“瘾”力,简直是万有“瘾”力。数字化时代,手机就像穿在身上的衣服,不带它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小说、音乐、影视、短视频、直播……现在的手机无所不包,工作离不开它,生活处处都有它,学习上也频繁使用它。只能靠自制力来平衡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
    潮客-2bqeto · 2024-09-28 10:56 · 浙江金华回复
    手机的世界诱惑多!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专题
    【专题】第一视点
    相关新闻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习近平在浙江的调研故事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三个重建村的温暖记忆
    第一视点·记者手记丨作风建设必须抓常抓细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