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江各地发力人工智能产业——因地制宜竞跑AI+

    潮新闻 记者 宋哲源2025-06-03 23:01全网传播量134.4万
    00:00
    00:00
    01浙江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提出建立健全培育机制。杭州、宁波为核心,各市特色化发展,全省出台27条支持措施。
    022024年浙江人工智能产业年产值超5700亿,杭州占比超七成,但仍面临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明确后续重点攻关核心技术。
    03宁波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制造”,发布工业大模型应用中试工厂,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3年内形成一批全国示范样板。
    04温州强化“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新优势,数据生态企业从26家增至超600家,获批6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05台州紧抓机器人产业风口,谋划落地AI项目,建设智算中心,加快形成人工智能发展生态圈。衢州提出打造四省边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导区,运用“五链”融合打法推动产业发展。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人工智能浪潮中,浙江正不断加快竞跑脚步。

    我省提出,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培育机制和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赢得发展先机、把握发展主动权。

    一段时间以来,聚焦人工智能,浙江各设区市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杭州、宁波两地频频点题人工智能;温州强调抢占“人工智能+数字安全”赛道;台州以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衢州举行人工智能专题学习会,强调加快推动“AI+工业”“AI+农业”“AI+服务业”等融合应用……

    全省层面,浙江近日出台《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产业生态、人才、算力、数据、模型研发、应用场景,推出27条相关举措。

    先来看杭州、宁波。

    根据《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浙江将构建以杭州、宁波为核心,其他地区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

    在杭州,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被摆在突出位置。杭州提出“人工智能+”行动。这也是对省委、省政府部署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去年10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浙江省“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这一战略性文件标志着浙江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新的坚定步伐。

    杭州在全省人工智能产业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据统计,2024年浙江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年产值突破5700亿元,其中杭州企业利润总额占比超七成。根据《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浙江已初步形成以杭州为核心,向宁波、嘉兴、绍兴等环杭州湾地区集聚发展的态势。

    尽管已跻身国内城市第一梯队,作为省内“领头羊”的杭州,仍存在研发投入强度不足、关键技术“卡脖子”等现实问题,相关初创企业平均存活周期较北京、深圳也还存在差距。

    因此,对标省委、省政府部署,杭州也明确了后续重点,包括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建设。此外,杭州还要推广“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机制,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和精准供给。

    另一个副省级城市宁波,则重点把人工智能“落子”在制造业领域。

    5月14日,宁波举行全市“人工智能+制造”现场会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进会。会上正式发布宁波市“工业大模型应用中试工厂”。该平台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帮助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用不起、不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问题。

    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作为制造业强市,宁波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4家,数量领跑全国;同时,宁波的智能制造业起步早、底子好。宁波提出,要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产业作为“510”科技创新体系和“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体系建设的重点战略方向,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地和创新应用高地。从规划层面看,这同样有利于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根据已公开的目标任务,宁波将强化智能装备、工业软件及工厂操作系统等人工智能产品的供给,还将力争在3年内,在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形成一批引领全国的“人工智能+”示范样板。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的其他城市,同样在结合自身区位、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寻找发展机遇。

    5月17日,2025数据安全发展大会在温州举行。当天下午,温州在数字经济领域企业代表政企恳谈上提出,坚定走好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全力抢占“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发展赛道。

    近段时间,“全力抢占‘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发展赛道”这句话在温州被反复提及。“数据安全”,正是温州不断强化的新优势。

    近年来,依托中国(温州)数安港建设,正在打造“全省第三极”的温州,在规则制定、场景应用、数据资源、算力输出、市场链接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据统计,自2022年温州举办首届数安发展大会以来,温州的数据生态企业已从26家发展到超600家。去年10月,温州还获批数场、可信数据空间、数联网、数据元件、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6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任务,成为全国唯一“大满贯”城市。

    此外,台州、衢州等城市,也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上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比如,台州强调要紧抓机器人产业风口。5月15日,台州召开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要以“AI+人形机器人”为整体谋划落地一批软件项目,探索建立机器人训练数据中心和培训基地,加快培育形成人工智能发展生态圈。

    记者注意到,为强化算力支撑,台州持续推动位于黄岩的浙东南智算中心建设,打造“智能计算服务、交叉研究、产业创新、产业招引、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

    位于浙、皖、赣、闽四省交界的衢州,则多次强调打造“四省边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导区”。前不久,衢州相关部门前往上海,与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企业开展招商对接。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产业生态相对薄弱的问题,衢州提出要把“五链”融合的打法,即打造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建强人才链、厚植资金链、提升服务链,运用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去。

    加力支持人工智能发展,也是今年浙江全年经济政策安排的重要发力方向。1月举行的浙江省2025年经济政策新闻发布会上,省发改委主要负责人透露,新的一年,浙江将力争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高地,主要在加快构建新型算力体系、加大高质量数据供给、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加大基金支持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力。

    AI产业,千帆竞发。浙江各地正在这片新蓝海中乘风破浪、奋勇争先。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浙报关注︱讲好台州故事 传播台州声音
    相关新闻
    全域火爆!过夜游客数增幅全省第一!台州端午文旅市场活力迸发
    临海:凝心筑梦 “粽”情蜜意 擦亮侨界志愿服务品牌
    粽香递情 天台始丰“娘家人”关爱户外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