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江龙舟手艺人与端午双向奔赴:我要做到抡不动锤子那天

    潮新闻 记者 吴越2025-06-01 06:50全网传播量20.9万
    00:00
    00:00
    01吴权森是温州传统龙舟制作的代表人物,已制作1000多艘龙舟。
    02今年是他制作龙舟的第25年,订单量明显增加,传统龙舟接了70多艘,工坊内五位师傅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点。
    03吴权森从每天35元的工钱做起,到如今承接300多万的年订单,用25年坚守打造了事业版图。
    04龙舟不仅是端午的象征,更成为日常健身、文旅融合的新载体,由传统龙舟衍生出的“健身舟”订单持续到十月。
    05古老的传统龙舟正焕发新生,成为连接社区、促进交流、带动经济发展的“绿色纽带”。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端午的温州瑞安,飞云江畔人声鼎沸,一位穿着普通的中年男子被市民频频认出。

    有人上前合影,也有人好奇打听:“这位是?”

    “给咱们做龙舟的吴师傅!”

    在当地,乡亲们都知道,过完春节就要赶紧找吴权森下单。“要趁早,让吴师傅多花工夫,把龙舟做得更精细一些。”

    今年是他制作龙舟的第25个年头,53岁的老师傅已是温州传统龙舟制作的代表人物。

    交付完今年最后一艘传统龙舟,吴权森难得提前半个月完成所有订单,可以安心享受端午假期。过去五个月是他一年中最忙时段——订单如下雨,甚至有来自广东温州商会的远单。

    “每艘龙舟需要五位师傅合力完成,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点。”吴权森向潮新闻记者介绍。

    “平均两天能造好一艘,今年订单明显增加,光传统龙舟就接了70多艘。”

    ▲龙舟制作场景。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在堆满杉木板材的工坊里,吴权森日复一日地挥动着榔头。从入行时每天35元的工钱,到如今承接300多万的年订单,这位龙舟匠人用25年的坚守,打造了1000多艘龙舟,也打磨出了自己的事业版图。

    在杭州工作的子女心疼父亲,常常劝他:“做了一辈子,该退休享福了。”

    吴师傅总是摆手,“我要做到70岁,这门手艺,我琢磨了一辈子,放不下。”

    制作传统龙舟是精细活:安龙骨、放横梁、拼接里外浪板、装边板、上龙爪、收档……三十多道工序环环相扣。最后要用两根粗竹缆穿过龙舟首尾的横梁绑紧船身,才算大功告成。

    ▲吴权森制作的龙舟。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一艘龙舟要用23斤钉子,每个钉子都是手工捶打出来的。”

    “钉子用多大、钉在哪里,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

    今年,在保持传统造型的同时,吴权森还在琢磨如何提升龙舟的划行性能。“以前龙舟底部有8厘米高,今年我们把它削平,这样划起来更省力。”他解释,龙舟的“柔软度”和“延展性”全靠手艺人的经验,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端午节的飞云江上,40名划手在18米长的龙舟上挥桨、打鼓。吴师傅站在岸边,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龙舟破浪前行。两岸,市民呐喊助威,气氛热烈。

    “现在龙舟不仅是端午的象征。”他笑着说,“更成为日常健身、文旅融合的新载体。”

    端午过后,吴权森又将迎来新的“忙季”——由传统龙舟衍生出的“健身舟”正在成为全民健身器具,订单会一直持续到10月1日。

    在这位匠人的记忆里,万人空巷的龙舟赛事承载着几代人的端午情怀。如今,古老的传统正焕发新生——它不仅是维系乡愁的文化符号,更成为连接社区、促进交流、带动经济发展的“绿色纽带”。

    “我要做到抡不动锤子那天。让世界看到,中国龙舟能划数千年,靠的是刻进骨子里的匠心。”吴权森说。

    江面上,一艘又一艘新下水的龙舟正破浪前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