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位于桐乡市乌镇镇单桥村的嘉兴顺羽禽业有限公司项目一期迎来投产,首批10万只蛋鸡正式上岗,入住“小高层”。项目分二期开展,全部建成投产后,蛋鸡总存栏量将超30万羽,每日产蛋量最高可达30万枚。
踏入养殖场,眼前的景象更像是一套精密的“下蛋系统”。一条向内的管道输送着饲料,一条向外的输送带传递出新鲜水灵的鸡蛋,一座鸡舍仿佛是一台巨大的“下蛋机器”。”负责人胡山林介绍,在这里,管好30万只蛋鸡,只需要2个人。
“这根通往鸡舍的管道就是饲料管道,从饲料配比车间直接进入鸡舍。借助自动化投喂系统,每天它都会按时、按量‘吐出’饲料。”从事蛋鸡养殖17年的胡山林没有预料到,如今,原本繁琐的喂鸡工作,只需交给“数字保姆”全程照管,单是饲料投喂一个环节,就减少了80%的人工。
每栋鸡舍内都配备了上下8层的养殖笼舍,蛋鸡就住在“楼上楼下”;每一层都装有自动给水、喂料设备,蛋鸡产出的蛋会自动滑到传输带上,由自动化集蛋系统传输、运送和分拣;鸡舍内的粪便,由机器自动清理、发酵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智能别墅”中的“高层”养殖模式,向立体空间争取了产能。合理的空间布局和通风设计,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疾病传播的风险,提高了蛋鸡的整体养殖质量。“喂料、给水、恒温、灯光、氧气等,都实现了全数字化管理。”胡山林告诉记者,数字化为蛋鸡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也便于对蛋舍进行封闭化管理。
“我们还可以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体重等因素,精准控制饲料的投放量和配比。”胡山林介绍,精准化的饲养让鸡蛋的品质稳定可控。
农场变工厂,养殖流程变高效流水线,这样的转变,不止在鸡蛋的生产场景中。
如今,湖羊住进了 “小高层”,智能 “水空调” 让它们无惧夏日高温,智电子耳标就像贴心的 “私人管家”;大数据、物联网、5G、云计算等技术赋能下,养1万头猪只需3个人……近年来,桐乡市持续鼓励农业经营主体走规模化、智慧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发展路子,扎实开展数字牧场建设,构建生猪、湖羊、蛋鸡三大畜禽品种全覆盖的数字牧场体系,高质量推进数字畜牧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