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最懂生命的人,用另一种方式诠释大爱

    潮新闻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周泽楷 王屹峰 叶蒙蒙 王晨 黄慧远2025-04-06 05:46全网传播量29.5万
    00:00
    00:00
    01骆涛波作为浙江省肿瘤医院医生,休假期间捐献造血干细胞,感慨患者视角,认为捐献比手术轻松。累计献血3400毫升,展现医者大爱。
    02徐胡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管护师,11年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曾默默蓄发2年为白血病患者捐发丝,无偿献血5900毫升,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奖,登记遗体捐献,是“了不起的美少女”。
    03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医护人员占比17.1%,成为主力军。2024年采访登记人数达9481人,成功捐献163例,捐献总数达1147例,生命接力不断加速。
    04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和捐献者大爱故事入选浙江高中地方教材,通过普及知识和发挥榜样力量,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生命文化价值观。
    05骆涛波和徐胡乐等医护人员不仅在工作中救死扶伤,还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大爱无疆的精神。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站在病床边的医者”和“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感受。

    生命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不经意的切换。

    “偶尔的位置互换,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也会重新审视工作中的自己。”骆涛波说。

    作为浙江省肿瘤医院肺外科副主任医师,近期,骆涛波休了15天的假。这是他工作以来最长的假期,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偷偷地进行了一场特别的爱心接力。当他躺在病床上时,盯着陌生又熟悉的天花板,恍恍惚惚,“这就是患者眼中的世界呀。”

    而这特别的“爱心接力”,很多医护人员都加入其中,他们会说,这是本职所在,也是天性使然。

    感动之余,我们看到的是对自我的剖析和对生命的尊重。

    医学博士“公益彩票”中奖

    捐献比连做两台手术轻松

    平时都是自己给患者开胸切肺,这次躺在病床上,骆涛波安静地看着护士给自己扎针,按捺不住内心的波动。

    今年1月,骆涛波突然接到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多年前存入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血样,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

    “我当时感觉像自己中了彩票,这么低的概率没想到让自己给碰上了。”

    2013年,他还在浙大医学院读博。在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时,被中华骨髓库红十字志愿者的宣讲打动,留下了8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没多想,我本身就是学医的,也知道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就当给自己买张‘公益彩票’吧,很有意义。”

    那时,骆涛波一并签下的还有器官捐献协议,在他看来,这是一位医学生很自然的举动。

    多年过去,没想到这张“彩票”真的“中奖”了!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成年之后,他一直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血3400毫升。“日常手术中,很多患者都要用血,有时候还会遇到用血紧张,所以我觉得这个很有必要。”

    捐献结束后,骆涛波正喝着红豆汤。问他感受如何,他咧嘴一笑:“比连做两台手术轻松多了!就是躺久了腰疼。”

    他也收到了来自患者家属的感谢信:“非常感谢你,你的出现给我重生的希望,我长大后一定要向你学习,将这份大爱传递。”

    或许,这就是医者最本初的模样:手术台上冷静如冰、面对生命滚烫如火。当他挽袖捐献的刹那,既是手握柳叶刀的医者,亦是托举生命曙光的勇士。

    等待11年捐献造血干细胞

    了不起的美少女还在破纪录

    无独有偶。3月14日,徐胡乐在温州某采集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出生于1993年的徐胡乐,现就职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是主管护师,中华护理学会营养专科护士。

    18岁时,她送给自己一份特殊的成人礼——献血。2014年,徐胡乐在大学的献血车上登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意愿,当时她还是丽水学院的一名护理专业大学生。“我是通过一些纪录片、宣传册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信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时间一晃就是11年,当年她种下的生命种子,终于开花结果,“希望那个患者可以尽快好起来。”这是徐胡乐最想对对方说的话,也是她作为医护人员的美好祝愿。

    其实早在几年前,徐胡乐也接到过一次初筛电话,“当时比现在还要激动,但因为我不是第一顺位,最后没能成功捐献。”徐胡乐说,因为上次的经历,她了解到初筛可能会匹配上好几个人,并不一定会轮到她,所以接到这次的初筛电话后内心还是“十分淡定”,直到通过高分辨确认才激动起来。

    为了确保自己能成功捐献,她根据捐献标准优化膳食结构,利用轮休间隙进行体能训练,最终顺利通过评估。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不是因为你是好人才去做好事,而是你做了好事才会被称为好人’,这句话始终激励着我。”怀着一颗大爱之心,徐胡乐将自己的爱送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面对无亲属照料的“三无患者”,她会自掏腰包为其购置热餐食、生活用品等,尽可能给予帮助;听闻白血病患儿有脱发困扰,这位“了不起的美少女”默默蓄发2年,为白血病患者捐献发丝;献血证记录了她一次又一次无偿献血经历,5900ml,相当于一个成年人1.5倍的全量,2018~2019年,她因此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奖;2017年,她还默默登记了遗体捐献……这些事件背后,跃动着一名医者热血报春的脉动。

    医护人员占比17.1%

    生命接力不断加速

    骆涛波和徐胡乐只是众多捐献者中的一员。

    事实上,在众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总能看到白大褂的身影。

    浙江省第55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台州市恩泽医院急诊科医生朱为民;第936例是来自宁波市第二医院肝肿瘤科的卢佳颖护士;第1088例是武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张雪宁;第1143例是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刘霞……

    穿上白大褂时,他们是战士,抚慰伤痛,驱逐病魔,用妙手延续生命的长度;脱下白大褂后,他们仍是天使,留下血样,许下诺言,加入中华骨髓库等待“召唤”,为医学付之终身,用仁心守护生命。

    2024年浙江省造血干细胞采访登记9481人,达到历史最高,其中成功捐献163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很多血液病患者康复的最后希望,而捐献是移植的前提。从2003年第1例捐献者章焱开始,浙江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已延续了21年,从最初的近10年捐献百例,到最近4年每年捐献超百例,再到从第901例到1000例用时仅半年多,这一不断递增的数据表明,生命接力正在加速。

    截至2024年年底,捐献总数达到1147例。其中医护人员达到了193人,占比17.1%。医护人员俨然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的主力军。

    “医务人员积极性这么高,也在情理之中。平常他们治病救人,能够深刻理解生命的重量。他们的捐献,是延续着职业赋予他们的职责。”浙江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起,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和捐献者大爱故事入选了浙江高中地方教材《人·自然·科学》,成为广大青年学子了解、接触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起点。通过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和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生命文化价值观。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15)
    忆海oceanmemory · 2025-04-02 13:42 · 浙江杭州回复
    这剧太棒了!反扒题材拍出了人性深度,荔城火车站的江湖感满满,年代氛围拿捏得死死的!
    莓叶草原 · 2025-04-02 13:22 · 广东广州回复
    镜头语言绝了,长镜头+特写把紧张感拉满,感觉每一场戏都在刀尖上跳舞,看得手心冒汗!
    向忠胜 · 2025-04-02 13:18 · 山东青岛回复
    让这一政策真正惠及大众,助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潮客_24qwxj · 2025-04-02 13:02 · 浙江杭州回复
    广叔和佛爷表面正经背后黑化,反转太精彩!这种人物塑造才是高级货,不愧是浙产好剧!
    带着回忆流浪 · 2025-04-02 12:47 · 上海回复
    豆瓣7.2分起步,热度一路飙升,果然好剧不怕慢热,期待第二季快点安排上!
    潮客_abfgh2 · 2025-04-02 11:54 · 河南郑州回复
    悬疑+烟火气的组合太绝了,既烧脑又接地气,国产剧就应该这样拍!
    回望花如灯 · 2025-04-02 11:54 · 浙江杭州回复
    黎小莲、董富贵……每个反派都有血有肉,这不是简单的坏人,而是被逼到绝境的人啊!
    潮客_24qwc2 · 2025-04-02 11:51 · 浙江杭州回复
    董富贵为母行窃,坏人也有情有义。
    史努比dog · 2025-04-02 11:44 · 浙江杭州回复
    反扒剧还能拍得这么有深度,郭鹏飞的故事让我泪目!致敬所有平凡英雄!
    花间flowerfield · 2025-04-02 11:41 · 浙江杭州回复
    大春小春的命运,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潮客_nbfhts · 2025-04-02 11:41 · 浙江杭州回复
    剧里每个角色都活灵活现,演技在线。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