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派员进驻泽雅乡村 “千年纸山”焕发艺术风采

潮新闻 共享联盟·瓯海 卢芊好 记者 王艳琼2025-04-02 01:10全网传播量1.5万
012024年7月起,陈佳璇作为文化特派员入驻纸源村,确立“千年纸山,寻韵泽雅”主题,挖掘造纸历史文化,以现代设计助推乡村文化品牌塑造。
02陈佳璇带领团队实地调研,提出“文化IP化”策略,打造地域性IP,提升整体形象,将传统农耕文化转化为文旅消费力。
03纸源村农产品通过现代设计包装,形成“纸山农物”品牌,在青灯集市等地摆摊吸引众多购买者,番薯干成为爆款。
04“在山言山”展览展示泽雅镇人文生活、农耕农物等,吸引超300名游客,得到年轻人青睐,是高校资源注入乡村文化振兴的一次实践。
05卡卡青年社区成为乡村与青年连接的触点,陈佳璇推动成立导师制研究小组,精准对接高校资源与乡村需求,探索用AIGC数字化技术赋能等,为泽雅文化产出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这段时间,瓯海区泽雅镇纸源村卡卡青年社区“在山言山”展览举办,吸引不少游人打卡。作为策展人之一,来自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的专任教师陈佳璇介绍起纸源村的“乡村美学”津津有味,“我们用乡村最原始的材料来搭建展厅,力求展现纸山农耕文化的原生态。”

自2024年7月以来,陈佳璇以温州市文化特派员身份派驻到泽雅镇纸源村后,根据当地文化基础和发展需求开展工作,确立了“千年纸山,寻韵泽雅”主题,深入挖掘纸源村造纸历史文化和纸山民俗风情,致力以现代艺术设计为手段,助推乡村文化品牌塑造及文旅融合发展。

瓯海区泽雅镇纸源村文化特派员陈佳璇(右四)在为群众解说“在山言山”乡村文化展。受访者供图

从高校讲台到千年纸山

“我只知道泽雅有古法造纸,而纸源村是传统古法造纸的重要发源地。”初到纸源村,一路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陈佳璇的注意,但该从何入手挖掘这秀美风光背后的文化基因也成为了一道难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讲台到乡村,陈佳璇第一时间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和村、镇干部以及村民们“唠家常”,梳理散落在乡间的文化密码,深入挖掘纸源村独特文化内涵。温州商学院的师生团队也是她的“智囊团”。去年9月至10月,她把课堂搬进乡村,多次组织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师生入村调研,开展“用脚步丈量千年纸山,共论未来乡村形态”活动。学生们走访非遗传承人、体验当地古法造纸流程,开展对数字时代下乡村新型文化业态的拓展和布局的热烈探讨。

温州商学院学生团队实地调研纸源村文化产业。受访者供图

这场实地调研很快显现效果。陈佳璇发现,纸源村处于泽雅镇“千年纸山”核心区域,是国家级非遗屏纸制作技艺传承地,拥有国家级文保点四连碓造纸作坊,纸源村并非缺乏文化资源,而是缺少系统整合与创新。

对此,她提出“文化IP化”策略——通过乡村品牌、旧空间改造、文旅景点IP、文创手办等一系列手段,以“千年纸山”为核心标识,打造地域性的IP,为纸源村乃至泽雅镇整体的文化场景和品牌做一个串联和整体形象提升,打通由传统纸山农耕文化到当代乡村文化生活的创新路径,让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消费力。

现代艺术设计融入乡村

“确定‘千年纸山’基调后,我们计划从环境设计、品牌包装设计和文创设计三个方向落地具体做法。”充分发挥职业优势,陈佳璇积极联动高校资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副教授李海华、专任教师游晓滨等协作,将师生团队的教学、科研的成果链接到乡村,将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融入乡村。

陈佳璇(右)组织学院专业教师讨论当地农产品包装设计方案。受访者供图

在卡卡青年社区背后,有一栋看似与传统乡村格调不符的建筑,是陈佳璇与团队改造的成果。“原来这里是一栋比较老旧的民宅,我们想着是否能改造利用起来,既能美化周边环境,还能让‘方寸地’变‘增收地’。”设计过程中,陈佳璇在优化功能空间规划和房屋质量的同时,坚持保留建筑与乡村一致的肌理,将原有民宅变为一家纸农菜馆。纸农菜馆现由卡卡青社、纸山厨娘协作运营,已于三月底试营业。

纸源村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在推动实现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024年11月份,陈佳璇与团队为纸山大米、粉干、番薯枣等农产品的包装形象“焕新”,着眼于“土”货不土,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视觉符号转译乡土原本形态,打造“纸山农物”品牌。“纸山农物的产品去年年末被带去青灯集市、梧田老街集市摆摊,吸引了很多人购买。尤其是番薯干,更是卖成了‘爆款’。”陈佳璇说。

陈佳璇带着团队为纸山大米、粉干、番薯枣等农产品摄制作品、包装形象。受访者供图

在对农产品文化资源的挖掘过程中,陈佳璇与团队还用相机镜头记录下农产品背后的农户、村民的故事。“一开始农户们很抗拒镜头,疑惑我们为什么要拍这些‘不美’的东西。我们师生几个人就和他们聊天,讲他们的农产品,他们就慢慢放松下来,让我们捕捉到很多质朴、动人的故事。”陈佳璇介绍,记录下来的影像被展示在“在山言山”泽雅纸山农耕文化展中。

“在山言山”展览是陈佳璇与团队将高校资源注入乡村文化振兴的一次实践,展览以青年对话乡村大山为主题,展示泽雅镇的人文生活、农耕农物、建筑改造,开展当日吸引游客超300人,艺术化、视觉化呈现乡村淳朴的事与物,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青年与乡村的无限可能

“年轻人对乡村是带着浓厚的兴趣的,他们的热情和活力,能够支撑他们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他们是未来乡村建设的后备力量。”在组织师生团队来纸源村调研的过程中,陈佳璇看到了青年与乡村的无限可能。

那么如何吸引青年人才来到乡村,成为乡村发展受益者的同时,也成为乡村发展的推动者?陈佳璇在卡卡青年社区得到了答案。卡卡青社是乡村与青年连接的一个触点,集艺术产业、文化体验、研发教育、旅游度假、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拥有温馨舒适的硬件空间,还有咖啡、校地合作展览、研学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打卡项目。

改造后的泽雅乡村社区。受访者供图

借此公共平台与契机,陈佳璇推动成立以“泽雅文旅品牌打造”为课题的导师制研究小组,将卡卡青社作为课题“实践地”和文化项目“根据地”,精准对接高校资源与乡村需求。来自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师生团队将从品牌策划、产品设计、传播推广等维度持续介入,将陆续为泽雅文化产出贡献力量。

“接下来我们会根据实际问题和情况,引入不同的团队资源,比如AIGC数字化技术赋能,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陈佳璇表示,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造血”功能,可以在各阶段、有持续性地加入人才,为文化项目开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化特派员的工作让陈佳璇第一次真切地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感受到了为乡村建设奋斗的青年力量,她说,“这是一份需要情怀的工作,也是实实在在需要不断尝试如何为乡村‘破局’的工作”。同时,她坚信,通过创新发展泽雅传统古法造纸文化这一乡村振兴“活资源”,用文化赋能产业,实现从“保护”到“再生”的跨越,为乡村提供一条兼具人文温度与经济可行性的振兴路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3)
剑哥在此 · 2025-04-02 15:56 · 浙江湖州回复
千年纸山
剑哥在此 · 2025-04-02 15:55 · 浙江湖州回复
泽雅乡村
剑哥在此 · 2025-04-02 15:55 · 浙江湖州回复
文化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