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00元啊,阿姨,是什么东西你知道吗?”
“药。”
“阿姨我怀疑这个药是假的,什么说明都没有,你就不要了,我给你带回去,对方给你打电话你不要接。”
2月26日下午,杭州快递小哥蔡红卫在派送一个“货到付款”包裹时,敏锐察觉到异常,最终帮孙奶奶(化名)避免了3.36万元的保健品诈骗损失。
柳明烨 摄
当天,蔡红卫派送一个需支付3.36万元的包裹时,发现收件人是一位老奶奶。
小蔡心中起疑。
得到奶奶同意后,他当面拆开包裹,发现内装保健品既无生产批号,也无使用说明。
“我注意到奶奶眼神躲闪,讲话支支吾吾,结合高额到付费用,我马上决定报警。”蔡红卫说,后来商家还企图游说他有提成。“要加我微信,说这一单成交了就给我几千块钱,我一听那肯定是诈骗。”
接到报警,辖区翠苑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确认这是一起典型的保健品诈骗案。
“奶奶,这些药连说明书都没有,我们要去正规的医院。”蔡红卫耐心劝说。
孙奶奶起初仍坚信保健品有效,一度认为小蔡也是骗子。
经民警几小时劝导,列举多起诈骗案例后终于醒悟,表示再也不会购买这类保健品。
最终,包裹被退回,奶奶删除了商家微信,老人的女儿也赶到现场协助处理。
孙奶奶有心脏方面的问题,以前也购买过几次“保健品”,但金额没有这次大,也都被家人及快递小哥劝阻。
“正规药店表示不出售这些药品,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同款,一盒只要十几块钱,总价肯定达不到3万多的。”翠苑派出所民警孟羿帆说。
柳明烨 摄
今天上午,孟羿帆来到杭州西湖数源软件园,将“平安共治反诈先锋”荣誉证书递到蔡红卫手中。
这个95后湖北小伙止不住地笑了。“在杭州做快递员很幸福,做一点好事还能得到表彰,很有成就感。”
蔡红卫来自湖北,来杭7年,在顺丰速运教工路营业站干已有5年。
他坦言,每月都会遇到两三起类似诈骗案件。“我们发现了都会劝阻,但也会遇到特别固执的人。”
柳明烨 摄
“杭州民警和社区给了我们很大支持,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解决。”
“我们是城市一线情报员,有责任守护居民安全。”小伙子如是说。
柳明烨 摄
孟羿帆说,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他们走街串巷,信息灵敏,是反诈‘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西湖区通过多种奖励机制,不断推动辖区新就业群体投入反诈宣传,效果显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