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泠瑶 摄
1月22日,2025年全省商务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上指出,2024年,浙江商务系统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商务经济运行保持向好态势,为全国大局、全省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从全年各项数据来看,浙江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过去这一年,消费市场稳步增长,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万亿元,增长4.0%;实现网络零售额3.3万亿元,增长8.4%。
对外贸易保持领先。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5万亿元大关,达5.3万亿元,增长7.4%,其中出口3.9万亿元,增长9.5%,增速居沿海主要省市首位,占全国份额为15.3%,规模稳居全国第二。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4.5%、14.5%。
外资规模实现进位。全省实际使用外资152.7亿美元,规模跃居全国第三,较2023年提升1位;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51.0%,达历史新高。
对外投资平稳有序。对外直接投资额171.4亿美元,居全国第二。新增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1家、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20家。
开放平台扩容提质。3家国家级经开区跻身全国前十,数量居全国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综合保税区国家考核A类单位新增2家。自贸试验区新增省级优秀制度创新案例57项。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开行2619列,增长10.0%。
一项项成绩背后,是浙江扎实推进促消费、稳外贸、提开放能级等工作的成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会上介绍,一年来,浙江积极开展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推动外贸稳量提质、招引优质外资项目、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推进国际经贸合作、推进党建提质增效等方面重点工作。
为了全力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浙江强力推进以旧换新,率先出台省级消费品以旧换新方案及加力支持配套举措,全省汽车以旧换新累计申请59.4万辆,家电以旧换新700余万台,带动消费超1700亿元。大力创新消费场景,杭州、宁波获批全国现代商贸流通试点城市,累计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31个、居全国第一,新认定省级高品质消费集聚区26个,累计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62个、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2006家。办好促消费活动,举办“金秋购物节”“味美浙江”“浙夜好生活”“双品网购节”等“浙里来消费”品牌活动2000余场,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壮大流通主体,累计培育中华老字号124家、浙江老字号560家、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1018家。
浙江全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持续推进“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全年组织4030个团组、联动2.1万家次企业赴境外参展,达成意向订单超1920亿元。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立讯智造获批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全球保税维修业务;市场采购出口增长13.2%,占全国份额达68.6%。培育壮大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落户我省首个国家百亿级大基金——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二期。积极扩大进口,义乌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落地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制度改革。
浙江全力招引优质外资项目,健全招商政策,落实外资专项政策,出台促进外资企业再投资指导意见,认定第二批省级外资研发中心35家。强化投资促进,深入推进“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全年组织境内外招商团组397个,举办招商活动1500余场。创新招商举措,积极推广展会招商、以民引外等新模式,拓展市场化招商、中介招商等新手段,深化与中东主权基金合作,招引落地盈德控股、零跑、极氪等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4个。
浙江全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推进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出台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30条举措,数据跨境流动改革取得关键性突破,联合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发布合作发展倡议。提升开发区产业承载力,持续开展开发区“三个一百”招商活动,举办省级产业招商对接会5场,签约总投资额近500亿元;台州等5家综保区通过验收。高水平举办第三届数贸会,展览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吸引1546家企业线下参展,超20万人次观展参会,推出首发首秀首展446项,达成投资签约额1650亿元。
浙江全力推进国际经贸合作,有序引导企业全球布局,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布局会商机制,聚焦“一带一路”、RCEP等重点国别合作地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累计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20家。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在匈牙利、埃及分别举办合作交流会,签约37个项目,金额达11.85亿美元。稳步推进《国际经贸合作促进条例》立法,开展“法治·开放伴你行”涉外法律服务活动,连续15年举办“浙”里有“援”外经贸法律服务月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