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年底,杨彦伟又停不下来了。
他是杭州西湖文新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最近,也和很多全国各地的同行一样,都在忙“冬季行动”,忙着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只要不是值班,每天一上班都往社区跑。
社区里那些爷爷奶奶辈、爸爸妈妈辈的老居民们很欢迎他过来,一见面就喊“小太阳”。
因为,这位“小太阳”警官不仅脸上总挂着走心的微笑,办起事也蛮靠谱,还很“治愈”。
有居民说,他来社区不到一年,已“治愈”了大伙很多“心病”。
受访者供图
其中一个“心病”困扰大家20多年:有个老太太在家养了30多只猫,弄得周围邻居们很头大,两拨人一吵吵了20多年。结果“小太阳”才来一个月,不仅把双方纠纷解决了,还让这位老太太和邻居们成了朋友。
还有一个,在老小区也蛮常见的,是邻里间的“噪音”纠纷:楼上楼下两家人“较量”了五六年,见面就吵架。也是在“小太阳”介入后,两家人居然能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了。
换以前,大伙都没法想象。
“小太阳”却说,自己也是在摸索,要说有什么好办法,也就是耐心听双方吐槽,知道他们内心深层次的需求是什么……
比如养猫引发的那个纠纷,让刚接手的“小太阳”一度傻眼了——
邻居气势汹汹:老太太养这么多猫,已严重干扰大家的生活,这事没完!
老太太也骂骂咧咧:你们有没有爱心?你们知道这些猫多可怜?我是做好事……
老太太的儿子夹在中间,很为难。他既不支持母亲养这么多猫,又不想看她受到邻居的责难。
“小太阳”和社工们也协调了好多次,都没结果。
他只好上门做工作。
去的次数多了,老太太也把“小太阳”当成了朋友,终于敞开心扉,讲起养猫的缘由。
原来,老太太的老伴早在20多年前去世,小姐妹想帮她走出伤痛,就建议养猫。她刚开始养了一只,后来越养越多,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她把猫当成了精神寄托,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开销都花在猫上,带它们看病、洗澡,供它们吃喝拉撒,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症结找到了,“小太阳”也有了对策。他和老太太的儿子轮番上阵,耐心地开导起来:“您忙碌了一辈子,现在有时间还是多出去转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看您年轻时的照片很漂亮很时尚,现在也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自己也不愿给邻居带来麻烦,以后会慢慢减少养猫的数量,给猫们物色合适的家人,减少对邻居生活的影响。
渐渐的,她终于消解了对猫的执念,愿意去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另一面,面对态度强硬的邻居,“小太阳”又打起了“感情牌”:她和您母亲年纪差不多,又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何必为这点小事闹得不愉快?
就这样,调解才能起效果。
受访者供图
处置“噪音”的纠纷,“小太阳”用的也是类似的办法。
他听完双方的困惑,又让他们各自去收集噪音的类型、来源、时间和分贝等信息,然后请来公益律师一起在社区协商。
最后的结果也很圆满:双方不仅各自买了隔音设备,协商调整了作息,还建了个微信群,有问题也知道在微信群里沟通了……
处理完纠纷,居民很开心,“小太阳”也如释重负,脸上的笑容又灿烂了。
其实“小太阳”当社区民警,也是半路出家的。
他是“新杭州人”,2012年军校毕业后在杭州当兵。
在部队期间,他还考出了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解锁了心理咨询的专业技能。
至于为什么要解锁这个技能,“小太阳”说,他当过政工干部,经常要做战友们的思想工作,而且那时候正好也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便利用业余时间考了证。
受访者供图
2021年,他转业来到西溪湿地当“旅游警察”,2023年3月才到来文新派出所,当了一年多办案民警后,才正式接手社区工作。
他管的两个社区,在文新派出所辖区也都是蛮典型的:一个农居点登云圩,一个是老小区德加社区,常住的居民有一万多人。
在西溪湿地的时候,他也接触过矛盾纠纷调解。不过在老小区的纠纷,还是蛮不一样的:景区里的纠纷毕竟简单,当面把话说开就能调解掉;可小区里的邻里纠纷就要复杂得多,需要民警介入的,都可以称得上疑难杂症了。
所以他也经常感慨,社区民警很多时候,就像个“老中医”一样,都是在给人治疗“心病”。
他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氛围,因为走进社区,就是和人打交道,千人千面,没有按部就班的套路。“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倾听他们,亲近他们,与他们共情。”
所长郑在利对“小太阳”也很满意,说他来到所里之后,一直在服务群众的理念装在心里:他去年还在办案队的时候,办过一起诈骗案件:连受害人自己都不抱任何希望了,他不仅把嫌疑人抓了,还“执着”了大半年,辗转全国多地,陆续帮受害人追回了百余万存款。
“他现在负责社区工作,也能快速适应社区业务,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和安全防范落到了实处。”郑在利说,“每次社区书记见到我,都在夸‘小太阳’帮社区解决了很多难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