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循环”加速推广 浙江沿海县(市、区)年内实现全覆盖

潮新闻 记者 胡静漪 陈久忍 通讯员 李筱盼2024-10-21 22:48全网传播量281.2万
00:00
00:00

去年10月,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获得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一年来,“蓝色循环”模式加速推广,从浙江走向全国。今年6月,浙江和上海、江苏的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签署合作备忘录,三省市将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和海洋垃圾清理长效机制,共同守护东海环境。该模式也向山东、福建、海南等省份复制推广,为我国沿海省份提供样本。

今年7月,省生态环境厅印发《进一步复制推广“蓝色循环”经验 加强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的实施方案》,计划在年内实现沿海县(市、区)“蓝色循环”全覆盖。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点28个,覆盖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沿海4个设区市13个县(市、区)。

眼下,模式起源地台州正“一地一特色”深入推进“蓝色循环”试点建设,由椒江区搭建“一地创建,全省共享”的“蓝色循环”数字化治理监管平台,黄岩区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产业园建设,临海市在白沙湾景区建设标杆示范小蓝之家收集点等。

作为项目发起方的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在台州开工建设废弃渔网渔具再生工厂,同时将“蓝色循环”模式复制推广到山东和海南。“手机壳、T恤、办公文具,这些产品都是从海上塑料瓶‘重生’的。”蓝景科技运维总监方敏拿起一盒塑料粒子,扫描碳足迹二维码后,向记者展示回收、转运、再生等各环节的详细信息。他介绍,有了区块链做存证、国际机构做认证,这些海洋塑料吸引海内外企业高价回收再利用,“蓝色循环”模式把曾经的治理困境变成了共富红利。

去年4月,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打造了全省首个海洋伙伴环保舱项目,渔民投递海洋废弃物即可获得“碳积分”,初步形成多元商业生态与循环信用体系。通过搭建数字追溯平台,项目也打开了海洋废弃资源回收和高值利用的通道,并与文旅、公益、教育等多领域串连成长效生态价值链。今年底前,宁波计划在沿海县(市、区)新建7个收集点,明年继续复制海洋伙伴环保舱项目,完善海洋垃圾收集网络、海洋公益服务体系,到2027年全面铺开“海塑废弃物治理+”产业融合模式,培育双碳产业。

而在远洋渔业大市舟山,政府将远洋渔船垃圾处置与年度履约奖补发放挂钩,并设置了渔船安装回收设备的补助资金。接下来,当地将把相关工作纳入“蓝色循环”体系,打造远洋渔业塑料废弃物回收清运的样板。

浙江计划从单一的废弃塑料瓶向全品类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拓展范围。产业要盈利,就需形成规模效应。据悉,海洋中渔网渔具的产废规模比塑料瓶大数倍,浙江挖掘和培育全品类再生企业,提升省内回收处置海洋塑料废弃物的规模。当前,台州齐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正在建设海洋塑料再生“蓝色工厂”项目。针对废弃渔网、蟹网、船绳等渔网渔具全品类,项目计划年收集海洋塑料废弃物2万吨,生产再生粒子1.8万吨,预计年产值约1亿元。

浙江还计划健全制度体系,吸引更多社会主体加入“蓝色循环”体系。省生态环境厅将组织开展“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标准、技术指南的研究和制定,推动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等有意愿的企业积极践行海洋ESG(环境、社会、治理),承建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点,吸纳沿海群众组建收集队伍。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7)
潮客_32puhm · 2024-10-22 07:19 · 浙江杭州回复
浙江的“蓝色循环”模式真是太棒了!既能减少海洋污染,又能创造经济价值,一举两得。
潮客_rtffu · 2024-10-22 07:10 · 浙江嘉兴回复
这个“蓝色循环”模式真的很实用,不仅解决了海洋塑料废弃物的问题,还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
晨曦第一缕光 · 2024-10-22 07:00 · 广东广州回复
“蓝色循环”模式不仅解决了海洋塑料废弃物的问题,还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双赢的局面,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和推广。
潮客_24qwxi · 2024-10-22 06:10 · 浙江杭州回复
浙江的“蓝色循环”模式真是太有创意了!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多方合作,实现了海洋垃圾的有效治理。
随风散 · 2024-10-22 05:28 · 浙江杭州回复
保护海洋环境,人人有责。浙江的“蓝色循环”模式不仅提升了环境质量,还带动了经济发展,值得各地借鉴!
火星车 · 2024-10-21 23:47 · 浙江温州回复
保护海洋、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人类。
潮客翔云 · 2024-10-21 23:22 · 江苏南京回复
“蓝色循环”加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