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观察》是浙报集团舟山分社创办的新媒体栏目,栏目立足“跳出舟山看舟山”的定位,将视野放至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在更长的坐标轴中,围绕中心工作进行解读。
6月16日,浙江省第四届海洋运动会在嵊泗圆满落幕。
一个月,来自五湖四海的7000余名运动员在嵊泗参加了环岛、沙滩、涉海3大类别15个大项赛事。
海运会期间,嵊泗进出岛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2%。当海洋、体育、文旅等因素叠加,这座东海上的小岛绽放出炫目光彩。
海运会虽落幕,但余温还能延续很久。这一个多月的赛事,给舟山带来了什么?又带给这座城市哪些思考?
浙江省第四届海洋运动会在舟山市嵊泗县圆满闭幕。共享联盟·嵊泗 鲍恺乐 摄。
一
6月16日闭幕式现场,除了精彩的节目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外,现场宣布“舟山将承办下一届浙江省海洋运动会”的话音刚落,在场的掌声和呼喊声此起彼伏。
浙江省沿海城市众多,海域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5倍;海岸线长6000多公里,居全国首位;在沿线众多城市中,经济发展、交通状况等因素优于舟山的不在少数。从第一届海洋运动会,到第二届、第四届,再到第五届。也许很多人会问,为何一次又一次地选择舟山?
闭幕式上市民们拍摄入场门票留作纪念。拍友 庄君 摄。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答案。作为千岛之城的舟山,始终相信与坚持着“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发展理念,从古至今一直未曾改变。
公元前210年,徐福东渡,途径舟山并留存了大量遗迹;从春秋到唐代中期,新罗商船往返于此,舟山是中日韩三国及南亚地区海上贸易的“灯塔”;鉴真东渡日本弘法时,三经嵊泗。时至近代,1996年、1997年、2005年,中韩学者在舟山三次举办竹筏跨海漂流活动;2005年,“绿眉毛”号仿古帆船在世界三大渔港之一的舟山沈家门渔港启航驶向深蓝……数千年的与海为伴,舟山见到了东海的风风雨雨,也早已将国际海洋文化价值融入了自身开放的海洋历史文化中,成为中国东海之滨的文化地标与交通枢纽。
相比于厚重的历史,舟山与海洋运动的渊源显得“年轻”,但同样紧密。
最初的海洋体育民俗文化孕育于舟山渔民们的生产劳动中——船拳、海上游泳、沙滩拔河均属于此;本世纪前十年,以宣传舟山、推介舟山为目的,体育赛事作为载体在舟山初步成型,沙滩足球赛、岱山风筝大赛、朱家尖大帆船锦标赛打响了舟山海岛知名度;2011年与2015年,第一届与第三届海洋运动会在舟山举办,此时的舟山开始坚信,海洋运动将成为其发展的新突破点。
时至今日,浙江省第四届海洋运动会、首届冲浪&陆地冲浪滑板公开赛、嵊泗列岛全国海钓精英公开赛相继举办,舟山的海洋运动已经打出了“金名片”,赛事从“邀请来”到“主动来”,多元化运动休闲旅游新业态与体育消费新场景在这座千岛之城已蓄势待发。
二
随着长三角地区主要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达到甚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海钓、帆船、冲浪等海洋运动爱好者群体成倍增加。人们对参与海洋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
但想要打造海洋城市与体育城市双结合的“中国海洋运动目的地”,在全球海洋经济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在海洋运动领域抢占先机,光靠爱好者们的热情远远不够。
杭州市代表队在夺得沙滩拔河冠军后庆祝。 拍友 庄君 摄。
何为“目的地”,并不只是“让人来”,更重要的是当人们到达后,可以在此吃得好、玩得好,从而让人留下来、还想来。简单来说,“目的地”并非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要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要做什么事,就必须去那个地方”的固有印象。
为此,舟山拿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全省唯一的“文广旅体”部门融合优势,围绕“海上浙江”赛事品牌,全品类、全季节探索“体育+旅游”新融合发展,力争实现“一人参赛,多人旅游、单日竞赛,多日停留、一人竞赛,多人消费。”
本届海洋运动会,就是舟山“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的生动案例,也是舟山欲打造“中国海洋目的地”的先期探索。
与前三届省海洋运动会相比,嵊泗借着“东风”放大了海岛资源优势,通过设置如沙滩飞盘、风筝板等新兴时尚体育项目,吸引了更年轻、更时尚、消费能力更强的新群体参赛;同时新增公开组,面向全国招募参赛选手,最大限度将全民健身与竞技运动进行有机结合。
划骑跑三项后中外运动员戴着奖牌合影留念。拍友 包仁泉 摄。
来自上海的帆船选手陆岭还有印象,2011年他因户籍限制错失参加浙江省首届海洋运动会的机会,但在本届海洋运动会中,他与来自海南、广西的朋友,组建成6人团队参与至公开组的竞赛中,还取得了第三名的傲人成绩。
2.8公里的左岸公路,阳光明媚,海风轻拂。风筝板项目运动员郭成城是“冰城”哈尔滨人,在本届海运会期间,他完成了环岛兜风的“任务”。“一边是山,一边是海,我在山海间穿行,这种景象在家乡是绝对看不到的。”郭成城说,一个月在嵊泗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
10公里男子竞速项目的冠军得主湖州选手郭兴龙也说,嵊泗的美景没看够,下次要专门来旅游。
正如郭成城、郭兴龙所言,在一个月的深度体验中,运动员与观众对嵊泗乃至舟山有了全新的印象,也产生了新的向往。来自温州的沙滩田径项目金牌得主陈美丽愿意向身边的所有人推荐嵊泗、推荐舟山,她也开始期待下一个四年后再来此参赛。
不只是运动员们期待着下一个四年,嵊泗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从业者们同样满怀期待。
办赛一个月来,嵊泗进出岛游客同比增长12%,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各大夜排档的灯火通明,是休闲娱乐业的人山人海,是各大酒店与民宿的一房难求……
选手们正在进行沙滩飞盘比赛。浙江省第四届海洋运动会组委会供图。
在运动员酒店附近经营着民宿的何大姐在海运会期间生意兴隆。运动员们住酒店,他们的家属一般都会住民宿。和散客不同的是,家属们住得时间更长,自然也玩得多吃得多,这一片民宿生意都很好。与何大姐同感的还有开海鲜大排档的施老板。海运会带来了很多游客,尤其是内陆游客来嵊泗游玩,啥都想尝尝。
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对打造“中国海洋运动目的地”很有信心。接下来,舟山将进一步凸显海域、海滩、环岛等区域要素的布局,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水上甚至海上重要赛事。以体育赛事促进交流互鉴,不断探索海洋运动产业助力海岛共富的新路径。
三
有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有适宜的比赛场地,加之引进的海洋运动新业态与热情好客的东道主,舟山想要打出“中国海洋运动目的地”这张牌,还差一阵东风——知名度。
这阵东风舟山不想等,想要靠自己造出来。
2024年,来自丹麦的Christian Havrehed(中文名:黄思远)与北京体育大学孙海滨,正计划一起划船从舟山市出发,途经韩国济州岛后继续向东划船,在日本陆续停留 6-7 站,最终到达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总行程约 2200 公里,预计需要 45至65天。目前他们的中日韩探索之旅申请已得到了舟山市政府的批准与支持,也将进一步在丹麦、韩国、日本等海外国家传播舟山的知名度。
海运会主场地之一的嵊泗南长涂沙滩。浙江省第四届海洋运动会组委会供图。
随后,以成功举办本届海运会为契机,舟山正努力推动中国海洋运动会、亚洲沙滩运动会、国际帆船赛、青年美洲杯等重量级赛事IP落地舟山,通过高端龙头赛事的带动作用,持续海洋运动的热度,进一步加大嵊泗、岱山、朱家尖相关海洋运动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海洋体育旅游、海洋体育培训、海岛健身康养等新兴业态。
“我们要持续借助本届海运会热度,加速实现体旅融合,将赛事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推动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娱乐产业等相关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提升舟山作为全国海洋休闲运动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打响‘中国海洋运动目的地’的金字招牌。”舟山市文化与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时代的篇章不断开启,发展的命题随之日新月异。在浙江省建设海洋体育强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中,舟山正稳扎稳打、担当作为,为打造“中国海洋运动目的地”贡献舟山力量。
浙江省第四届海洋运动会已圆满落幕,但“中国海洋运动目的地”的新征程正扬帆起航。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