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挪威人,不远万里来到象山,砸了15亿养鱼

潮新闻 记者 拜喆喆 应磊 袁佳颖2024-04-29 03:50全网传播量54.5万
00:00
00:00

京葱焗三文鱼排、翡翠蜂窝三文鱼、红菜头腌制大西洋鲑、茴香籽香煎大西洋鲑…………

4月29日,在诺谛臻鲑三文鱼上市发布会现场,来自挪威和浙江的大厨分别展示着国际特色三文鱼菜品和三文鱼本地创意菜。

这些菜用到的主要原料大西洋鲑鱼——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三文鱼,产自浙江。

一条肥美三文鱼(大西洋鲑鱼),从北欧游到中国人餐桌,需要多久?答案可能是,至少两年。

位于象山高塘岛乡的大西洋鲑鱼养殖基地 袁佳颖 摄

这个五一长假前后,浙产大西洋鲑鱼,正陆续在长三角地区的餐馆、超市上架。日前,记者探访了把它带到浙江的诺帝克水产(宁波)有限公司,得以一窥这一主流三文鱼品种的前世今生。

捕捞到餐桌只需几小时

读者诸君一定会问:浙产三文鱼口感究竟怎么样?记者和现场多位“吃货”交流后,不少人的感觉是,“比进口(三文鱼)口感要新鲜”。

发布会现场,诺帝克水产的专家向记者科普:大西洋鲑鱼是三文鱼中品质较优的一种,被誉为“鱼中至尊”,主要产地在挪威。从前,市场上所熟知的三文鱼,一般指的是大西洋鲑,目前,市场上也有虹鳟鱼用“三文鱼”这一名称。

“三文鱼”,实际上是英文salmon的音译。Salmon是鲑类鱼类的统称,其中包括鲑科鲑属的大西洋鲑,也包括鲑科鳟属的虹鳟。

需要注意的是,大西洋鲑和虹鳟是不同种类的鱼,两者的生长环境和养殖难度有所不同。大西洋鲑来自于大西洋海域,养殖难度大,但胜在口感鲜甜软糯,是定价较高的食材;虹鳟主要来自太平洋海域,可以在淡水养殖,口感较为干硬,售价相对便宜。

成品大西洋鲑鱼 受访单位供图

“评价三文鱼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新鲜,它对鱼的口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从捕捞到走上餐桌,时间越短,鱼肉越鲜美。”宁波本地一位水产养殖专家对记者表示。

从前,浙江人想要吃上大西洋鲑,少说也要一周时间。因为其中涉及空运、出口国和进口国的海关检疫及国内的运输时间。

而现在,这个时间被无限缩短了。“宰杀后的三文鱼,会在24小时内到全国各地。至于到上海,最快只需要5小时。”诺帝克水产总经理、挪威人童安睿介绍。

要知道,这些大西洋鲑,从鱼卵阶段就生活在浙江“红美人”之乡——宁波象山高塘岛乡,可以说是结结实实的浙江水产品。

这是亚洲首个采用RAS(循环水养殖)技术的陆基鲑鱼养殖项目。经过两年的培育,诺帝克首批大西洋鲑成熟,产品共约10吨,均重5.7公斤,今年产量预计可达3000-3500吨。

借助浙产三文鱼,中国消费者距离实现“新鲜三文鱼自由”,的确不远了。

纯正冰岛血统象山安家

走进诺帝克位于象山的养殖场里,一群群大西洋鲑鱼“排着队”,在碧蓝的净化海水中一圈圈游动。

为什么东海能养出大西洋的水产?一切还要从十多年前说起。

诺帝克水产(宁波)有限公司位于象山县高塘岛乡的养殖基地 受访单位供图

诺帝克创始人Ove Nodland,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三文鱼”迷。在宁波经商20余年,Nodland对这个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甚至获得了“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

2013年,Nodland有了一个梦想:做了这么多年大西洋鲑的进口业务,能不能把大西洋鲑鱼养殖也引入“第二家乡”宁波?和挪威类似,宁波拥有大片的海域,也有水产养殖的悠久传统,浙江产的大西洋鲑,能实现吗?

几年间,Nodland陆续找到了技术、人才和资金的支持,到了选址的这一步。

“我们选址象山,是通过精心考察的。”童安睿介绍,项目需要一片临海区域,而高塘岛乡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都符合项目需求。

“更重要的是,象山政府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最终选址于此。”从基地选址、厂房建造到各项审批流程,诺帝克的浙产三文鱼梦,也成为了象山的奋斗目标。

终于,在2018年,诺帝克水产(宁波)有限公司在宁波成立,由挪威上市公司Nordic Aqua Partners A/S全资控股。

浙江省海洋经济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占地约300亩,外方投资达15亿元,布局年产量为2万吨,是目前国内农业类引进外资较大的项目。

养殖大西洋鲑鱼是一门精细活。

从源头起,养殖场内的鱼卵来自冰岛,每批次都带有基因证书,以保证品种的纯正。鱼卵在基地孵化后进入养殖水池,从鱼卵到体重达到上市标准,历时需要约两年。

陆基养殖大西洋鲑鱼“游”上餐桌 袁佳颖 摄

诺帝克水产(宁波)有限公司养殖部经理欧拉(Ola Froevik)介绍,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是水的处理,因为大西洋鲑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

为此,养殖场采用了陆基循环水养殖技术(RAS),从东海取水,利用先进的循环水养殖设备,模拟海水养殖大西洋鲑鱼的环境,控制水质洁净、水温在13度左右,并且模拟洋流方向,为大西洋鲑鱼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让鱼儿吃得多、长得快。

在食品安全方面,正因为水质的高度净化,这些大西洋鲑鱼在不受外界污染的环境中长大,所以不需要传统网箱水产养殖中需要的打疫苗、撒抗生素药等步骤,消费者不用担心寄生虫的问题。

诺谛臻鲑鱼肉 受访者供图

“游”动庞大内需市场

在鱼池中,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们保持了最天然的习性:逆着水流进行洄游。

从北纬70度游到北纬30度,来自北欧的鱼,在浙江找到了熟悉的生长环境。恰如这家公司的管理者,已然融入到中国的历史、文化中。

“我们面前摆着的不是一条鱼,而是一块历史。”童安睿分享,2500多年前,“商圣”范蠡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水产养殖著作《养鱼经》,为现代水产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世界顶尖的渔业技术——陆基循环水养殖技术(RAS)回到中国,也是一种寻根。

这家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有着很大期待。

“不久前,我们的首批三文鱼少量出货给了上海市场,客户反馈比进口的口感要新鲜。”提到产品,童安睿很骄傲,他有信心,公司供应的产品,比目前中国市场所有进口大西洋鲑都要新鲜,因为能早5天左右走上消费者餐桌。

陆基养殖大西洋鲑鱼制作成为美食 袁佳颖 摄

童安睿介绍,目前产品还在确定合作渠道的阶段,未来消费者能在餐饮企业和商超购买到这一产品,定价对标进口大西洋鲑。

项目启动3年,这次首批出鱼,也标志着公司从项目阶段过渡到全面运营阶段。目前,基地的产量正逐周增加,目前已累计出鱼44吨。稳定运营后,每周预计收获70-80吨。到项目三期完成后,计划在2027年达到20000吨的年产能。

“我们目前不考虑出口到周边国家,因为中国的市场就足够大了。”童安睿相信,中国市场对于三文鱼的需求正在逐渐增长,尤其是县城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正在飞速增长。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共进口超9.3万吨大西洋鲑,同比增长达46%。

“大西洋鲑在浙江的本土化养殖,将有效解决这一品类进口依赖的局面,缓解进口鲑鱼的市场价格偏高,新鲜度不足等问题。”浙江省海洋经济厅有关负责人分析。

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浙产三文鱼的成功上市,说明沿海大省浙江正在发力,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等到浙产三文鱼大规模出货,未来,国人餐桌上的含“浙”量会越来越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甬江潮:政经视角 深读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