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所呼,海有所应,山海互为支撑。
2003年以来,浙江按照“八八战略”的部署,率先探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矛盾的破解之道,积极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山”与“海”携手并行,成为发展最均衡最协调的省份之一。
山海互济,共谋发展。20年来,拥山傍海的上虞,与多地积极开展结对协作,依托区位和产业、生态等优势,借力“山海协作工程”,用实际行动谱写“山海协作新曲”。这其间,施展了怎样的功夫,探索了怎样的模式,形成了怎样的县域“山海协作”发展经验?
2023年上虞区内“山海协作”重点项目。上虞发布供图。
以“共富联盟”为抓手,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将地图上的上虞长塘与驿亭直线相连,出现一条有特别意义的线,将上虞“山海”分割:虞北,平原腹地背靠大海;虞南,丘陵连绵深入山林。
近年来,上虞区创新实施区内“山海协作”,开展虞南、虞北结对帮扶行动,实施项目共建、产业拉动、资金反哺、配套共享等十大举措,系统性增强内生动力。
山海协作,不仅为“山”的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也为“海”的拓展创造了新空间。向海的盖北镇珠海村与面山的长塘镇广陵村联建物业项目,由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央企中化蓝天整幢租赁用于职工宿舍,每年产生收益90万元。今年,岭南乡泰岳村绿茶生产基地项目、章镇镇未来产业社区建设项目、永和镇丰永休闲产业园蓝领共享公寓建设项目等一批区内“山海协作”重点项目陆续落成。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区内花开,区外“山海协作”同样静水流深。就在前不久,上虞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赴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温州市文成县签订了2023年度“山海协作”工程框架协议。
据悉,2015年、2021年,上虞与景宁、文成正式结对展开山海协作,在产业协作、平台建设、干部交流等方面合作交流,形成了有效的运作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上虞区共安排各类援建资金2000余万元,与景宁共建多个产业协作平台,帮助景宁20个经济薄弱村实现长效增收;上虞-文成“产业飞地”项目已落地多个大好项目。
不仅如此,上虞在“山海协作”积累的区域协调发展经验,还面向与四川的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协作等领域积极延伸。
随着“山海协作”的深入,上虞又探索以“共富联盟”为抓手,进一步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接下来,上虞将持续深化‘山海协作’,着力谋划建设一批‘片区共富联盟’‘村社共富联盟’‘产业共富联盟’,打造协作共富新名片。”上虞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如今,“山海协作”带来的乘数效应,如曹娥江上的一朵涟漪不断扩散、放大,助力上虞在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征程上奋勇探路。
上虞-文成山海协作工作对接会。上虞发布供图。
扭住产业协作的“主线”,变“输血”为“造血”
秋高气爽,走进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高端智造集聚区(南片)卧龙新能源智慧产业园的车间,机械臂舞动下自动流水线流畅延伸;测试车间里,一个个大型储能柜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正在抓紧安装、测试。
这里是上虞-文成“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合作项目基地。2021年,上虞与文成建立“产业飞地”合作,两地签订框架协议。“飞地”规划面积1628亩,采用“收益保底+税收分成”相结合的分成方式,为文成县扩大税源和促进就业增收提供平台支撑。
目前,上虞-文成“产业飞地”已落地总投资近100亿元的卧龙智慧新能源装备、晶盛机电、联东U谷等项目,其中卧龙智慧新能源装备项目已投产,释放产能10亿元,联东U谷一期已入驻企业40家,为文成带来首批收益600万元,该收益资金在今年10月中旬已兑付。
“飞地”打破区域界限,让“山”的优势和“海”的资源比翼双飞,实现优势互补。这让发达地区有了广阔发展腹地,也让加快发展地区集聚起更多高端要素。
这头,“产业飞地”带来无限可能;那头,消费帮扶加紧助力乡村振兴。
前不久,来自丽水景宁的最后一批景南乡高山冷水茭白冷链车抵达上虞。上虞与景宁山海相望。景宁立足“山的特色”,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把种植冷水茭白作为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上虞则发挥“海的优势”,在平台、品牌、智力等方面进行支援,解决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上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我们将继续与景宁供销社开展深度产销合作,今年全年计划采购景宁农副产品约1000万元,通过进商场、进超市、进机关、进线上模式来销售这些农产品。”绍兴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如生说。
山海间从“牵手”到“拥抱”,优势互补实现了产业的深度融合。“‘山海协作’纵深一步,要变‘输血’为‘造血’,在优势产业协作、‘飞地’项目建设、要素资源共享、招商活动互动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合作范围,加快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产业发展塑造新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文旅创新融合探索上有新作为。”上虞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指出。
如此,“山海”通道更加广阔。
上虞景宁两地学校开展线下交流。上虞教育体育供图。
从协作到发展理念同频,多点开花续写新篇
而今,要重“山海协作”带来的经济提振,更重发展理念同频。
时间与合作走至深处,“山海协作”谱写新的乐章,多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协作体系在音符的跳跃间相汇成章,共建旅游、文化、医疗、教育等各方面合作,共谱山海协奏曲。
“山海协作”给旅游业“升温”不少。今年上半年,上虞区总工会出台《关于做好2023年全区职工疗休养工作的通知》,将景宁县列为市外疗休养点位。记者了解到,通过“山海协作”桥梁,近年来景宁与上虞签订职工疗休养合作协议,续签率100%,不仅丰富了职工疗休养选择,也进一步促进两地的旅游发展。
跨越山海情意切。以“山海协作”为引领,上虞与温州、丽水以及四川乐山金口河区等地建立起紧密协作的“朋友圈”,全力促进产业共进、城市共融、民生共促、资源共通,进一步结好“山海情”、念好“山海经”,守好“山海盟”。
金融担当,助推共富,上虞农商银行与景宁农商银行建立金融山海协作结对关系,在平台协作、人员交流、产品创新、资金合作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建立起全面、稳定、有深度的金融山海协作关系。
向“山”输送优质医疗资源,是“海”担起的责任。上虞区中医医院与景宁县人民医院签订帮扶合作协议,加强对景宁畲族自治县医疗技术及中医药事业的协作帮扶,输送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画好健康“共富”同心圆。
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亦是“海”的追求。早在2016年,上虞区学校就开始和景宁学校开启教育对口支援结对。眼下,上虞区5所学校与景宁的5所学校分别结成跨地区教育共同体,开启教育同享、携手并进的新征程。
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转变,更是“海”的目标。上虞区持续开展党政代表团率团考察、干部人才交流培训、专技人才交流学习等,以“双向交流”促“双向发展”。
未来,上虞将围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目标要求,在更大维度、更广范围、更实成效上加大“山海协作”的创新实践,促进山海两地加快取得更大进步、实现更快发展、结出更多硕果,全力打造新时代“山海协作”示范样本。
所行跨山海,山海亦可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