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冠话题再上热搜。最近,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二阳”照片,成为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就在4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监测显示,近期全国疫情总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但是,面对新毒株XBB.1.16(“大角星”)已席卷多个国家的形势,不少网友依然担心,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能不能安心出游?
4月28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传染病流行病学专家杨仕贵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五一期间还是可以安心出游的;对于未曾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以及脆弱人群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区或场所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记者:有一种说法是,新冠病毒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进入低水平流行阶段,请问“低水平流行”和“高水平流行”界定的标准是什么?低水平流行是否意味着完全不需要防护?
杨仕贵:判定传染病是否处于流行状态,有一个标准:在某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发病率水平,与散发疫情相比,出现流行时各病例之间呈现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联系。
从当前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来看,当前处于新冠病毒低水平流行阶段。但是,由于目前全球新冠病毒仍然处于流行状态,病毒变异株出现频繁。对于未曾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以及脆弱人群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区或场所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记者:目前,XBB.1.16(别名“大角星”)已经席卷多个国家,它有哪些特性?
杨仕贵:新冠病毒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的亚型,为XBB的后代谱系。XBB.1.16于2023年1月9日首次报告,随后在印度、美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或地区流行,世界卫生组织于3月22日指定其为监测变异株。
XBB.1.16比父代XBB.1更容易传播,日本的研究报道称,XBB.1.16的传播效率比XBB.1毒株高约1.17-1.27倍,而且其免疫逃逸能力并未衰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XBB.1.16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导致发病率的增加。
从临床症状上看,感染XBB.1.16毒株的患者除了发热、腹泻和全身酸痛的症状,还会出现结膜炎的症状。不过,从印度和其他国家当前的报告数据来看,并没有观察到感染严重程度上升的迹象。
记者:我们知道,新冠病毒已经多次变异。坊间有一种说法是变异次数越多,病毒就会越弱,这种说法科学吗?
杨仕贵: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其基因组并不稳定性,在传播和复制过程中较容易发生变异。但病毒的变异是随机的,因此,“变异次数越多,病毒就会越弱”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当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时,病毒基因在复制、传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就可能会导致新变异株出现,但是这种突变的方向是随机的,在不同的宿主和环境中,突变的方向可能不一致。
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要强于之前的阿尔法、贝塔、伽马和德尔塔变异株,其致病性相对较弱,但面对新冠病毒复杂的流行态势,我们还应该进行及时的监测,以防出现危害严重的新突变株。
记者:最近,很多人在犹豫要不要接种第四针新冠病毒疫苗,您怎么建议?以及不少人说疫苗的保护周期有限,一旦过了这个周期,就要再次去接种,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杨仕贵: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免疫可以在补齐不同群体免疫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因此,现阶段还是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尤其是那些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感染高风险人群应接种第四针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
记者:五一小长假临近,今年出行的人特别多,我们还能安心出游吗?
杨仕贵:五一期间出行的人增多的确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但从目前我国新冠监测数据看来,尚没有大规模流行的趋势,所以五一期间还是可以安心出游的。
对于老年人、未感染过的人群等高风险人群,建议在出行时还是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减少阳性发生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