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台多路记者奔赴全国各地,进工厂码头、探市场展会,看复工复产新进展,感受烟火气升腾。我们首先到富士康在全球最大的工厂——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去看看。
总台央视记者 李超:我现在就来到了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区,这里也是富士康在全球最大的工厂,占地面积约560万平方米,相当于784个足球场那么大。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这里复工复产的情况怎么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看一下。
进入了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的智能组装车间,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生产线还是非常忙碌的,工人们正在进行产品的包装、组装、测试以及最后的整装出库,生产经理也告诉我,目前整个车间每天有2000多人在同时工作,到岗率已经超过了95%。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生产经理 代宏明:目前我们的订单量还是蛮多的,市场需求比较强劲,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采取两班制,根据目前的进度,我们能够达成客户的需求。
目前,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的产能已经恢复到季节性峰值状态,且超以往水平,人力稳定在20万,预估生产繁忙景象将持续至年后。而这样繁忙的景象同样出现在准时达物流园区,在这里,大大小小的货车将生产零部件送到仓库,再根据不同的要求送往各条生产线,同时,在仓库的另一边,已经完成的成品全部打包完毕准备离开。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准时达物流园员工 胡志猛:一天每个人要走上几百趟。以前没这么多货的话,中午吃饭时间不用值班,现在吃饭时间我们都有安排专门的人值班。现在都是这个手动板车拉,基本上都不冷,有时候还要脱衣服,要出汗的。
在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的“灯塔工厂”,一条生产线只需要八九个工人,就可以完成10倍的工作量。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副总经理 陈连柱:目前这个车间的产能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100%的状态。
富士康郑州: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针对不久前西方媒体关于富士康搬离中国大陆的不实之词,富士康郑州负责人表示,在未来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
富士康科技集团法务暨安全长、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区主管 方光宇:富士康已经在河南深耕了11年,我们是继续在投资,继续在提升我们的技术,继续提升我们员工工程师的水准,所以这代表我们更有信心。
为了及时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中的用工烦恼,河南省近期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通过定点为企业招聘员工等措施,保障像富士康这样的重点用人企业正常运转。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局局长 刘现生:为保障河南企业的正常发展,河南建立了白名单制度,对于涉及生产生活的重点企业,既要保证生产,又要保证用工。我们通过引入三家国有人力资源公司,采取了长聘短用的方式,帮助我们的企业建立人力资源蓄水池,对于实现企业间用工调剂和共享用工,迈出了新的一步。
富士康郑州:万人大食堂 烟火气回来了
在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企业产能在快速恢复,一起回来的还有园区的烟火气。下面随着记者的镜头去感受一下。
总台央视记者 李超:这里是富士康郑州的万人食堂,也就是高峰期可以容纳一万人同时就餐,随着复工复产的加速推进,往日热闹温馨的场景又回来了。
从河南人爱吃的各种面食,到米饭炒菜,特色炒食,以及钵钵鸡、广东煲仔饭、珍珠奶茶等各地特色小吃,天南海北的美食再次相聚在这个食堂里。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餐饮管理部主管 张勇:现在我们把所有的档口都开起来了,整个餐厅大概开了有28个档口,跟之前相比,我们单餐可以达到一万二千人就餐。
在随机采访中,我们发现,除了老员工都回来继续工作外,不少都是刚来这里工作一两个月的职场新人,随着疫情政策的优化调整,交通更加顺畅,河南省内以及周边城市的年轻人选择来这里工作。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新入职员工 贾新心:我来了快一个月了。奔着一个挣钱,也为了以后的生活吧。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职工 赵天帅:在这工作有11年了,刚开厂的时候我们就从深圳过来的,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
夜幕降临,眼前这个外观看起来特别时髦的建筑,就是园区内新建成的特色餐厅。看好企业的发展,餐厅负责人陈海霞在原有的厂房基础上,投资了200万进行全新的装修。
特色餐厅老板 陈海霞:我们觉得前景还是特别好的,我觉得今年肯定会越来越好。
让生产线忙起来 多地出台政策增市场信心
进入2023年,拼经济成为各地的“关键词”。加速复工复产、提前“逆向招工”、出台政策解决企业发展之困,多项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生产线忙起来,也让中国经济的齿轮加快转动起来。
2023年的第一天,山东省就发布了今年第一批政策清单,27条政策为稳定经济运行、增强市场信心注入动力。而政策清单中的第一条政策,就是对因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贷款,延长还本付息日期。银行不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不盲目限贷、抽贷、断贷。实实在在的举措,让面临资金压力的小微企业松了一口气。
济宁联动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财务董事长 王玉芹:对我们企业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能有效地缓解疫情对我们企业贷款的压力,给了我们更多的喘息空间,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在河北石家庄,去年底出台了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23条措施,从资金、用工、物流等方面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提高市场活力。进入新一年,物流运输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很多中小企业迎来了生产旺季。
北京华维国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总经理 杨尊凯:政策的扶持能够帮我们解决其他的一些后顾之忧,近半个月的情况来看,我们接到了300多万元的订单,有三分之二来自国际市场。市场给了我们非常大的信心,接到订单,比什么信心都来得实惠。
在广东佛山,一家企业的数智化示范车间里,三面巨大的电子屏实时精准地显示着每条生产线的运转、产品生产进度、库存和物流等情况。目前,佛山已经有34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踏上了数字化转型的新赛道。眼下,佛山还在谋划以产业集群为重点方向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 陈振浩:准备是选取若干个细分行业作为试点,实施龙头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平台+园区”三大转型路径,去探索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佛山模式,加快产业集群连片成带加快数字化转型。
(原标题《富士康郑州:产能已恢复到季节性峰值状态》)
车轶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