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江发现全球叶蜂新物种 天目新闻对话研究团队:每年为世界叶蜂家族增添约10个“新面孔”

    天目新闻 记者 陶韬2022-05-18 10:44全网传播量6.6万
    00:00
    00:00

    acfc9ad32b3e861ccc1fcf51b5d2926.jpg

    凤阳巨基叶蜂。图源受访者

    近日,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李泽建博士领衔的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创新研究团队于中国EI收录杂志《林业科学》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全球发现的第1种以“凤阳山”命名的叶蜂新物种:凤阳巨基叶蜂。

    “第一次见到叶蜂‘新面孔’会有个印象,但是否能认证为新物种,需要经过长期的继续采集、观察和研究。”5月18日,李泽建告诉天目新闻记者,凤阳巨基叶蜂是他和团队在中国发现的第130个叶蜂新种,目前每年对外报道约10个叶蜂新种。

    他向天目新闻记者透露,预计2023年出版一本《浙江叶蜂原色图鉴》,收录400余种叶蜂。


    45701704779619d609ecc46a2c61447.jpg

    李泽建在实验室。图源受访者

    2016年,李泽建带领研究团队在丽水百山祖国家公园采集标本时,在黄茅尖登山台阶的入口处发现数条叶蜂的幼虫,危害的正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楸。这些幼虫与已知种鹅掌楸巨基叶蜂的幼虫非常相似,团队不确定是否是同一种,于是就把幼虫和鹅掌楸的叶片带回实验室饲养,遗憾的是没能养出成虫。

    2017年和2019年,李泽建团队又采集到了数只成虫标本(都是雄虫)和幼虫。后来经过形态学和分子手段鉴定,确定为危害鹅掌楸的新种,命名为“凤阳巨基叶蜂”。

    612d8343358a68a3de683fe85fcb1db.jpg

    凤阳巨基叶蜂幼虫取食鹅掌楸。图源受访者

    凤阳巨基叶蜂的发现,不仅为世界叶蜂家族增添了新成员,增加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也对鹅掌楸实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采集标本,是个运气加技术活。能找到,除了看经验就是看运气;能看到和能采到,又是两码事。据李泽建介绍,采集标本需要长期的积累,有些时候昆虫移动速度非常快,如果没有丰富的野外采集经验,很难一次采集到。

    “最近几天还会再去凤阳山,希望这次能继续跟踪采集到凤阳巨基叶蜂的雌虫。”李泽建告诉记者,根据自己的野外采集经历,在浙江的天目山、凤阳山、百山祖等地,每年4月、5月是采集叶蜂标本的最佳时期。

    7c5848b0c4722250bfa2997d97a5ab7.jpg

    实验室存放的叶蜂标本。图源受访者

    大家最熟悉的蜂类,无疑是蜜蜂。但实际上,蜂的种类相当多。除了蜜蜂是有益的,其它类别的蜂大多是有害的,叶蜂就是如此。叶蜂是一类林木食叶害虫,幼虫靠取食树叶为生,少数种类取食茎干。

    为什么要研究害虫?李泽建解释道,每一个物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研究危害林木的害虫,也是保护林木的一部分。目前,团队还在集中精力研究叶蜂形态分类、系统发育,后续将开展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

    据悉,目前全世界已记录叶蜂约一万种,中国已记录约3000种。根据该团队推测,中国的叶蜂种类不低于5000种,还有很大的研究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