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理财这一年②亏了300元之后,她在5、6家银行放了15笔,全是存款

    潮新闻·钱江晚报 记者 吴恩慧2023-02-24 01:25全网传播量1284
    00:00
    00:00

    遭遇了银行理财产品亏损体验之后,普通投资者对保本保息的储蓄存款产品确实更加青睐。

    根据央行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去年居民存款破纪录,去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而今年开始,这样的趋势还在继续,央行披露的今年1月金融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存款的大幅度增加,和理财产品表现不佳有直接关系,发生在杭州魏女士身上的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昨天,魏女士有一笔存款到期,又在咨询银行客户经理大额存单额度和利息情况。

    “这么多年,从来没碰到买银行理财还能亏钱的,我弄清楚理财的风险之后,打算只做保本保息的存款。”她说。

    手握15张存款单子

    最高的一张70万元,其余每张30万元


    邮储.jpg

    魏女士是一位80后,这几年,家里的钱都归她打理,这些钱大多数是以存款赚利息为主。去年7月份,魏女士尝鲜买了一款某国有银行180天理财产品,总计投入7万元。没想到,魏女士的理财产品买进没多久就出现亏损,到11月份,更是碰上了由债市调整引发的理财破净潮,最多的时候,她亏了700多元,等她今年1月份到期赎回时,亏了近300元。

    “以前哪怕利息低一点,多少总赚的,去年居然亏损了,虽然亏得不多,但心里感受总不太好。”魏女士告诉记者,之前也炒股买基金,但始终做得不好,基本上是亏多赚少,也不敢多玩,而看到银行理财产品亏损之后,她更是下定决心,从去年8月开始,陆续把闲钱都去做存款了。

    “我的存款除了一张是70万元,其他全是30万元一张,都是一年期,分了五六家银行存。”魏女士告诉记者,目前手头总共有15张存款单子,总计金额在500多万元。

    存单.jpg

    微信图片_20230224090438.jpg

    魏女士的一年期存款利息,票面利率在2%左右,不过,她告诉记者,碰到年底银行揽储,有个别银行会贴息揽储,比如某国有行,今年过年前给的一年期存款利息是1.9%,贴息0.9%,这样加起来一年期也有2.8%。

    贴息.jpg

    手握15张存款单子,每一张到期都能收到五六千元的利息,日常生活开支基本能覆盖。如果要出手买房,也不愁,无非就是损失一年期的利息。在魏女士看来,这是稳稳的幸福。

    偏爱储蓄存款

    理财投资者整体更趋保守

    “我一个80后,怎么投资也这么保守了?”宁波的余先生,去年理财同样遭遇了损失,30万元买理财,一年亏损1%,近3000元没了。今年开始,他几十万元闲钱也全部买了大额存单。

    宁波.jpg

    不过,他也在反思,40岁还不到,难道就这么保守了吗?

    魏女士、余先生并不是个例,在2022年理财全面净值化元年,遭遇两次银行理财破净潮之后,普通投资者显示出更加保守的趋势。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从投资者风险偏好分布情况来看,2022年,理财投资者整体风格更趋保守。其中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 二级(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上年同期进一步增加,分别增加1.1个百分点和 0.55 个百分点;风险偏好为三级(平衡型)、四级(成长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则相对减少。截至 2022 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 35.44%。

    微信图片_20230222104748.png

    “感觉去年大家都被市场教育了,投资理财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确实变得更保守,不光是我,身边的好几个朋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都赎回了理财,转向大额存单之类的安全产品。”杭州的李女士告诉记者。

    李女士去年也买了十万元银行理财产品,不过,3个月时间,亏了近700元。今年,她跟上文的余先生一样,手头的闲钱都买了大额存单。

    10.jpg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近日在研报中表示,就本轮储蓄上行而言,主要有三个贡献项目,分别是日常消费减少、购房需求减弱和理财存款化。该研报预计,理财向存款转移,约为净存款增加贡献1万亿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

    臧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