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观察#上千万人报考教资为哪般?专家称教资热不等于教师热

天目新闻 记者 邱伊娜 孙韵2022-11-01 12:30全网传播量35.9万
00:00
00:00

10月底,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结束。

笔试前两天,#教资笔试#的话题在社交平台讨论热度就开始直线上升,据教育部数据,今年全国教资报名人数高达1144.2万人次,相比较于2012年的17.2万人次,这个数字十年间翻了66倍。

U020221101710444268801.jpg

一股“教资热”正在掀起。

考教师资格证为什么这么热?天目新闻分别对话高校应届生、在职备考者与专家。 


图源:视觉中国

高校应届生:多考一个证书,何乐而不为

浙江师范大学研三学生小胡,已经手握高中英语、高中历史两个教师资格证,今年她参加了初中英语的教资笔试。

“其实,我们可以把教师资格证当做一个技能资格证书,多一个证书总会比其他同学(求职时)有竞争力些,”小胡说,她并非师范生,本科专业为翻译,研究生则选择了历史系,“从大二开始,我就把老师当成自己的职业选择之一。”

小胡觉得“教资热”是件好事,说明大家都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总结了自己三次考教资的经验,她觉得能通过教资考试的人,至少表达能力好,自信且善于沟通。

“我感觉目前整个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像我们这样的应届生会感到焦虑,觉得不做点什么,不考些证书,好像一毕业就会失业。”小胡表示,自己明年夏天即将毕业,教资在手,或能成为各类学校和教培行业的就业“敲门砖”。


图源:视觉中国

记者还从小胡这儿听到了另一个有趣的解释:“教师资格证”也叫“父母开心证”。小胡说,在家长们眼里,教师、医生都是稳定有前景的好工作,当医生对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太难了,教师资格证相对简单。

“你考了一个证,找工作多一份底气,锻炼了能力,还能让父母开心一下,何乐而不为。”小胡说。

在职备考者:考教资,并不容易

25岁的张涵曾在职备考教师资格证两年。

相比于应届生小胡能抽出自由时间备考,她备考的时间更紧张些,“当时我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刷题备考,看教辅书,一般每天花两个小时。”


图源:视觉中国

第一年考试,三门科目每一科,张涵都差了一两分,她只能二战。她表示,教资要上岸,并不是那么简单。

据《中国教育报》统计,自国考试点开始后,举办的11次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中,笔试通过率仅为30%左右,面试通过率不到70%。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共认定发放199.6万本教师资格证,以当年880万人的报名数据计算,通过率仅为22%。

教资考试多难,记者找了位参加过教资考试的浙大中文系研究生问了问,她说:“我高中毕业很久了,要把系统的高中知识融会贯通并不容易。而且你会发现,一同参加考试的人数量很多,且很多人经验丰富。”

图源:视觉中国

记者了解到,光是考教资前的资格审查、体检、普通话证书等,就要花去报考者不少精力。

张涵说:“支持我连续两次考试的动力就是我想当一名老师的愿望愈发强烈,所以愈挫愈勇,就算第一年没考过,第二年也要重新来过。”

她告诉记者,其实拿到教师资格证才只是第一步,“真正成为老师,还要通过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这些招聘考试比考教师资格证要难得多。

“过五关斩六将”后,张涵在今年7月终于如愿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正式上班后,她每天早上要早起盯学生早读,晚上也要加班,工作时间比较长,“我目前还在慢慢适应中。”

教育专家:从“教资热”到“教师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在2022年已经达到了1076万,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不少学生会想到去先考证书,让自己多一条选择,多一条路。”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天目新闻记者。

教育部发布的今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根据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不止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的完善也在不断发展中,成为一名老师不失为一个优秀的职业选择。

熊丙奇认为这种“教资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在加大对教师职业的投入,教师行业的自身吸引力在增强。

但他也表示,获得教师资格后,有的人还会在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间做选择,部分教资获得者并不参加教师招聘。

实际上,就算有上千万人报考教资,一些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的教师缺口依然很大。新华社今年3月报道称,当前全国县中教师总体缺编7.7万人,3776所县中的学生与教师比超过国家标准,大量县中学的教师被主城区学校挖走。这些中学结构性缺编,教师老龄化的问题也十分严重。


图源:视觉中国

熊丙奇说:“现在发达地区、大城市的教师招聘由于区位优势,加上教师待遇相对比较高,教师招聘可能比较火爆,但在一些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有些地方招聘教师还是没有人去,反映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还是不均衡的。”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先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很多人只是抱着“考证防身”的心态去考,并未真正把教育当作热爱的事业。他建议,未来教资考试也可考虑适当提高门槛,尤其是设置教育教学实习等实践经历的时长要求,减少大量考生因门槛低而应试所带来的人力资源浪费。

“我们要把教师建设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障教师的待遇;另一方面还要保障教师的权利,推进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熊丙奇告诉天目新闻记者,要将“教师资格证热”真正转化成“教师热”,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