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深娱#神作?烂综?《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到底好看吗

    天目新闻 记者 庄小蕾 实习生 邱昕泽2022-10-26 13:58全网传播量7.6万
    00:00
    00:00

    banner.gif

    对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有一种看法是:在土豆和吕严的作品《进化论》之前,是庸才,而在《进化论》之后,是神作。

    《一年一度戏剧大赛》是由爱奇艺、米未联合出品并制作的原创喜剧竞演综艺。去年第一季播出后就惊艳出圈,既贡献了多个精彩的喜剧作品,也捧出了蒋龙、张驰、王皓、史策、土豆、吕严等多位新星。而第二季自今年9月末开播后,口碑高开低走,甚至有作品因触怒游戏玩家而被骂到下架道歉。直到最近一期《进化论》登场,弹幕都“疯”了,直夸“现象级”。

    到底是“神作”还是“烂综”?承载着大家希冀的《一年喜剧大赛2》评价为何如此两极?

    微信图片_20221026200538.jpg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官方海报

    “现象级喜剧”《进化论》

    剖开是淡淡的忧伤

    《进化论》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土豆和吕严饰演两只动物园里的大猩猩。有一天,苹果从树上掉下,砸到了土豆。他进化了。

    这个作品杂糅了电影《猩球崛起》和《太空漫游2001》的主题,把严肃的哲思用一种幽默甚至癫狂的喜剧结构来消解。你永远无法想到土豆的下一个脑洞是什么,吕严的表演也举重若轻。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进化论》虽然笑点密集,但剖开来看,其底色也有一种这样淡淡的忧伤。

    从小学生数学到中华古诗词,从万有引力到“薛定谔的猫”,从《时间简史》到三体科技……随着苹果接二连三落下,土豆的进化程度呈几何级增长,但孤独和烦恼也就随之而来。反倒是进化得较慢的吕严,只惦记着逃出动物园找母猩猩,简单而快乐。

    这可能也算是两位喜剧人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另类解读。

    微信图片_20221026200543.jpg

    《进化论》剧情截屏

    《进化论》被誉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最佳,可以媲美他二人去年表演的《父亲的葬礼》。网友“海上婚礼”认为,《进化论》的创作在理论和生活之间做到了收放自如,这种喜剧的高级感,来源于克制:“比如有句台词是‘薛定谔的猫,巴浦洛夫的狗’,这个时候如果接着再加一句理论,就会显得卖弄又无聊,但是土豆接下来说的是‘饭后百步走,他活到九十九’,就达到了+100的效果……高傲的喜剧是很难成功的。”

    网友“荷兰豆本豆豆荷”也有同感:“《进化论》有一种荒诞的幽默,一种不管你死活的逻辑,一顿狂笑中还有点哲学思想。”

    微信图片_20221026200012.jpg

    网友评论截图

    土豆进化后念的“托遗响于悲风;又申之以揽茝”,细品之下也颇有深意。

    “托遗响于悲风”出自《前赤壁赋》中的“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意思是“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能托寄于悲凉的秋风中”。

    “又申之以揽茝”出自《离骚》,原文是“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意思是“即便他们表达弹劾我佩戴蕙草,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而原文后两句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借此表达了“为了追求心中美德虽九死亦不悔”的心志。

    微信图片_20221026200001.jpg

    土豆在《进化论》中借《离骚》明志 节目截屏

    之前很多网友为土豆吕严的第一个节目没拿到评委的满票鸣不平。选用这两句诗词,也可以看作土豆以此明志吧。

    矮化女性、侵权风波

    《喜2》一度高开低走

    微信图片_20221026200047.jpg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豆瓣开分8.7,一路降到8.1

    相比之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其他一些作品,口碑就没那么好了。

    品品这些网友评论:

    “第三期已经尬得不行了,建议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改成《五年一度喜剧大赛》……”

    “看完《妈妈的味道》来打分,只恨没有负分。”

    “能不能别丑化游戏塑造刻板女性形象了。”

    话呢,估计是气话。但要说节目质量达到第一季的高度,的确还不够。

    微信图片_20221026200017.jpg

    豆瓣网友的评价两极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仍然由马东、黄渤、李诞、于和伟担任组委会会长,并邀请到那英、舒淇担任飞行会长。

    节目现场气氛依旧火爆,但令人惊艳的作品却不多。不少作品的确带来了不少的即时笑点,但多浅尝辄止,或套用在网络上已经司空见惯的流行术语,思考回味的空间相对有限。

    微信图片_20221026200026.jpg

    偶剧《男纸汉》很感人 官方剧照

    另外,节目中还出现了一些剧情尴尬、刻意拔高的作品。

    比如第三期节目中的《妈妈的味道》,说的是两个女生开了一家叫“妈妈的味道”的餐馆,餐馆里只提供“妈妈的吐槽”和“外婆的疼爱”,全程充斥了故作感动的唠叨和说教,充满对中国式妈妈和中国式家庭关系的刻板印象。这个节目播出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反感。

    而豆瓣低分的大量涌入,源于第三期未获晋级的作品《男友来了》。

    微信图片_20221026202408.jpg

    节目组致歉的微博截图

    《男友来了》的故事围绕着一名大龄女生展开;在被催着找对象的过程中,女主角的四位虚拟男友从天而降,而女主角则狂热的向妈妈表示自己可以同时跟他们四个人谈恋爱。面对气急败坏的妈妈,她最后才道出这实际上是个游戏的实情,故事也在她“我没沉迷游戏,是游戏人物沉迷我”的狂呼中落下帷幕。

    在这个作品中,女主角被设置成工作上浑水摸鱼、分不清游戏与现实的人。这被国内乙女游戏圈玩家(一种以女性群体为目标受众的恋爱模拟游戏)指责污名化。同时,在没有事先取得游戏官方授权的情况下,这一作品基本上照搬了《恋与制作人》的角色名字、设定和文案,更引起了游戏官方和玩家的不满。

    虽然节目组发布了道歉声明、并紧急下线了《男友来了》,但负面影响已经造成。节目组希望观众能减少沉迷游戏的初心值得肯定,但方式上的确还有欠妥的地方。

    ”喜二代“何去何从?

    从身边找灵感

    微信图片_20221026200034.jpg

    官方剧照

    无独有偶,同样由爱奇艺、米未联合出品并制作的《脱口秀大会5》自8月底播出以来也走上了下坡路,豆瓣评分仅有5.0,老套、审美疲劳等批评不断。

    从搞笑模仿秀《百变大咖秀》开始,到以《德云斗笑社》为代表的喜剧真人秀、有竞赛性质的《欢乐喜剧人》、以及语言竞技类的《脱口秀大会》和讲究团队作战喜剧形式丰富的《一年一度戏剧大赛》……喜剧综艺的表现形式逐渐丰富,表演内容也渐趋成熟,一大批专业喜剧创作团队涌现出来、收获了很多粉丝。但同时,喜剧节目的欣赏门槛也越来越高,这无疑也提升了对喜剧创作者和喜剧综艺制作方的要求。

    “喜N代”们应该何去何从?

    其实,对比那些高分出圈的“神作”,和那些被疯狂吐槽的作品,不难总结出一个规律——贴近生活的选材才能产生代入感,根植于生活的笑料才最具感染力。

    微信图片_20221026200042.jpg

    节目内容截屏

    喜剧之于很多观众的意义,在于沉重生活中快乐的“窗口”。而这个“窗口”之所以能打动观众,正是因为每一个包袱和笑料都取自普通人平凡琐碎的生活中,让观众能够代入、得到治愈。

    逗笑观众,是喜剧的目的。如何在尊重观众审美的基础上,让观众从喜剧中得到精神的满足乃至思想维度上的收获,则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节目组乃至所有喜剧行业从业者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方法论,可能得像马东说的那样,“喜剧是小事,是从身边的土壤里面长出来的小草”。

    而喜剧人的初心,则土豆说的,“托遗响于悲风,又申之以揽茝”。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