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 揭秘杭州国家版本馆的设计与建造

天目新闻 记者 郭婧 尉洁婷 叶振宇2022-08-31 08:08全网传播量5.4万
00:00
00:00

微信图片_20220831153525.jpg

活动现场 记者 郭婧 摄

走进杭州国家版本馆,许多人会被建筑所吸引。现代宋韵的建筑间究竟藏着怎样的诗情画意?8月31日下午,杭州国家版本馆建筑主创设计师王澍举办了开馆第一场学术讲座,主题为“营造·现代宋韵——杭州国家版本馆的设计与建造”。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他致力于重新构筑中国当代建筑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面对中国城市化浪潮中特有的大拆大建现象,开启了一系列以回收建造为核心的建筑实践。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创办建筑艺术系,2007年成立建筑学院,王澍教授担任首任院长,提出面对乡土文化危机与全球化冲击,基于“自然建造”的建筑教育理念,开启了一系列具有批判性的全新建筑教育实践。凭借一流的设计水平和对设计的独特理解,王澍先后获得首届全球可持续建筑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法国建筑科学院金奖、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和华尔街日报“全球创新人物奖”等荣誉,其中普利兹克建筑奖素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之称,王澍教授是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设计师。2013年王澍教授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2019年度与陆文宇教授共同获得北美建筑教育联盟金质奖章,2021年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入选《纽约时报》“二战以来最重要的25个建筑”。

微信图片_20220831153637.jpg

杭州国家版本馆供图

2019年,王澍教授开始参与杭州国家版本馆概念性设计工作,因对版本馆定位的深刻、准确理解,新颖独特的设计思路,鲜明的设计风格,其方案在众多参与者中脱颖而出,王澍教授亲自担任杭州国家版本馆项目的主创建筑师,全程指导设计工作。无论高温酷暑还是冰天雪地,王澍教授和陆文宇教授长期驻守在现场,和施工、设计人员一起研究解决重大设计难题,会议室内灯火通明热火朝天做设计搞科研,会议室外远赴深山偏村寻材料做调研,先后高质量完成了项目的概念性设计、初步设计和深化设计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思路建议,展现出了国际一流的设计水准和“国之大者”的担当情怀。

学术研究和交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是杭州国家版本馆的重要功能之一,接下来杭州国家版本馆将会常态化地推出学术水平高、内涵丰富、主题多元的演讲和论坛。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