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浙江省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第一次工作例会在浙江省浦江县召开,上山文化遗址迈出正式申遗第一步。
会上,浙江省文物局汇报了上山文化遗址群保护和申遗工作;浦江县、嵊州市、义乌市、永康市、龙游县、仙居县汇报了辖区内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情况;各申遗城市举行了联合申遗城市签约仪式。
2020年11月,在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中华万年考古遗址联盟”“中国水稻研究所上山稻作研究基地”成立,《“上山文化”遗址联盟浦江宣言》发布。
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三个定义”:上山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上山文化的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袁隆平院士、严文明先生就上山遗址分别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远古中华第一村”。近两年,“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更是成为一个高频热词,在考古界尤为火热。严文明在评价上山文化时指出,上山文化有两个世界第一: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申遗权威专家陈同滨认为:上山申遗具有重大意义,可见证“农业起源”中的“稻作起源”这一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是继良渚之后可直接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又一重大文化遗产。
图源:浙江省文物局
据悉,上山遗址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发现于2000年,距今约10000~8500年,该遗址出土了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等陶器,这些陶器胎料中羼和的大量稻壳、稻叶及稻茎,将长江中下游栽培稻的历史上溯至9000--11000年前,为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浦江上山文化遗址发现了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具备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完整证据链。同时,该遗址木构建筑遗迹的发现也证明了当时的上山人已经进入较为稳定的农业定居生活阶段。
2006年11月5日,在浦江县举行的“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将以上山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命名为“上山文化”。因为“上山文化”,浙江由此成为万年浙江。截至目前,在浙江省金华、衢州、绍兴、台州等4个市11个县市区先后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1处,这是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得到全球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图源:浙江省文物局
目前,上山遗址已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入列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和“考古中国”,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被公布为全省第二批大花园耀眼明珠等项目。
下一步,上山文化各遗址地县市将以申遗为总目标,坚持“大上山”的理念,进一步加强考古研究,做好遗产价值提炼,加强遗址保护和宣传展示,全力做好上山文化遗址保护申遗工作,全力擦亮“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