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爸爸也会哭!”神剧《宝岛一村》,比包子更热的是眼泪

潮新闻 记者 陈宇浩2023-03-24 03:04全网传播量4042
00:00
00:00

什么是真正的好戏?就是穿越漫长时空,你不一定再记得清台词和剧情,但一定记得那天流过的眼泪。 

“呶,这一小块印子,应该就是当时滴上去的眼泪。”8月4-5日,赖声川话剧《宝岛一村》经典版,将在时隔十年后重回杭州大剧院。得知这一消息,杭州姑娘周妤翻箱倒柜找出了十年前的票根,还想起了现场“很好吃但不太热的包子”。 

2013年12月,作为杭州城最瞩目的“文艺热点”,《宝岛一村》登上杭州大剧院的舞台,也带给我们绵延至今的感动。

十年,有人离开,有人长大,有人一直都在。这一次,杭州大剧院于3月24日开票的slogan,也毫不犹豫地打起了感情牌——“十年前陪你看《宝岛一村》,陪你在剧院领热乎包子的人,如今还在身边吗?” 

翻看《宝岛一村》的观演手册,介绍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一个不说很可能就会随即消失的故事。” 

不知不觉中,眷村的故事,已经讲到了第15年头,有人在里面看到了自己,有人在里面看到了未来;有人止不住大笑,也有人抑不住泪水。 

正如主演屈中恒所说,从2008年到2020年,剧组每年聚到一起,演一轮《宝岛一村》,已经成了大家的习惯。但2020年8月至今,一直再没演过,“现在终于盼到了,续上了,这种感觉真好。”

以为这部戏演2、3年没问题

谁能想到一演就是15年

小钱是杭州的一位民事律师,2013年,因为被《那一夜,Women说相声》种草,刚刚毕业的她,攒了两个月的实习工资,买了一张《宝岛一村》的门票。 

谁知道,“进去容易出来难”,因为又哭又笑“刺激”太大,走出剧场后,小钱在城市阳台平复了20分钟情绪,才走到路边打车回家。 

她说,曾经以为那一年的《宝岛一村》会永远留在记忆中,没想到,这颗“催泪弹”又杀回来了。 

关于《宝岛一村》,有太多的“没想到”,也承载了太多回忆。

屈中恒告诉记者,2008年在台湾首演后,《宝岛一村》一票难求,全剧组都很开心,觉得“这么受欢迎,演个2、3年肯定没问题”。 

“没想到,第二年就告诉我们,要去大陆巡演了。”结果,从2009年到2020年,一演就再没停下来过。

2013年的“双星会”宣传海报

镜头拉回到2007年,当时,著名综艺制作人王伟忠,一直很想做一部跟眷村文化相关的舞台剧,在天天拉着赖声川喝咖啡、向他讲了数百个眷村故事后,两人觉得,这个事好像能做,就以一个虚拟眷村“宝岛一村”为戏名。 

消息一出,来自台湾各界的演员纷纷自动报名,最终确定的演员阵容中,有一半来自各个眷村,也几乎囊括了台湾中生代演员中的优秀者。 

影帝屈中恒,也是其中之一,那个时候,他刚从影视圈转战舞台剧,因为又是眷村子弟,在赖声川看来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此外,像万芳、冯翊纲、郎祖筠、刘亮佐、那维勋等,也都是台湾舞台界的中坚力量。

在屈中恒印象中,离首演还有两个多月,大家一直没拿到剧本。每天,23个演员就聚到排练厅,然后赖声川说“今天我想要怎么样一个场景,大概讲些什么”,演员们就一边演一边改。 

“看上去,排的都是邻里间一些琐碎的片段,其实这是赖老师最擅长的集体即兴创作。”直到后来有几天,赖声川突然说闭关去了,再回来,就带来了《宝岛一村》的初始剧本,“我们总算安心了。”屈中恒笑着说。 

其实后来赖声川也透露,因为这些演员都带着各自的记忆而来,只要不断地丰富台词和细节,最终肯定能给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眷村。

全剧的最后一场戏,是赖声川特地为屈中恒写的——老赵在写给儿子的信中念道:“愿你此生不像我们一样颠沛流离,愿你此生不知道什么叫战争,愿你此生一切平安。” 

屈中恒说,自己刚拿到手稿时,几乎是念一次泪崩一次。这句话,道出的是一代人的辛酸,真的是只有经历过,才能够饱含这样的深情。

台北首演那天,赖声川和王伟忠,两个天蝎座的大男人,坐在剧场里不约而同哭了,还要尽量不让对方察觉。 

正如赖声川所说:“一个导演不应该每天陷进自己的戏里面,导演的训练就是要客观,要抽离,但每次演《宝岛一村》,我还是会感动,为观众而感动——他们在为这个故事鼓掌,也在向这个时代致敬。” 

有观众“后劲太大”站不起来

但好吃的包子同样温暖

朱玮是杭州大剧院的工作人员,十年前《宝岛一村》来的时候,他负责对外宣传。在朱玮印象中,那好像是大剧院自建成以来“最漫长”的一次谢幕。 

有些人,是因为“后劲太大”走不动,呆坐在座位上久久不愿起身。当时,还有观众发了微博,说后悔拖家带口去看《宝岛一村》,因为让孩子看见了“爸爸第一次哭”。 

十年前散场时疯狂的观众

有些人,内心翻江倒海,有满肚子的观后感要倾诉。一位大姐现场提问还不够,后来又去演员出口找到赖声川,握着他的手一直说“谢谢,谢谢”。

还有些人,是在等包子。剧中,有一段是讲述台湾姑娘向天津老太太学做天津包子的故事,说内馅的菜与肉的比例,冬天要肉六菜四,夏天要肉四菜六……所以从台湾首演开始,每场结束给观众发一个包子,成了《宝岛一村》的传统。 

十年前的包子

《宝岛一村》的神奇之处在于,看起来舞台上都是一个个小人物,但其实每个人都是大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走进剧场的观众,可能从未有过眷村的成长经历,但看着看着,眷村仿佛就成了自己的家。 

正如那句旁白:“就这样,这一群原本以为很快就要回家的人们就这么住了下来,从想家,想回家,变成这里就是他们家。”

过眼年华,岁月不居。十年改变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改变。 

小钱说,虽然十年后还是一个人,但这次她想找个朋友一起去看《宝岛一村》,“两个人哭,总还有个伴。” 

朱玮的朋友托他买票,反复叮嘱“看看有没有四张连在一起的好位置”,因为时光荏苒,已经从当初的单身汉变成了双胞胎的爸爸。

还有屈中恒,心里一直惦念着十年前在杭州喝到的鸡汤,“这次有机会,一定要找到那家饭店,再尝尝。”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屈中恒,十年前在台上演的时候,有没有听到台下观众哭?他沉默良久,说当然有,尽管那是非常小声的啜泣,但每一下都仿佛触及自己的心脏。 

“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骥

相关专题
人文读本 | 春风已起,新潮涌动,第11届春风悦读榜启动
相关新闻
《保你平安》杭州路演,邻家打扮的“大嫂”高叶给大鹏站台
“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今晨去世,享年80岁!“我将到天外传歌去了”
独家专访|《艺术学院》明日亮相柏林,主创讲述幕后故事
北京人艺《天下第一楼》再上演,掌声背后另有辛酸
《不止不休》北京首映,“狂飙亲友团”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