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金桂奖颁出:听听“折桂者”们的故事

潮新闻 记者 邱伊娜 通讯员 胡仲华2023-03-08 13:20全网传播量10.2万
00:00
00:00

3月8日晚,第六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颁奖典礼在杭州蝴蝶剧场举行,6位“金桂表演奖”得主联袂献上一场汇报演出。

“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是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为鼓励中青年戏剧表演艺术家而设立的全省性戏剧表演艺术常设性奖项,与“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紧密接轨。所有浙江省参评“梅花奖”的人选,必须从“金桂奖”获得者中产生。

该奖项自2012年设立以来,每两年一届,今年是第六届金桂奖,共有19位来自全省各个院团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优秀演员被推选参评。涵盖了话剧以及京剧、昆曲、越剧、婺剧等剧种,有女小生、青衣、花旦、男武老生等行当。最终,6位获奖者脱颖而出。

今天,潮新闻记者来到颁奖典礼的现场,听听这6位“折桂者”怎么说。

U020230308740547859509.jpg

汤义波:用一生去走好舞台上的路

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的汤义波从小就爱趴在村里的戏台边看戏,19岁,他正式接触戏剧学习。

刚劲洒脱、性格鲜明,工文武老生的他今天带来一折婺剧《闹九江·救驾》,饰演元末猛将张定边,舞台上张定边沉着威武又不失机敏,赢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

微信图片_20230308133550.png

汤义波

汤义波介绍,这折戏是当时初评中的一折,“它的锣鼓唱腔,最能体现婺剧特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汤义波在学艺道路上最深刻的体会,“择一事,终一生。”汤义波说,自己会学习、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技艺德,在未来的戏剧道路上坚守艺术理想,创排出不同类型的作品、挑战不同的人物角色,争取走上更高的戏剧舞台,“舞台上的这几步路,我会用一生去走好”。

李霄雯:戏曲也可以娱乐大众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青年演员李霄雯是风流文雅的尹派小生,她扮相俊朗潇洒,唱腔韵味醇厚从艺30年,经常被粉丝们称为“小李公子”。

而这次金桂奖的舞台上,她演内心复杂的秀才孔乙己,相比于鲁迅先生笔下的小说人物,这位“孔乙己”是个生错了时代的才子,是一个空负经纶却无力回天的读书人,一袭长衫、一根长辫、一把辛酸、一腔孤勇……

微信图片_20230308134710.png

李霄雯

李霄雯说:“作为戏剧演员,最大的幸福就是在舞台上演绎不同的角色,体验人生百态。能够把一个人物角色鲜活饱满地呈现于观众面前,我就会感觉非常满足。”

前些日子大火的越剧现代戏《钱塘里》,演小生的李霄雯首次扮演了一个花旦角色——职场女精英陆亚飞,她将小生的那份刚性与潇洒,恰如其分地融入花旦表演中,成功彰显出了陆亚飞的外冷内热、外刚内柔。

“我们戏剧演员不能忘本,也不能停下创新突破的脚步,要创作出更多契合当代观众审美趣味的作品,因为我们不希望戏剧成为一种小众艺术,它应该是可以娱乐大众的。”李霄雯说。

陈丽俐:只有创新 才能更好

对于陈丽俐来说,踏上戏剧道路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她出生于浙江缙云的婺剧世家,从小接受戏剧的熏陶,她的母亲是缙云婺剧团的演员。

“我接触婺剧可以说是从胎教开始的,我母亲怀孕的时候还在台上演出,她在我心里就是一个活标杆。” 陈丽俐说。

四五岁时,陈丽俐就客串过婺剧《白蛇传》,当时的她爱上了舞台的感觉,想着长大了也要演戏。一晃眼,她已是台上文武双全的白娘子。

微信图片_20230308141426.png

陈丽俐

今天,她与杨霞云、楼胜一起演绎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经典剧目《断桥》,而杨霞云、楼胜分别是第一、二届“金桂表演奖”得主,两人也从“金桂奖”开始,走上了“梅花奖”的舞台。

“今晚是我新的起点。”陈丽俐在致谢中感谢了并肩前行的老师与兄弟姐妹们,“相信今晚在座的各位都深爱着戏曲,我们用这种特殊的形式,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这一代戏剧演员的担子是比较重的,不仅要坚守、传承,更要创新,因为我们面对的观众越来越年轻了。”她说,创新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多外界的质疑,甚至是师长的不理解,但还是要坚持信念,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

胡娉:昆曲为我的生命带来了光芒

扮相秀丽、嗓音甜润,浙江京昆艺术中心青年演员胡娉常被粉丝称为“小姐姐”。她可以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也是《狮吼记》中的柳氏;是《西园记》中的王玉真,亦是《长生殿》中的杨贵妃。

“与昆曲相遇是一种缘分。”胡娉16岁零基础学昆曲,相比同团的孩子们,她已经算是个“大龄学徒”了,“当时团里有两位毯子功老师,一位比较和蔼,另一位比较严厉。我就主动往严厉的老师跟前凑,苦练基本功,拼命向前赶。”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要琢磨出人物,演出自己的风格,并不简单。

微信图片_20230308142201.png

胡娉

“演戏,到最后演的是人物。”昆曲的头面多为点翠,服装也大同小异。如何在相似的外表之下呈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情?胡娉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内容层次要学习。一开始,我学的是老师的一招一式;积累了一定的表演经验后,我更加注重舞台节奏与人物的内心刻画。”

胡娉常常这样说:“昆曲为我的生命带来了光芒。”而演员之于昆曲,则是代代的传承。

“人们常说,戏剧是‘活化石’,但我们也不能只看到‘化石’二字,还要看到‘活’,要让戏剧真正‘活’起来。”在胡娉心中,戏剧的传承与创新从来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在尊重艺术规律、保持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戏剧的未来才有更多可能。”

裘婷羽:用一辈子把越剧唱好

“无比激动!”得知自己获得第六届“金桂表演奖”时,杭州越剧传习院青年演员裘婷羽说,“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与肯定”。

15岁,爱唱爱跳的裘婷羽怀揣越剧表演之梦,一脚踏入了浙江省艺术学校的大门;多年过去,当初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已然成长为剧团的中流砥柱。

微信图片_20230308143535.png

裘婷羽

裘婷羽师承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她回忆,“我在机缘巧合之下,拜了赵老师为师,到今年已经有整整15年了”。

为了学艺,她常常白天在剧团工作,下班后又匆匆赶往上海跟随赵老师学习,坐着末班火车回到杭州时,常常已是深夜,第二天一早,她又接着去参加剧团的排练。裘婷羽说:“当时我还年轻,也不觉得这样的日子有多苦多累,完全就是凭着心中的热爱坚持了下来”。

赵志刚一点一滴帮裘婷羽抠戏,成就了她许多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何文秀》中的何文秀,《陈三两》中的李凤鸣……今晚的颁奖典礼上,她饰演《狸猫换太子》中的陈琳。

“我这个人可能比较认死理,也没有什么别的追求,认定了越剧这条路,便想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把它唱好。”

陈雯婷:向角色奔赴 便忘了有多苦

绍兴柯桥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的青年演员陈雯婷和“金桂奖”是老相识了。

经过三届六载的积淀,去年10月,陈雯婷终于如愿以偿,蟾宫折“桂”。

她笑言,第一次申报“金桂奖”时,有点草率,准备不够充分;第二次角逐“金桂奖”时,她吸取上一届的教训,花了很多精力排演了折子戏专场,满怀信心与期待,却再次遭遇打击。

“我当时心里很失落。但转念一想,放眼整个浙江,比我优秀的戏剧演员一定有很多,我还是得从自己身上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之人,得知第六届“金桂奖”开始申报时,陈雯婷大着胆子向团里领导提议:“再给我一次机会!”

微信图片_20230308144251.jpg

陈雯婷

这一次,她在赛场上更加自信从容,凭借大女主戏《李慧娘》,牢牢地抓住了评委与观众们的心。

今天,她在致谢中几度哽咽:“金桂奖,是浙江戏剧青年追逐的梦想。对我而言,是一份厚重的认可,也是一种鼓舞和鞭策。”

陈雯婷曾说,自己学越剧一开始并不被家里人看好,因为练功很苦,家里人担心她半途而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功房里的点滴时光,见证了她的努力与成长。

“苦是真的苦,但当心中有目标和追求,向着角色一步步奔赴时,便忘了有多苦,反而每天练完功时,我才会心安。”

此外,本届金桂奖还推出4位提名演员:余杭小百花越剧艺术中心费鑫萍、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越剧团)裘锦媛、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高伟伟、 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叶婧。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第六届金桂奖颁出 听听“折桂者”们的故事
女子越剧诞生100周年:名家荟萃经典大戏等你来看
戏曲盛宴来了,《望江亭》《十五贯》相继亮相运河大剧院
绍兴小百花陈飞、吴凤花、张琳,月底“越剧大餐”安排上
诗意江南 浙味“越”浓 绍兴小百花携《情探》《何文秀》两场大戏来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