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大叔被小虫咬了一口结果差点没命 什么虫这么毒?

天目新闻 记者 梁婧娴 通讯员 宋黎胜2022-07-04 07:37全网传播量7.7万
00:00
00:00

被虫子咬一口就有致命的风险?7月4日,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分享了近期接诊的一个案例:60岁大叔养猪时被小虫咬了,用“土方”治疗却高烧不退、皮肤溃烂,险些有生命危险。

潘红英主任特别提醒:夏季是虫咬高峰期,野外游玩或野外作业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微信图片_20220704131959.jpg

患者手臂焦痂

被虫咬后,用土法耽误治疗

60岁的龚大叔家住浙北某镇。他花了不少精力与钱,在山坡上建了一个小型养猪场,养有百十来头猪。每天,他从镇上开车十多公里到养猪场,照料以后当晚再回到镇上。早出晚归、上山下山很辛苦,但看到饲养的猪膘肥体壮,能买个好价钱,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前些日子,龚大叔在山坡放养猪时,手臂被一只不知名的小虫叮咬了一口,当时皮肤轻微红肿,和普通蚊虫叮咬没什么区别,龚大叔也没太放在心上,用烟斗里面的烟油垢,涂抹在被咬处,“以前被小虫咬了,都是用这个土办法的,非常管用。”龚大叔说。

哪晓得,“百试百灵”的土办法,这次失效了。

被咬几天后,龚大叔连续高烧,皮疹如雨后春笋布满全身,被虫子叮咬处的皮肤溃烂流脓。用土办法不灵,他又自行服药,但病情还是不可遏止地加重,全身肌肉酸痛、腰痛、头痛,精神越来越差。没多少日子,从早忙到晚不觉累的壮汉,已被莫名的疾病折磨得虚弱不堪。当地医院接诊后,建议他尽快转院。于是,龚大叔在家人陪同下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就诊。

潘红英主任接诊后,发现患者的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肝脏和肾脏都有损伤,血小板明显下降,已是很严重的程度。了解到患者有山区作业且有被不知名虫子叮咬史,她马上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在大叔的左手前臂发现了一个黑痂,据此认为十有八九是“恙虫病”。随后的针对性检测进一步证实了判断,导致龚大叔莫名痛苦的元凶就是小小的恙螨幼虫,其手臂上的黑痂医学上叫做“焦痂”,是恙虫病非常有特征性的体征。

对症治疗后,龚大叔转危为安,已经出院了。

微信图片_20220704132003.jpg

潘红英(医生左一)等查房并带教

暑期游需做好防范

据了解,恙虫病以鼠类为传染源和储存宿主,恙螨幼虫如果叮咬感染立克次体(立克次体,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老鼠,再叮咬人类,就会将恙虫病东方体传染给人,导致恙虫病的发生。也就是说,恙螨幼虫是恙虫病传播的媒介,根源是恙虫病东方体。

潘红英主任表示,恙虫个头非常小,一般只有0.2~0.5毫米,饱食后可达0.5~1毫米,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恙螨幼虫会选择人身体上比较隐蔽的位置,如头皮、耳后、颈部、腋窝、大腿内侧、会阴部和腹股沟等处叮咬。“恙虫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并发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可致死亡。

恙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通常发生于较为潮湿和温暖的季节,4月~10月,6月~8月是高峰期,潜伏期一般为4~21天。

进入7月,暑期亲子游开启,也是“蛇虫百脚”叮咬而发生相关疾病的高峰期。潘红英主任因此提醒,野外游玩或野外作业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扎紧袖口、裤脚,衣服扎入裤腰内,避免在灌木丛边缘、河边及草丛等环境中坐卧休息。可在暴露的皮肤、袖口裤脚、领口处喷洒或涂抹驱虫剂;

二,野外游玩及野外作业后,及时拍打衣物,抖落附着的虫子。及时换衣洗澡,重点擦洗腋窝、腰部、会阴等皮肤柔软部位。

三,有虫子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要认真检查身上有没有虫子叮咬后的焦痂或溃疡,特别是隐蔽部位,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