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人大代表:市场追捧的“陪诊”,风险由谁买单?

    潮新闻 记者 杨茜2024-02-01 01:01全网传播量11.7万
    00:00
    00:00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于2023—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

    作为医院重要的一项增值服务——陪诊,关注度居高不下。

    另外,不少服务型公司看中了“陪诊”这一块市场的前景,纷纷扩大业务范畴,将触角伸向了就医个性化需求上。

    然而,双方的融合还存在着一定的壁垒。

    眼下,杭州市两会正在召开。这一话题也被带进了讨论现场。

    市人大代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杭州市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高越有发言权。

    受访者提供

    他坦言,前段时间有不少科技公司在联系医院,想要寻求合作机会,但是抱着谨慎的态度,他暂时还是拒绝了。

    不可否认,与第三方公司合作提供优质的“陪诊服务”,不仅能给医院带来“流量”,也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在慢病等相关健康管理上是有非常大的优势。

    但是相比这些“收益”,他心存更多担忧。

    首当其冲的,就是责任主体问题。“作为一家大型公立医院,口碑、形象更为重要。”高越说,当医院和第三方公司合作之后,市场上的“陪诊师”进入医院提供服务,患者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医院行为。“一旦发生纠纷,责任谁来承担?毕竟是有偿服务,纠纷少不了。模糊的‘边界’很难达成共识。站在院方,我们要提前预判各种风险。”

    其次,高越也看到“陪诊师”这个行业的良莠不齐。“行业门槛低,就造成了人员素质难以统一和规范。在陪诊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回答患者提出的医学问题,我们无法确保陪诊人员回答结果的正确率和科学性,如果被误导,于患者于医院都不是好事。”

    还有,现在大家对于隐私的保护也特别看重。“我们不能保证,在陪诊的过程中,患者信息绝对没有泄露的风险。”

    考虑到综合因素,高越还是不敢冒险。但是在未来,他不否认有合作的可能。但前提是,“陪诊师”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第三方公司能够明确职责。“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医院和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而且在合作中医院应该占据主导地位,在院方和患者之间做好连接的过程中,第三方公司加以支持。”

    同时,他也打开了另一种思路,“不少人会购买医疗的商业保险,可以在双方的服务条款中,让陪诊成为增值服务,也让更多人能够在就医过程中享受陪伴,让所有人都能老有所‘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