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在空调房里挖一勺冰镇西瓜,沙瓤的果肉和香甜的汁水在口腔爆开,暑气和烦闷瞬间一扫而光。
眼下正是各种水果集中上市的季节,西瓜和甜瓜更是其中的宠儿。前不久,一场以西甜瓜为主角的“PK大会”在湖州召开,现场集中展示了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208个西甜瓜新品种(系)。
我国是世界西甜瓜生产消费大国,西甜瓜是我省的特色作物,且栽培历史悠久。这两年,浙江人的瓜果盘不断上新,不仅有麒麟瓜、“浙甜105”等高品质西甜瓜亮相,自主培育的新品种还推广至全国超百万亩,美都西瓜直接带动农业产值约600亿元。
“引领全国、替代进口”。夏日吃瓜,吃出怎样的浙江创新味?
“吃瓜大会”上的明星
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瓜果香气,铺着红布的长桌上,一盘盘切好的西瓜和甜瓜被奉为“上宾”,每盘瓜前还有相对应的品种名称标签。聚光灯下,它们是2024长三角“吃瓜大会”现场的主角。
2024长三角“吃瓜大会”现场
“这瓜好香啊!”循着香气,一盘由东道主湖州奉上的甜瓜,吸引众人的目光,成为率先被光盘的品种。
这款甜瓜名叫“湖香1号”,是湖州市农科院培育的薄皮甜瓜,最大的特点是香味浓郁,香气隔着好几米直往人鼻孔里钻,诱人得很。一口下去,松脆、沙甜的果肉充盈在唇齿间,汁水瞬间在味蕾爆开,清甜又不齁嗓子。
跟主打薄皮的“湖香1号”不同,在传统厚皮甜瓜赛道,由浙江大学研究团队耗费15年培育的新品“浙甜105”表现一如既往稳定,博得评委们的一致称赞。
浙江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种植甜瓜,但多依赖于从日本等国进口,因此,一直以来,各省市都在积极培育新品种。
浙江大学副研究员叶红霞告诉记者,团队经过反复培育和选种,培育出的“浙甜105”品种不仅成熟早,果肉饱满松脆香甜,有“奶油香瓜”美誉,并且抗病性强、耐运输,适合立架种植,亩均产量高,这对果农来说就是高效益。一般的甜瓜卖2、3块一斤,“浙甜105”身价翻倍,能卖到10块一斤,很受市场欢迎。
浙甜105
吴兴区移沿山生态农庄负责人施星仁的果园里种了20多亩“浙甜105”,还没上市就接到不少预订单。他说,这个品种每个瓜个头不是很大,空中挂果的立架种植模式不仅透气性更强,瓜的口感更脆,最重要的是经济收益,比伏地种植亩产能翻一倍。
在“吃瓜大会”现场,还有很多颜值“抗打”的西瓜。瓜瓤是橙黄色渐变的天露彩虹、黄皮红瓤的金瞳……让人目不暇接。
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送的西瓜“浙蜜8号”,已经连续第五年获奖。作为近年来的一匹“黑马”,它口感松脆多汁,还带有一点奶香,不仅俘获了本省“吃瓜群众”的心,还在江苏、河南当地推广种植。“长三角区域的瓜菜品种竞争力很强,今年能得奖,更有‘含金量’。”勿忘农瓜菜部经理章红运说。
浙蜜8号
“吃瓜自由”如何实现?
鲜爽的瓜果,自古就是吃货心头好。
《诗经》中描绘了先秦时代古人种瓜的场景:“中田有庐,疆埸有瓜。”
甜瓜是太湖流域史前先民最主要的食用鲜果之一,最早可追溯到8000年前,到了良渚文化时期更是相当普遍。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年前的甜瓜种子,证明湖州先人很早就吃上了瓜。
千年后的今天,我国西甜瓜产业发展迅猛,在全球属于生产消费大国。
2024长三角西甜瓜新品种品鉴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西瓜种植面积占全球的46.8%,产量占全球的60.3%;甜瓜种植面积占全球的35.9%,产量占全球的49.17%,西甜瓜单位面积产量都是全球的1.3倍。
“吃瓜自由”,离不开种业创新。早年间,我国的西甜瓜品种也没有那么多,口感也没那好。破局,从“8424”这个传奇瓜开始。
1984年,“西瓜奶奶”吴明珠,在第24组种子里培育出了又甜又脆的西瓜,她把这种西瓜定名为“早佳8424”,又将种植技术无偿教授给瓜农。62年里,她培育出30多个西甜瓜新品种,还让西瓜、甜瓜实现了一年三季,产量大增。
对种业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正在代代农科人员身上传承。
作为全省优质新品种果蔬展示窗口,湖州农科院八里店基地已经连续多年承办全省西甜瓜品鉴大会,去年获评国家农作物(西甜瓜)展示评价基地。
湖州农科院八里店基地
皮肤粗糙黝黑,头戴草帽,脚蹬雨鞋,裤腿沾满了泥。面前的湖州市农科院副院长沈卫新,外貌就像一位朴实农民。
记者在基地碰到他时,他刚从田头出来,回到办公室顾不上喝口水,兴奋地跟我分享一个好消息:团队发现了一株长在主蔓上的甜瓜苗,如果该品种培育成功,就能解决以往甜瓜长在侧枝存在占空间、摘取费力的痛点。
湖州对甜瓜新品种的培育,从2015年开始。
传统的厚皮甜瓜偏大,一家三口一顿吃不完,市场开始流行吃小瓜。当时,敏锐觉察到市场需求的沈卫新,瞄准薄皮甜瓜这个新赛道,带领团队通过杂交配组合的方式培育新品。经过七八年的不断选育,成功培育出“湖香”系列甜瓜新品种。
“为了尝瓜的口感,经常吃得舌头都发麻。”沈卫新笑笑说,要在成百上千种组合中选育出优良种苗,需要巨大的耐心,是项长期工程。优秀的品种,不仅要口感好,还要兼具好种、好卖等多个维度。
现在,我国的科研队伍越来越庞大,每年登记的新品种有上百个,到底哪个品种最后能脱颖而出,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
湖香1号
握住“瓜芯”,浙江让果盘上新
前段时间,一则“西瓜价格跳水低至几毛钱一斤,专家:还会继续降价”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
业内人士表示,前段时间西瓜身价暴跌的原因在于,南北方西瓜集中上市,供大于求,且品种同质化严重。“西瓜生产规模大、上市集中度高、人工成本高,呈亩均效益降低的趋势。”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前不久在接受采访中表示。
近日,记者在湖城走访发现,菜场卖的普通品种西瓜普遍在1块多每斤,但像美都、8424等品牌瓜,价格还是稳居高位,比如麒麟瓜要卖到4.8元每斤。
“我买了一箱麒麟瓜,只有4个,要卖到140块左右,不让还价。”市民孟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这个瓜贵但味道确实好,所以也愿意为高品质买单。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麒麟瓜,是浙江自主培育的“明星瓜”,是高品质西瓜的代表。
西甜瓜是浙江省主要的特色作物,播种面积131万亩,带动农户增收效益明显。但前些年,该产业种业发展不快、品种老化的问题开始显现,加上消费者对西甜瓜的口感要求越来越高,创新西甜瓜种业发展迫在眉睫。
湖州农科院示范种植的西瓜新品种
为了破题,2019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西甜瓜良种育繁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个平台集合全省15家优势育繁推单位,联合实施攻关行动。
浙江的西甜瓜,朝着“引领全国、替代进口”的目标进发。
5年来,浙江自主选育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135.42万亩,由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美都占据我国南方冬季和西北夏季大棚西瓜95%的市场,带动农业产值约600亿元;“甬甜5号”在新疆库车市火出圈。
浙江正带动全国西甜瓜产业逐步告别昔日“依赖进口高价种子、国产品种种性下降”的局面。
作为该平台成员单位,湖州市农科院发挥示范窗口作用,深耕西甜瓜新品种示范种植和推广。“对于农户来说,引进新品种存在很大风险,通过我们前期的试种和标准化评估,能选育出最适合推广的优质品质,给农户降低成本和风险。”湖州市农科院园艺所所长赵根介绍,基地可以说为新品种提供了集中展示的窗口和交流平台。
牢牢握住瓜“芯”,我们期待国人的瓜果盘,能上新更多甜蜜的味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