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办在小镇里的研讨会,竟然请来了诺奖得主。
5月15日,“与诺奖获得者共话共同富裕——儿童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研讨会在嘉善县西塘镇的祥符荡畔举行。受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邀请,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赫克曼教授出席现场。
通过主题演讲、现场研讨等环节,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和分享,研讨如何更好地以儿童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儿童发展与共同富裕,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公平的起点
0到3岁的投入是回报最高的阶段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老。”儿童早期发展关乎孩子的成长与未来。这一中国古老的智慧理论,恰与西方现代的“赫克曼曲线”理论不谋而合。
“赫克曼曲线”是赫克曼教授研究提出的一条关于教育投资回报和年龄关系的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0到3岁的投入是回报最高的阶段,年龄越大,教育投资回报率越低。
“从儿童时期就抓好技能培养,投入人力资本的干预可以一举多得,对化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的很多挑战都有帮助。”赫克曼教授说,近十年来,他和周瑾博士等学者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在中国开展儿童早期养育干预项目——“慧育中国”,“希望立一个标准,促进弱势儿童的发展。”
独居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儿童,在成长中常常缺乏高质量的陪伴。赫克曼教授认为,可以在早期通过多种干预,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公平的起点,让他们享有同等优质的成长环境。
“慧育中国也叫‘山村入户早教计划’,是为农村欠发达地区项目县儿童家庭提供每周一次的入户养育指导。”周瑾说,项目旨在通过改善农村幼儿与其看护人的互动质量,促进儿童认知、语言、社会性以及健康等方面发展。如今该项目已覆盖全国10省19县(区),累计惠及3.3万儿童。
“在中国,我们借鉴了牙买加家访项目,每周对不同家庭进行家访,坚持每周对父母和监护人进行一个小时的育儿指导。”赫克曼教授团队曾于20世纪80年代在牙买加启动了一个项目,针对父母的育儿方式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参与项目的孩子在30多岁时显露出了深刻影响,他们拥有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智商分数等。
“儿童发展是共同富裕研究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投资幼儿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具有成本效益的战略。”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主任范骁辉说,关注儿童的早期发展,可以有效地解决未来很多的社会问题,也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和不竭动力。
关键词:减少的人口
儿童成长驿站如何留住儿童
“人口在变少,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了。”研讨会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项目高级顾问蔡建华道出另一个隐忧,人口减少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据统计,2022年末全国人口已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比重达到了14.9%,随之带来的就是社会劳动力的减少。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高质量人口来支撑。“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区域人口增减存在分化。”蔡建华说,像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吸引力强,随着城镇化率加速,许多来自农村的年轻父母倾向于将孩子送到大城市接受教育,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仍缺乏高质量的成长陪护。
针对这一群体,杭州率先探索。2021年,杭州推出“婴幼儿成长驿站”,打造15分钟婴幼儿照护服务圈,引导婴幼儿和家长在参与和体验中同学习、共成长。截至2022年底,杭州全市婴幼儿成长驿站已投用428家。
探索中,问题随之而来。“我们发现很多孩子来了一两次后就不愿意再来了。”蔡建华说,想要留住孩子,成长驿站里就要提供更多的活动。今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计划在杭州淳安县开展新项目,与当地的社会服务机构合作,以有价电子服务券的形式,发放给孩子的主要看护人。
为什么不直接免费提供服务?“家长觉得活动是有价值的,下次才会再来。”蔡建华表示,项目结合了消费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发放的电子服务券不能转让,且当月有效,“我们的目标就是留住更多的孩子,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与共富
从追赶性生长到追赶性成长
“儿童友好学习中心”“儿童自然探索中心”“家庭友好生活中心”……在嘉善大云歌斐颂巧克力小镇,中国儿童中心儿童友好型教育综合体华东示范基地落户于此。
近年来,嘉善遵循儿童友好的原则,首次将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写入“十四五”规划,将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纳入实施项目。大云镇被中国儿童中心授予儿童友好型城镇先行先试单位,正加快打造儿童友好城市。
事实上,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全省乃至全国都一直在努力。
标准化建设0-3岁儿童发育四级筛查网络,为问题孩子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建设“5+X”托育服务体系,多渠道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在浙江,省、市、县三级都建有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并且率先开始将普惠托幼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处调研员何琦环说,浙江正在推动建立政府、家庭、机构、社会组织多方的儿童早期发展的闭环管理机制。
“我国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力的社会干预在儿童营养健康方面已经发挥作用。而现在在儿童发展方面,我们需要从追赶性生长到追赶性成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说。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中提到,“解决农村人力资本短缺、人才不足的根本出路是从农村儿童发展抓起。”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启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总体目标是要在基层推广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的技术和方法,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儿童都不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儿童早期干预对共同富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各地也不能照搬一个模式,要积极探索不同的组织方式和干预方式,真正使儿童特别是弱势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