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观潮丨“外婆家”刮起最炫民族风 90后吴黎明为新昌外婆坑村打造个性IP

潮新闻 记者 徐添城 金汉青2024-07-06 22:41全网传播量159.2万


林金仁更忙了。

他在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当了33年村党支部书记,去年刚刚退休。

按说,退休了就该清闲了,这位年近七旬的老支书在忙些啥呢?

他开始坐进直播间,给村里的玉米饼、茶叶带货;他还做回箍桶匠老本行,坚持每个木桶自己造,想为外婆坑泼水节提供一些“绝活”看点。

退休了为何还不得闲?林金仁乐呵呵地说,都怪小吴一天到晚出花点子。

他口中的小吴,是一名来自温州永嘉的90后青年,名叫吴黎明,现在是外婆坑村的乡村运营官。

林金仁喜欢这个爱折腾的年轻人,因为他确实帮村子找到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子。去年,外婆坑村接待游客超28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2300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个年轻运营官与外婆坑村的故事,要从2021年说起。这一年,28岁的吴黎明带着一份厚厚的策划书来到了外婆坑村。那时,外婆坑村刚刚被列入绍兴市第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培育村名单,虽有着“江南民族第一村”“中国传统村落”等名号,但还没有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也是这一年,绍兴向全国发布特色村“乡村运营官”招募令,有着多年乡村文旅策划经验的吴黎明前来揭榜。

吴黎明对外婆坑村做过系统的“背调”:这是个特色鲜明的“民族村”,村里有325户、近千名村民,包括汉族在内,共有13个民族的同胞在这里共同生活。而目前留在村里生活的少数民族村民中,又以五六十岁的阿婆为主要群体。村里的民族文化资源几乎没有被发掘,乡村文旅产业刚刚起步,没有鲜明特色,面临着游客难引、难留的困境,几家村民自营的民宿、农家乐也几乎处于关停状态。

“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外婆’专属IP,打响村子的知名度。”吴黎明对林金仁说。

2021年夏天,林金仁几乎天天在村里见到吴黎明。一会儿,他带着团队丈量村头到村尾的距离;一会儿,他又拿着图纸对村里的空广场“指手画脚”。吴黎明还老爱到村民家里串门,打听不同民族的风俗与习惯,有时还当起“导演”,帮少数民族村民编排节目。林金仁不知道这个年轻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到了那年10月,谜底揭晓。吴黎明在村里试水了一场“外婆家的长桌宴”活动。在他丈量过的村道上,十几张桌子拼成了能容纳近百人的长桌。村民们端上民族五彩饭、红烧肉、菜园鸡和自己种的蔬菜,招待得知消息后赶来赴宴的各地游客。少数民族阿婆们还穿上民族服饰,献上了精彩的表演。

在海拔800余米的新昌小山村能吃上“民族风”满满的长桌宴,一时间,各类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许多打着外婆坑村定位的帖子。“那阵子,常在手机上刷到游客的视频,大家表达着对‘外婆家’的喜爱,让我们觉得自豪又感动。”苗族村民王忠美嫁到外婆坑村已有31年,在年轻的乡村运营官入驻之前,她没想过家乡的风俗会在这里再现,并如此受欢迎。

吴黎明也看到了民俗活动带来的流量。第二年,他升级了活动内容,在长桌宴基础上,增加了泼水节和篝火晚会等项目。活动吸引了大批来自宁波、杭州、上海等周边城市的游客。长桌宴和泼水节,于是变成了外婆坑村每年8月底和国庆假期的保留节目。据统计,2023年国庆期间,这些特色活动为外婆坑村吸引来5万余名游客,直接带动村民增收200余万元。

2023年外婆坑村泼水节迎来诸多游客。 受访者供图

“外婆家”热闹了起来。吴黎明想让游客在村里能多些体验感,便动起了民俗研学项目的脑筋。他专门请来扎染专业教师,手把手向村民传授扎染技术,并在村里开起了“外婆的扎染坊”,让村民带着客人感受传统技艺的趣味。

“这些化学染料会对老人和孩子产生影响吗?”一次研学体验中,一位游客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吴黎明听进去了。

他多方打听,联系上绍兴当地一名植物染料染色技艺非遗传承人,学习了解染料知识。他还专门前往云南等地调研板蓝根等原料基地,采购天然无害的原材料,确保用料安全。

“这个年轻人,有敢想敢做的担当。”林金仁和村民们对吴黎明颇为认同。

这几年,吴黎明还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多渠道增收,除了线下联合乡镇部门为外婆坑村的农产品设计统一包装、制定统一标准外,他还在去年为外婆坑村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尝试做起了直播带货。

谁能把外婆坑村的致富故事讲好呢?吴黎明打起了林金仁的主意。于是,退了休的林金仁,跟着这个年轻运营官学起了网络直播。目前,各平台已累计销售茶叶800余万元、玉米饼700余万元。

“要做的事情还有好多。我们的业态标准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开发需要不断跟进,活动品牌需要不断打响……”谈到接下来的规划,吴黎明毫不掩饰自己的压力。但他也笑言,无论前路有多困难,自己与外婆坑村的联系,怕是很难断掉了。

他很清楚,让自己割舍不掉的,不止一腔创业热情,还有与“外婆家”的深厚情谊。

短评:

老村需要年轻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这些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改造好。

外婆坑村的发展故事,就是一个传统村落的逆袭故事。其中,有老一辈村干部的努力,也有新一代运营官的付出。老村需要年轻人,尤其是像吴黎明这样敢想敢做的年轻人。

他们懂得传承的意义。在外婆坑村这样有历史底蕴的老村落,他们整合民俗和自然资源,通过开展研学游、打造民俗活动等方式,讲述时光沉淀后的动人故事。

他们也深知创新的价值。村庄的活力,离不开人。比如吴黎明为村里好客的村民打造了“外婆”这个统一的IP,外婆的早餐铺、外婆的扎染坊、外婆家的市集……走在村里,这些醒目的铺名很快拉近游客与村民的距离。可以说,这样的尝试,既留下了乡情乡愁,又讲好了文化故事,还带动了村民增收。

把乡村交给年轻人,也许明天,会有新的惊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3)
投票助手 · 2024-07-07 03:46 · 浙江杭州回复9
乡村运营官会给乡村带来哪些变化呢?
潮客_3razh2 · 2024-07-07 03:52 · 浙江杭州回复
现在真的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建设乡村,这点真的蛮好的
潮客_24qwx3 · 2024-07-07 03:53 · 浙江杭州回复
我之前在小红书上刷到自己老家的农村,我都不敢相信变得那么漂亮了,好多人都专门去打卡
展开5条回复
潮客_wpz2u5 · 2024-07-07 00:49 · 浙江温州回复11
“外婆家”的华丽转变,离不开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年轻人的辛勤耕耘
潮新闻小编 · 2024-07-07 01:08回复
希望越来越多有志青年扎根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潮客_qacjh7 · 2024-07-07 04:33 · 浙江杭州回复
回复潮新闻小编:除了乡村运营官,其实还有很多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民宿的,搞种植的,我觉得现在的村子还是很有活力的
青春岁月YouthTime · 2024-07-07 00:42 · 浙江杭州回复10
民族文化成亮点,外婆坑村吸引八方来客
潮新闻小编 · 2024-07-07 01:11回复
挖掘乡村特色,小村庄也有大作为~
潮客Nancy · 2024-07-07 03:57 · 浙江杭州回复
长桌宴感觉很有意思啊 希望能变成固定项目 好像体验一次呀
最新评论(56)
刘学好 · 2024-07-07 23:36 · 浙江金华回复
明天会有惊喜
潮客_w4uagb · 2024-07-07 23:13 · 浙江嘉兴回复
传承发展好
潮客_w4v6m4 · 2024-07-07 23:12 · 浙江绍兴回复
共同富裕在路上
甬王雷 · 2024-07-07 22:20 · 浙江宁波回复
振兴乡村
金谷在海曙 · 2024-07-07 21:40 · 浙江杭州回复
希望农村均衡发展生产力!
生活中的阳光 · 2024-07-07 20:34 · 浙江杭州回复
打造特色产业
城隍山 · 2024-07-07 12:45 · 浙江杭州回复
依据自身的特色来发展
湖州兵哥 · 2024-07-07 12:34 · 浙江湖州回复
“外婆家”,闹起来。
潮客_w2kubo · 2024-07-07 07:42 · 浙江金华回复
年轻人大有可为
潮客_gx4tog · 2024-07-07 06:41 · 浙江宁波回复
“外婆家”的变迁,诉说着新老村民的观念转变和紧跟时代发展的广阔前景。
潮客_w7acuo · 2024-07-07 05:53 · 浙江衢州回复
年轻人有想法、有冲劲,就有惊喜。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