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他们风雨兼程,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
有一群人,他们笔耕不辍,传播各类资讯,挖掘事件真相。
他们坚守人民情怀,记录时代精神;他们耳听八方,走笔世象万千。
今天是第二十三个记者节。本期《天目书单》为读者挑选了五部书籍,它们的作者是曾经或依旧奋战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这几部书中有记录日常生活的散文日记,也有惊心动魄的非虚构佳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的果实——记者日记选》
作者:江坪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内容简介:江坪是新中国第一代新闻人,曾任浙江日报总编辑、浙江省记协主席,创作了《中国讲师和西德博士帽》、《推荐鲁冠球的一封信》等诸多名篇佳作。这本书是江坪70年新闻事业、记者生涯的结晶。书中记录了他的童年回忆、第一次失败的采访经历、在浙江省记协从事并关注新闻事业的经历等内容。本书包含了故乡童年、采访轶事、党校忆记等十个篇章,文字朴实而不乏激情,记录下一名记者70年的成长历程,也展现了一名老报人不忘初心、永不倦怠的新闻热忱。
《中国的西北角》
作者: 范长江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范长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务。这部书记录了从1935年7月起,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赴大西北采访的所见所闻。全书主要由一系列通讯稿组成,书中涉及的人物既有军政要人,也有山川小民,以客观的叙述和透彻的分析为读者还原当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情况。
《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 [美国] 埃德加·斯诺
译者: 董乐山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部书是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记录了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在陕北,他采访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在内的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书中不仅有许多考察所得的一手资料,还有对“红色中国”产生、发展背后原因的分析。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销量超过10万册。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作者: [白俄罗斯] 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王甜甜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内容简介: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成千上万亩土地被污染,成千上万的人因接触到高辐射物质而感染各种疾病。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走访了核事故之后的切尔诺贝利,采访了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并以口述史的方式将这场灾难性的核电事故记录了下来。2015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说,“她的复调书写,是我们时代里苦难与勇气的纪念”。
《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
作者: 刘骁骞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该书作者刘骁骞是一名资深的驻外记者,2014年,他因孤身一人深入巴西贩毒集团调查而一战成名。为了追踪新闻现场,刘骁骞曾潜入贫民窟采访过毒贩,也曾带着隐形摄像头暗访过枪支黑市。在书中,他写道:“一个出人意料的优秀摄像报道很多时候取决于离拍摄对象是不是足够地近。”带着一份对职业的追求和热爱,他一次次踏上了通往真相的道路。
(图片源自出版社官方)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