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高考加分项目取消背后:权力的不断“瘦身”,让高考更加公平

    天目新闻 记者 邱伊娜2022-09-15 09:13全网传播量17.1万
    00:00
    00:00

    9月15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促进公平、规范管理、科学精准”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教育部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并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少数民族加分更加精准,通过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实现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目标。

    天目新闻今天就为你来理一理,高考加分那些事儿。

    由来已久的高考加分

    其实,高考加分政策由来已久。1950年5月,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1950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提到,“有3年以上工龄的产业工人、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及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华侨学生得从宽录取。”

    1987年,我国对运动员降分录取,随后降分范围扩大到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新千年后,不仅规定了降分投档的对象,还新出了加分政策,2004年后又将加分权下放到各省份。

    记者在教育部官网上查询了《关于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详细规定了具体加分情况与优先录取条件。

    微信图片_20220915141723.jpg

    《通知》中关于高考加分的相关政策规定 图源:教育部官网

    微信图片_20220915141732.jpg

    《通知》中关于高考加分的相关政策规定 图源:教育部官网

    不难看出,这些加分政策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扶持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的扶持性政策;另一类则是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鼓励性政策。这两类政策中,如体育特长生等鼓励性政策加分成为了不少家长考生们眼里的“香饽饽”。

    2007年,曾有网友在教育部网站上提问:“参加体育比赛获取何种名次可在高考中加分?能否在网站上发布高教加分相关政策及条款?”教育部回答:“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前六名者;或是高中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并经省级招办认定的。由省级招办决定,最多可加20分。”

    微信图片_20220915142309.png

    高考加分逐渐被人所“青睐” 图源:教育部官网

    高考加分,逐渐成为了比拼实打实考试成绩之外的另一个竞技场。

    高考加分“信任危机”

    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也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措施,但有些人却在这上面动了歪脑筋,钻起了政策的空子。

    相关报道显示,2009年底和2010年初,上海和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接连出现因要“骗取高考加分”而集体作弊的丑闻;有地方航模高考加分申请的19名考生中,有13名是当地各级领导干部的子女,其余6名是教师子弟。

    图源:视觉中国

    更令人愤怒的是,2010年四川省中学生游泳锦标赛上,学生竟然游出了破全国纪录的成绩。当时女子50米蛙泳的全国纪录是游泳名将罗雪娟的31秒57,而成都的中学生一个游出了31秒,另一个游出了31秒17,令人咋舌。

    后来四川省教育厅针对此时展开调查,结果通报为裁判弄混成绩,但网上有一则网友发帖曾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达级”,并欢呼“好高兴,以后高考加20分啦,川大2本线就行了”。两相联系,网友们对这个通报结果并不买账。

    一时间,高考加分制度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机。

    2013年,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不承认四川某些有作假嫌疑的“二级运动员”的20分高考加分,获得公众支持叫好。可见,带水分的高考加分项目令人深恶痛绝。

    高考加分政策“瘦身”

    2014年底,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此前,教育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高考加分政策“瘦身”,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分值,更是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

    微信图片_20220915160800.png

    2010年,高考加分政策开始调整 图源:教育部官网

    紧接着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体育总局、中国科协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各省(区、市)以“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为原则,纷纷“收紧”了高考加分政策。

    2015年1月1日起,取消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同时对地方性加分项目进行规范和完善,取消了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

    到了2017年,高考加分项目和人数大幅减少,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全部调减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到35个。全国具有加分资格人数逐年大幅减少,2017年比2016年减少了11万人。

    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严格规范大中小学招生秩序的紧急通知》,再次重申“严格高考加分资格审核,严格执行加分政策使用范围”。

    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在《中国教育报》发文,标题为《取消鼓励类加分是给教育公平加分》。他说:“需要不断减少行政权力对学生评价和选拔的操作空间,建立专业的评价制度体系,遵循程序公平原则,将所有加分纳入专业程序,依据专业规则进行认定才更为妥当,并对招生过程、结果全方位公开、公示。”

    也许参与竞争的道路千万条,但对于寄托着万千学子希望的高考来说,公平永远第一条。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