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娱·锐评#水军控评该休矣!妄图把控流量,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天目新闻 记者 庄小蕾2022-05-16 09:52全网传播量7.2万
00:00
00:00

深娱.gif

编者按: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批驳不良的文艺作风,《深娱》栏目即日起推出“锐评”板块,与你分享文艺创作领域的麻辣观点。


一星尬黑、五星尬踩,伪装成“资深豆友”的控评“水军”让人越来越难辨真假,豆瓣评分是否真的公允也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4月29日,豆瓣发布声明称,已上线了防水军控评功能。当天,由张译、王俊凯主演的《重生之门》短评区也出现了这么一行话:“本剧短评区存在异常情况,正在处理中,随机展示部分短评,请谨慎参考。”如今半个月过去,截至5月16日,《重生之门》仍未开分,说明干扰评分的异常情况仍然存在。

近年来,豆瓣已经屡次调整评分机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粉丝”手捧《“养号”攻略》,只为能在关键时刻给自己偶像的作品打高分;”资深用户”被利诱变成“水军”,一条短评收费400到2500元不等……如果不断调整算法和启用新功能,仍无法阻止对正常评价的干扰,只能说这种“调整”是治标不治本。

豆瓣.jpg

图源:视觉中国

任何一个评价体系,能被大家认可一定经历了长期的信用积累。豆瓣并不是唯一一个具有影视剧评分功能的平台,微博、猫眼等都推出了影视剧评分功能,却普遍被认为不够权威。

而在豆瓣评分成为主流标准之前,“天下苦收视率久矣”。2018年,导演郭靖宇实名举报收视率造假黑幕,称“80集的戏被某卫视总监要求花7200万买收视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随之也展开调查,“收视率”的公信度彻底被锤到地心。此消彼长,相对来说“难刷动”的豆瓣评分就变得越来越有分量。以至于在2014年自媒体“大爆发”之后,言必称“豆瓣评分XXX”甚至成为了一些影视大V甚至主流媒体的写稿标配。

但近年来,随着“难刷动”的神话逐渐被打破,豆瓣评分也显示出了其他一些不太公允的地方。

例如豆瓣上的不少网友有“海外滤镜”,一些日韩英美剧集或综艺,即使只有几百个人打分也能打出9.5以上的高分。而不少国产剧虽然动辄几十万人看过,但8分以上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一些年代久远的剧就会被套上“童年滤镜”。而一些有流量明星参与的剧,不论剧集质量如何,都容易得到大量的一星评价。

说到底,豆瓣只是一个平台而已,是用户和影视创作的相关方将它过度“神话”,也让其变成了一个各方角逐的名利场。

对文艺作品的评价,绝不应只用一个分数来衡量。长期用单一的“衡量标尺”,容易导致诸多行业积弊形成,乱象丛生。其结果势必影响文艺创作、扰乱影视市场。最后有的人赚得盆满钵满,而真正吃亏的,却是“好剧被埋没”的创作者和“错失好剧”的观众。

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才能导向平台、创作者和观众真正想要的结果。关注一部作品,不能只以一个分数定成败,更应全面考虑它的长尾价值和创新能力。

而评价标准和体系回归科学与完善,是从根源上的一种变革。要不然,互联网试图把控流量的玩法,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