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影视剧“未看先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豆瓣上两部电视剧未播出时就出现“超前点评”,因此被质疑为“水军”行为。
天目新闻记者发现,事实上这些黑灰产业务不仅出现在豆瓣平台,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均有相似的刷分、控评等行为。
斩不断的“水军”产业链
“2005—2015年注册的豆瓣账号售价仅6元。”
天目新闻记者发现,在社交平台上以“豆瓣账号”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出现不少售卖豆瓣账号的QQ群。当记者询问价格时,有群主“大豆”作出如上的回答。据大豆介绍,他这里什么类型的账号都有,注册时间比较早的豆瓣账号需要自己绑定手机,不能在租房和兼职类的小组发帖,其他功能正常,而没有任何限制的账号价格也相对更贵一些,比如注册一个月、功能正常的账号售价为30元。
记者在群内发现,除了账号售卖,还可实现影视涨分、发贴、加粉、点赞,一应俱全,一条“水军”产业链在这里完整呈现。
除了豆瓣,记者发现相关业务还涉及大众点评、小红书、知乎等多个平台,包括为商家刷好评、KOL发稿、账号买卖、招募发帖、点赞、增加播放量等等。
相关页面截图
有卖家称,大众点评一条精选点评70元,优质点评35元,另外访客、曝光量、收藏量、点赞数都可以人为增长。而对于小红书,150元可以购买一个套餐,其中包括10点赞、5收藏、5评论、100粉丝以及1000浏览量。
“不止豆瓣,网络‘水军’几乎无孔不入,归根到底还是网络黑灰产在作祟,如果源头治理不解决,类似问题还会继续出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副教授郑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网络黑灰产的治理,需要平台,公安部、工信部等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多方参与。
平台与“水军”的战争
“我以前会参考豆瓣、大众点评网这些评分网站的评价再做决定,但现在这些网站上有些电影或店铺评分明明很高,可体验过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网友李先生告诉记者。
针对广泛质疑,12月14日,“豆瓣电影”曾回应称,针对日益进化的水军攻击和模拟真实用户使用模式试图养号刷分的行为,豆瓣后台的算法、识别程序、判断“非正常打分”“非正常用户”的策略一直在实时更新和演进,以保证评分的正常。针对这种试图破坏评分公正性、扰乱平台正常秩序的行为,豆瓣也将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责。“豆瓣电影”强调,豆瓣商务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任何与评分有关的合作。
不仅是豆瓣,对于这些水军招募、刷分控评等行为,多个平台曾表示严厉打击,并发布相关公告。
大众点评网曾表示,炒作商户并向商户收取费用为严重违规行为,首次违规将屏蔽违规信息、发出警告,经警告仍有违规行为的账号将永久屏蔽。小红书针对平台上的炫富、低俗色情以及虚假笔记等现象,也启动过不良信息内容的专项严打。有数据统计,当时专项行动启动10天内,小红书已关闭相关话题12个,下架违规笔记1054篇,处罚相关账号207个。实际上,在专项严打之前,小红书已封禁相关账号4055个。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夏海龙律师告诉天目新闻记者,豆瓣、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的刷分控评的“灰黑产业链”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
网信办近年来出台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等多项规定,对网络水军的刷帖控评行为也都有较为细化的规制。
夏海龙认为,相关平台方在治理领域的主体责任仍要落实,不然平台和用户都会成为受害者。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