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两颗128元,杭州现“话梅刺客”?商家回应:原材料稀缺,价格有提示

    潮新闻 记者 滕一韬2025-08-02 12:09全网传播量50.3万
    00:00
    00:00
    01两颗话梅价格高达128元,杭州万象城“么凤士多”因高价话梅引发网友热议。8月2日记者探访发现,其“么凤清香话梅王”每50克358元,一公斤高达7160元,但店内有价格提示,且店员会提醒。
    02“么凤清香话梅王”从香港空运而来,原材料稀缺,采用“进贡级”罗光梅,制作工艺传承60年老字号,风味独特,有“话梅中的爱马仕”之称,上月新开门店客流量不错,有顾客出于好奇或喜爱购买。
    032024年9月27日,南京德基广场么凤士多店“清香话梅王”单颗售价高达71.6元。消费者对高价话梅态度不一,90后章女士认为明码标价可接受,王先生则指出以克计价易疏忽,结账时有被“刺痛”感。
    04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称,商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商家明码标价即符合规定,但销售高价商品时应做好价格告知和消费提醒,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避免纠纷。
    05“么凤士多”杭州门店并非所有产品都是高价位,如情人梅每两10.7元,无起称量要求,低于50克可售卖;山楂酪、山楂条等价格在25到32元区间内,规格为225克,产地为广东肇庆。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两颗话梅,价格竟高达128元!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杭州万象城“么凤士多”遭遇“话梅刺客”。

    来源社交平台

    此帖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大家纷纷惊叹:究竟是什么话梅,能卖出如此高价?8月2日,记者前往该店进行实地探访。

    “么凤士多”位于杭州万象城的B2层。店铺占地面积不算太大,不过装着各式蜜饯的瓶瓶罐罐比较惹眼,不时有逛街路过此处的顾客被吸引。

    “么凤士多”杭州门店。记者 滕一韬 摄

    “我们一直都是这个价格。”店内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确实有一款话梅售价较高,也是店内价格最高的产品。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款话梅名为“么凤清香话梅王”,产地为中国香港,配料为青梅、白砂糖、食用盐等。价格上,每50克358元,换算下来,一公斤的价格高达7160元,着实令人咋舌。

    不过,在罐子上记者看到在标价的下方,还贴有一张提示——“此款商品价格较贵,请消费者理性购买”。

    对此,工作人员解释道,该提示并非在此次“刺客事件”上热搜后才贴上,而是一直都有。并且,在消费者购买前,店员也会提醒注意价格,让消费者按需购买。

    么凤清香话梅王。记者 滕一韬 摄

    “大部分消费者进店消费在几十元上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际上店内并非所有产品都是高价位,比如卖得较好的情人梅,每两的价格在10.7元,并且没有起称量的要求,低于50克也可以售卖。而在另一侧柜台上摆着的山楂酪、山楂条等蜜饯零食,价格则在25到32元的区间内,规格为225克,不过产地均来自内地,为广东肇庆。

    店内其他产品。记者 滕一韬 摄

    同样是话梅,为何这款话梅价格要价如此之高?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产品是从香港空运而来,原材料十分稀缺,“采用的是‘进贡级’的罗光梅,一棵树上能够采用的生果数量极为有限。”同时,其制作工艺传承了有着60年历史的老字号,与其他梅子相比,风味独特,品质和等级都要高出一大截。

    “从单颗话梅的个头也能看出,它明显更大一些。”工作人员补充道。

    清香话梅王。记者 滕一韬 摄

    据悉,么凤士多创立于1964年,是香港铜锣湾的老字号蜜饯品牌,以话梅、陈皮、冬姜为“镇店三宝”。其中,品牌主打的“清香话梅王”因定价高昂,有着“话梅中的爱马仕”之称。

    那么,价格昂贵的它,真的有顾客买单吗?答案是肯定的。工作人员透露,确实有一些顾客出于好奇的心理,会少量购买尝鲜,也有不少这款话梅王的忠实爱好者。“公司这款产品比较出名,之前在杭州买不到。我们这家店上个月刚开,目前客流量整体是不错的。”

    对于话梅王的口感,发帖的网友也表示:“比普通的话梅更有味道,这款话梅吃到一半会回甘,满嘴都有一种清甜感。”

    不过,在她看来,60多元一颗还是太肉痛了,“如果20元一颗能够接受回购,毕竟一颗能嘬两个小时。”

    实际上,“话梅刺客”现象并非首次引发公众关注。回溯至2024年9月27日,就有消费者反映,在南京德基广场的么凤士多店购买“清香话梅王”时,单颗话梅售价高达71.6元。

    针对“话梅刺客”,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部分消费者。

    “只要商家做到明码标价,消费者在充分知晓价格的前提下自愿购买,就无可厚非,毕竟市场上存在对高端特色产品的需求。”90后章女士表示,偶尔买来吃一吃,还是能接受的。

    但也有消费者指出,即便有价格提示,以克为计价单位仍容易让大家在购买时产生疏忽。“它和一般的计价方式不太一样,尤其是在散装称重的情况下,结账时才发现价格远超预期,会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有时候又会碍于面子不得不买下。”王先生说。

    散装蜜饯区。记者 滕一韬 摄

    那么,这样的价格是否符合规定呢?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商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只要商家明码标价,就是符合价格法的相关规定的。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消费能力和对价格的接受程度,自主选择是否购买。

    不过,市场监管部门也提醒商家,在销售高价商品时,应进一步做好价格告知和消费提醒工作,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避免因价格问题引发消费纠纷。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随手挑了个凤梨,花了60多元,消费者:我遇到“水果刺客”了吗?
    水果刺客 亲民爆款 科技为百姓“果盘子”注入“鲜”力量
    “雪糕刺客”钟薛高倒闭了?你被刺伤过吗
    00:13
    回到顶部